生活是欺騙不了的,一個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
——馮雪峰《與青年人談心》
說真話不應當是艱難的事情。我所謂真話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確的話。自己想什麼就講什麼;自己怎麼想就怎麼說——這就是說真話。
——巴金《說真話之四》
言出必信
——[德國]蒙森《羅馬史》
諾言是神聖的。
——[波蘭]顯克微支《洪流》
信用是由接受靈魂的肯定所決定,不信是由接受靈魂的否定所決定。
——[美國]愛默生《代表人物·蒙田》
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
——[法國]巴爾紮克《奇雙會》
人生在世,如失去信用,就如同行屍走肉。
——[英國]喬·赫伯特《外國諺語名句選》
7.團結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明]曹雪芹《紅樓夢》
意譯:一個毀損,個個都完蛋;一人榮耀,人人都沾光。形容彼此之間利害關係極為密切。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先秦]《周易·係辭上》。
意譯:比喻彼此緊密團結,同心協力,就能無堅不摧。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
——[明]劉基《鬱離子》
意譯:大家齊心協力,沒有打不倒的敵人。
上下同欲者勝。
——[先秦]孫武《孫子兵法·謀攻》
意譯:上下所有的人都齊心協力的是勝者。
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誌。
——[先秦]《國語·晉語》
意譯:有共同的道德標準,才會有共同的思想;有共同的思想基礎,才會有共同的誌向。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先秦]《周易·文言》
意譯:相近的聲音共鳴,相同的意氣互相融合。形容誌趣相同的人,會自然而然地結合在一起。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先秦]《周易·係辭上》
意譯:各種事物都按種類聚集在一起,各種人物都按誌趣結合在一起,多指臭味相投的人互相勾結。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先秦]《荀子·勸學》
意譯:白沙掉進汙泥裏,就跟汙泥一樣黑。比喻人在壞人當中容易變壞。
一人向隅,舉座不歡。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回
意譯:一個人麵對屋角哭泣,所有在座的人都會黯然神傷,意指:在集體之中、親友之間,一個人的情緒常常會引起眾人的共鳴。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清]錢彩《說嶽全傳》第四十八回
意譯:一根絲織不成線,一棵樹成不了森林。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先秦]《論語·衛靈公》
意譯:君子自尊自重,不勾心鬥角;團結但不營結私黨。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先秦]《左傳·僖十四年》。
意譯:皮不存在了,毛往哪裏長呢?比喻事物賴以生存的基礎沒有了,就無法存在。
一枝動則萬葉不平,一心散則萬慮皆妄。
——[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意譯:一株枝條振動了,那麼所有葉子都不會平靜;一顆心懶散了,那麼一切想法都是虛妄。
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明]施耐庵《水滸傳》
意譯:比喻因同類的死亡或失敗而悲傷。含貶義。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晉]葛洪《神仙傳·劉安》
意譯:比喻一人發跡,跟他稍有關係的人也跟著沾光。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
——《左傳·僖五年》
意譯:頰骨和牙床互相依靠,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發冷。比喻雙方關係密切,利害一致。
一葉落葉天下秋。
——[宋]唐庚《文錄》
意譯:看見一片樹葉的凋落,就可以知道秋天將要來臨。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荀子·勸學》
意譯:比喻生活在良好的環境,容易成為好人。
牡丹雖好,也要綠葉扶持。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
意譯:再有本領的人,也需要別人的幫助。
一著不慎,全盤皆輸。
——[清]汪輝祖《學治臆說》
意譯:比喻一個關鍵問題處理不當,就會招致全局的失敗。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戰國]《鶡冠子·天則》
意譯:比喻被個別現象所迷惑,不見事物的全貌;由於固執己見,結果孤陋寡聞。
與善人交,如人芝蘭之室;與惡人交,如人鮑魚之肆。
——[明]楊柔勝《玉環記》
意譯:比喻與好人交友,久而同香;跟壞人結朋,久而同臭。
力量在於團結。
——[英國]高爾斯華綏《福爾賽世家》
盡管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缺點,最值得愛的還是人們。
——[德國]歌德《詩與真》
竭誠相助親密無間,乃友誼之最高境界。
——[印度]瓦魯瓦爾《古拉爾箴言》
依靠相互間的信賴和幫助,能夠完成偉大的事業,並能有偉大的發現。
——[古希臘]荷馬《伊裏亞特》
隻有在宏觀世界中,人類才能發現自我的真正價值。
——[前蘇聯]高爾基《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
即使是軟弱的人們,團結也會給予力量。
——[希臘]荷馬《伊裏亞特》
若不團結,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法國]拉封丹《寓言詩》
我們給別人什麼東西都不像我們給別人勸告那樣慷慨。
——[法國]拉羅什富科《箴言集》
隻有當你給你的朋友以某種幫助時,你的精神才能變得豐富起來。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學》
一致是強有力的,而紛爭易於被征服。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單獨一個人可能滅亡的地方,兩個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法國]巴爾紮克《朱安黨人》
惡人成夥時,善良的人們必須要團結。
——[英國]伯克《關於現在的不平不滿的思考》
國家的體製愈良好,則在公民的精神裏,公共的事情也就愈重於私人的事情。
——[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唯有具備強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並創造文明。
——[印度]泰戈爾《民族主義》
助人的雙手比祈禱的雙唇更神聖。
——[英國]英格索爾《戲童》
一切使人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惡與醜。
——[俄國]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一切都互相結合,產生出一塊編織精美的布料。一個偉大的關聯,也建立了一個世界。
——[德國]奧鏗《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我不想喋喋不休的說教,或施舍些微不足道的東西;倘若我施舍,我便獻出我自己。
——[美國]惠特曼《自己之歌》
人類的團結是永恒的。
——[法國]勒魯《論平等》
不管一個人的力量大小,他要是跟大家合作,總比一個人單幹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英國]塞·巴特勒《眾生之路》
鼓勵自己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鼓勵別人。
——[美國]馬克·吐溫《馬克·吐溫全集》
三股合成的繩子,這容易折斷。
——《舊約全書·傳道書》
我們知道個人是微弱的,但是我們也知道整體就是力量。
——[德國]馬克思《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
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
——[法國]羅曼·羅蘭《約翰·克裏斯朵夫》
共同的事業,共同的鬥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奧斯特洛夫斯基文集》
隻有團結一致,才能把偉大的事業和戰爭引導得好結果,否則就不能。
——[古希臘]德謨克裏特《著作殘篇》
單枝易折,整樹難移。
——[肯尼亞]庫爾迪普·桑迪《遭遇戰》
人隻有在人們中間才能認識自己。
——[德國]歌德《書信集》
當一個人受到公眾信任時,他就應該把自己看作為公眾的財產。
——[美國]傑弗遜《牛津辭典》
為了能同所有的男男女女和睦相處,我們必須允許有一個人保持其個性。
——[德國]叔本華《附錄與補遺》
依靠相互間的信賴和幫助,能夠完成偉大的事業,並能有偉大的發現。
——[古希臘]荷馬《伊裏亞特》
個人隻有在社會上占有為此所需的地位時,才能夠表現出自己的才能。
——[俄國]普列漢諾夫《論個人在曆史上的作用問題》
要像蜂房裏的蜜蜂和土窩裏的黃蜂那樣,聰明人應當團結在一起。
——[前蘇聯]高爾基《我的大學》
8.處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先秦]《孟子·盡心上》
意譯:不得誌的時候,要保持自身的清白,顯貴的時候要善待天下所有的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鶴鳴》
意譯:用別的山上的石塊,可以琢磨玉器。比喻用別人的長處,可以彌補自己的缺陷。
知足則樂,務貪必憂。
——[宋]林逋《省心錄》。
意譯:知道滿足就會樂觀,貪多務得必然憂心忡忡。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
意譯:隻要做了壞事情,終究會被人知曉。
得放手時須放手,可饒人處且饒人
——[明]沈采《千金記》
意譯:處事要適可而止,能寬容時就寬容,能原諒時就原諒。
衣人在寒,食人在饑。
——[梁]孝元皇帝《金樓子·立言篇》
意譯:給人衣服要在人家寒冷時,給人食物要在人家饑餓時。
處事大宜心平氣和
——[明]薛瑄《讀書錄》卷三
意譯:做事應該以心平氣和的姿態去做。
瓜田納履,李下不整冠。
——古樂府《君子行》
意譯:路過瓜田不提鞋子,走到李樹下不整帽子,以免人家懷疑你偷瓜摘李子。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新唐書·陸象先傳》
意譯:世上本來平安無事,而是糊塗人自找麻煩瞎著急。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孝經·天子章》
意譯:熱愛自己的親人,也不得厭惡別人;尊敬自己的親人,也不能怠慢他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意譯:懂的就說是懂的,不懂的就說是不懂的,這樣才能真懂。
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先秦]《老子》。
意譯:大丈夫處世要厚道,不要刻薄;為人須樸實,切莫浮華。
受人之托,終人之事。
——[明]高明《琵琶記》
意譯:受別人的委托,就一定把受托之事辦好。
好便宜者不可與共財,多狐疑者不可與共事。
——[清]申涵光《荊園小語》
意譯:愛占便宜的人,不要在錢財上和他往來;愛猜忌的人,不要和他一起共事。
一淵不兩蛟,一雌不二雄。
——[先奏]《文子·上德》
意譯:一個深潭裏容不得兩條蛟龍,一隻雌獸也不同時和兩隻雄獸相處。說明兩個實力相當的勢力不能並存。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矣。
——[先秦]《孟子·盡心上》
意譯:不做不該做的,不要不想要的,這樣就可以了。
工欲善其事,必行利其器。
——[先秦]《論語·衛靈公》
意譯:於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修好他的工具。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宋]嶽珂《桯史·徐鉉入聘》
意譯:自己的床邊,怎麼容許別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利益範圍,不容許別人侵占。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防意,防止私欲;城,守城防敵。)
——[宋]周密《癸辛雜識》
意譯:指一定要學會克製自己。
以明防前,以智慮後。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
意譯:以明察秋毫的眼力防患於前;以明智的思維去考慮以後。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先秦]《韓非子·功名》
意譯:說明要同別人團結合作才能做成事。
口不容而強吞之音,必哽。
——[晉]葛洪《抱樸子·任能》
意譯:嘴裏容下去,而又硬吞下去,一定會被卡住,說明做事要量力而行。
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人事》
意譯:指能認清形勢識大局的人才是卓越傑出的人物。
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明]吳承恩《西遊記》
意譯:指的是在別人的地盤上,隻能明哲保身,委曲求全。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
——[元]己君祥《趙氏孤兒大報仇》
意譯:指做同一件事,先著手的受益,後著手的或許還會惹來麻煩。
反水不收,後悔無及。
——《後漢帝·先武帝紀上》
意譯:潑出去的水無法收回,後悔都來不及。指處事一定要慎重。
羊羹雖美,眾口難調。
——[元]鄧玉賓《中呂粉蝶兒》
意譯:羊羹的味道鮮美,可是眾人的口味難以調和一致。比喻做事難以讓人人都滿意。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子罕》
意譯:不要憑空揣測,不要全部肯定,不要固定己見,不要自以為是。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三回。
意譯:比喻當事人被事情弄糊塗了,旁觀者卻看得清清楚楚。
深計遠慮,所以不窮。
——[宋]張商英《素書》一
意譯:計劃周密、考慮長遠,就能避免挫折和減少困惑。
太剛則折,太柔則卷。
——《淮南子·汜論訓》
意譯:太剛強就容易折斷,過於柔弱又會容易彎卷。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漢書·霍光傳》
意譯:該果斷地決斷之時不決斷,結果反而遭受禍亂。
寧走十步遠,不走一步險。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
意譯:寧可多走十步的路,也不走一步危險的路,指的事要有把握,不要冒險。
深則厲,淺則揭。
——《詩經·邶風·匏有苦葉》
意譯:過渡口時,水深要連衣趟過去,水淺要提著衣服過去。比喻處理問題要因地製宜、因時應變。
大丈夫能屈能伸。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
意譯:指男子漢大丈夫為了做成事,能夠經受各種考驗。
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元]高明《琵瑟記》
意譯:各人管好各人,不要多管閑事。
魚能深入寧憂釣,鳥解高飛豈觸羅。
——[唐]白居易《感興二首》
意譯:魚潛入深水難道還怕釣鉤,鳥高飛藍天豈能被羅網捉住。說明如果潔身自好,那麼危險就會遠離自己。
忽而不戒,則禍敗至。
——《漢書·五行誌》
意譯:疏忽大意放鬆懈怠,失敗災患就會接踵而至。
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尚書·盤庚上》
意譯:像網掛在綱繩的上邊,有條有理不紊亂。說明做事要抓住關鍵,就能層次分明。
人急懸梁,狗急跳牆。
——[清]張春帆《宦海》
意譯:指辦事如果太過分,對方什麼事都能做出來。
人有德於我不可不感,我有德於人不必望感。
——[清]宋鶡《憬然錄》
意譯:別人對我有恩德,我不能不感恩;我對別人有恩德,不能企望別人報答。
凡事當留餘地。
——[清]陳星瑞《集古偶錄》
意譯:說明做事應考慮周全,留有餘地,以免措手不及。
居室如-見賓,人虛如有人。
——[北齊]劉晝《劉子·慎獨》
意譯:在自己臥室中獨居就像會見賓客那樣規矩,進入沒有人的地方就像有人在場時那樣謹慎。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
——《禮記·大學》
意譯:十雙眼睛盯著,十雙手指點著,看有多麼嚴格。
做成一件事,不可拖泥帶水,靠壁倚牆。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要想辦成一件事,就不能拖泥帶水,躊躇不前。
一個人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應全力以赴。
——[古羅馬]西塞羅《論高齡》
慮事再三是聰明的。
——[古希臘]歐裏庇得斯《希波呂托斯》
如果不寬恕朋友的缺點,就是欺騙自己。
——[古羅馬]賀拉斯《箴言》
幫助一個壞人,就如傷害一個好人一樣危險。
——[古羅馬]普拉圖斯《年輕的迦太基人》
我寧可麻木不仁,也不願自作聰明去預言不吉利的事。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乞援人》
不要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凡事必須三思而行。
——[英國]莎士比亞《哈姆萊特》
隻有在和諧與寬容中才有友情。
——[挪威]班生《超越人力之外》
與旗鼓相當的對手論辯,勝敗難測;與強者論辯,實屬狂妄;與弱者論辨,有失身份。
——[古羅馬]塞內加《論憤怒》
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可是隻對極少數人發表你的意見。
——[英國]莎士比亞《哈姆萊特》
對女人來說,沉默就是美麗的寶石,但她們很少佩戴它。
——[英國]托·富勒《箴言集》
願我們永遠不要做任何卑鄙,怯懦,懶散的事情。
——[古羅馬]西塞羅《圖斯庫盧姆淡活錄》
人們惟一的防禦力量就是謹慎。
——[古羅馬]玉外納《諷刺詩集》
隻有相互讓步,生活才能在社會中繼續下去。
——[英國]塞·約翰遜《致鮑斯威爾的信》
相處過分親密易損自己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
——[英國]喬叟《坎特伯雷故事》
溪流有堤岸,慷慨也應有限度。
——[英國]托·富勒《神聖之國與世俗之國》
當你準備大幹一番的地候,方式,方法和後果都要想周到。
——[英國]約·德納《論謹慎》
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實是香甜的。
——[法國]盧梭《愛彌兒》
不要得意忘形,也不要牢騷滿腹。
——[德國]貝納姆《諺語集》
做事切不可馬虎,言詞切不可含糊,思想切不可散漫。
——[古羅馬]馬可·奧勒利烏斯《沉思錄》
對人的熱誠和照顧,應看作是安慰,不應看成義務。
——[日本]菊池寬《我的日常道德》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據我所知,這是皆大歡喜的,最萬無一失的辦法。
——[英國]切斯特菲爾德《書信錄》
靠自己的力量能獲得的東西,千萬不要去乞求他人的恩賜。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及時補一針,可省九道線。
——[英國]托·富勒《箴言集》
別人如何待我,我便如何待人,這是一條金科玉律。
——[英國]戈弗雷《物理學》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忠實、真誠,正直對於人的幸福而言是至為重要的。
——[美國]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自傳》
不論是誰,隻要他銘記四個字,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便可不沾罪惡的邊,這四個字是:忍耐和克製。
——[古羅馬]愛比克泰德《殘篇集》
每個人都應根據自己的職業形成自己的處世之道。
——[英國]博蒙特與弗萊徹《愛的良藥》
惟有在回敬誣蔑和誹謗的時候,沉默才顯得如此有力。
——[英國]艾迪生《閑談者》
不要對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謹慎而堅定。
——[古希臘]德謨克裏特《著作殘篇》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過應做得有禮有節。
——[英國]韋斯科特《戴維德·哈倫姆》
事前謹慎總比事後補救強。
——[英國]愛科克《憲法》
從奴隸到國王,對誰都不可輕慢,小小的蜜蜂也有傷人的毒刺。
——[美國]富蘭克林《格言曆書》
對那些愛問這問那的人要敬而遠之,因為這些人也同樣很愛搬弄是非。
——[古羅馬]賀拉斯《書劄》
我一直認為,一個人要在世界上獲得成功,就不得不表麵上像個傻子,實際上是個智者。
——[法國]孟德斯鳩《雜惑集》
假如你想幹一件事情而又不想讓人知道,那就別幹。
——[美國]愛默生《論文集第一輯·論精神法則》
不要信賴對任何人都說好話的人。
——[英國]可林斯《警句》
消滅虛榮,抑製衝動;遏製欲望;控製理智。
——[古羅馬]馬可·奧勒利烏斯《沉思錄》
當我們不敢拒絕的時候就拖延,這是智慧的妙用。
——[英國]司各特《無畏的哈羅爾德》
做事要有毅力,要自強不息,不要指望別人喝彩。
——[英國]理·伯頓《卡西達》
施惠於人,不要放在心上;受惠於人,則要銘記不忘。
——[瑞士]凱勒《格言詩》
我寧肯忘掉虧欠自己的而不願忘掉虧欠別人的。
——[德國]貝多芬《貝多芬語錄》
機智地等待,才能取得前進的高速度。
——[英國]喬叟《坎特伯雷故事·梅利比的故事》
所謂處世之道常常使人變得狡黠,而不是善良。
——[英國]塞·約翰遜《漫步者》
默默端坐,不言不語;滿腹經綸,含而不露;不擔風險,不擔心事;裝聾作啞,拿手好戲,所謂謹慎,就是如此。
——[英國]喬·克雷布《故事保護人》
講仁恕就要以善報惡,以德報怨。
——[英國]莎士比亞《理查二世》
以怨報怨,以德報德,此乃禮尚往來。
——[古羅馬]佩特羅尼烏斯《薩蒂利孔》
“防患於未然”是智慧的女兒。
——[英國]沃·瑞理《致羅伯特塞西爾爵士書》
行動的四條準則是:革除自身的陋習;克眼不良情緒;保持青春活力;決不嫉賢妒能。
——[美國]霍桑《美國筆記》
隻知受惠,不知報恩的人最低賤的。
——[古羅馬]普勞圖斯《珀薩》
對忘恩負義的人作了好事完全無用,對不知欣賞的人舉動彬彬有禮等於自作。
——[印度]《五卷書》
一個品德高尚,富有判斷力而且深思熟慮的人,不到大家都不吭聲時是不會開口的。
——[波斯]薩迪《薔薇園》
以德報德是恩惠所固有的特點。不但他人的恩惠要回報,並且自己也要開始施惠於人。
——[古希臘]亞裏士多德《倫理學》
對所有的人以誠相待;同多數人和睦相處;和少數人常來常往,隻跟一個人親密無間,決不與任何人為敵。
——[美國]富蘭克林《格言曆書》
不要預先講還未實現的事,因此說話要謹慎,以免給自己招致說話不算數的責罵。
——[德國]康德《實用人類學》
隻要存心感激,就是受恩再多也不算虧欠。
——[英國]彌爾頓《失樂園》
與其被人選擇不如選擇別人,與其感激別人不如被人感激。
——[英國]簡·奧斯丁《愛瑪》
行為很不檢點的人總是頭一個說別人的壞話。
——[法國]莫裏哀《偽君子》
人生的要旨是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事情,而不是把眼睛盯在遠處的朦朧物上。
——[英國]卡萊爾《隨筆集·時代的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