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機
命也者,天之授也;德也者,命之本也。
——[唐]趙蕤《反經》
意譯:命運隻是一種機遇,道德才是命運的根本。
時運未來君且守,因龍也有上天時。
——[明]蘇複之《金印記》
意譯:比喻曆經艱難挫折的人,隻要時來運轉,也有飛黃騰達的好日子。
禍福無門,唯人自招。
——[唐]趙蕤《反經·卷八引·左傳》
意譯:禍和福不知從哪兒來,隻是人自己自做自受。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宋]薛居正《舊五代史·晉書·安重榮傳》
意譯:機遇來了要抓住,否則過去了就再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了。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唐]房玄齡《晉書·阮籍傳》
意譯:這個時代沒有英雄了,連小人都出名了。
事有機緣,不先不後,剛剛湊巧;運交華蓋,走來走去,步步踏空。
——[清]金纓《格言聯璧·處事》
意譯:指的很多事情與機會和緣分導致的。
運去黃金能失色,時來鐵樹也開花。
——[元]鄭廷玉《金鳳釵》
意譯:時運不濟,往往好事也會變成壞事;時來運轉,常常會有意料不到的收獲。
草木不霜雪,則生意不固;人不憂患,則智慧不成。
——[清]魏源《古微堂內集·治篇》
意譯:如果草木不經被霜蓋雪,它的生命力就不會堅強;如果人不曆盡憂患困苦,就培養不出聰明才智。
夫天道性命,聖人希言也。
——[唐]趙蕤《反經》
意譯:天道、命運等話題,孔子等聖人不重點談論。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
——吳趼人《東歐女豪傑》
意譯:英雄創造了環境,環境又造就了英雄。
天無絕人之路。
——[元]佚名《貨郎擔》
意譯:人類的生路無限廣闊,任何人都不至於困頓而死。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微子》
意譯:往事已經無法規勸了,但是未來還是可以補救的。
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清]申居鄖《西岩贅語》
意譯:受不了屈辱,就做不成事。
天災流行,國家代有,言必定也,故曰天數。
——[唐]趙蕤《反經·卷八引·左傳》
意譯:天災流行,哪個國家、哪個時期都會發生,這是必然的,這叫天意,或叫命運。
龍遊淺水遭蝦,虎落平川受犬欺。
——[明]吳承恩《西遊記》
意譯:比喻強者如果失去藉以施展威力的環境或條件,就敵不過弱者;也比喻賢才落難,備受小人的欺侮。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荀子·天論》
意譯:加強國力建設,節約各項開支,命運就不會讓你貧窮。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民間格言
意譯:比喻真正的本領出自千錘百煉,卓越的成就來自千辛萬苦。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元]高明《琵琶記·旌表》
意譯:比喻不經曆千辛萬苦,就難以練就出色的本事,難以取得理想的成就。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
——[清]金纓《格言聯璧·敦品》
意譯:要想培養出精金美玉般的品質,一定要經過大苦大難的磨煉才行。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明]施耐庵《水滸傳》。
意譯:竭力去尋找,偏偏找不到;無意去覓求,倒反得到了。
倍道而妄行,則天不能使之吉。
——《荀子·天論》
意譯:違背真理,胡作非為,那麼命運不能賜福給你。
君子盡心焉,盡力焉,以邀命也。
——[唐]趙蕤《反經》
意譯:君子應盡心盡力去努力做善事德事,以此爭取好命運。
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
——《荀子·天論》
意譯:休養生息準備充分,行動按形勢要求去做,那麼命運不會使你困頓。
生命即是運動,運動即是生命。
——《石評梅選集·致全國姐妹的第二封信》
運命並不是中國人的事前的指導,乃是事後的一種不費心思的解釋。
——魯迅《且介亭雜文·運命》
一息尚存,機會未失,獨臂擎天,事在人為。
——許地山《無法投遞文之郵件》
遲疑是失敗之母。
——茅盾《子夜》
人的衰老,乃是天意,人力無法抗拒。
——柏楊《闊易夫》
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美好的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者實現。
——路遙《平凡的世界》
人要是處在厄運中,哪怕是得到別人一點點的同情和友愛,那也是非常寶貴的。
——路遙《在困難的日子裏》
世界是在進步的,前途是光明的,這個曆史的總趨勢任何人也改變不了。
——毛澤東《關於重慶談判》
自然賦予人們的不調和還很多,人們自己萎縮墮落退步的也還很多,然而生命決不能因此回頭。
——魯迅《熱·風·生命的路》
要成為一個偉人,就應懂得利用所有的機會。
——[法國]拉羅什富科《箴言集》
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
——[英國]托·富勒《箴言錄》
隻要你有耐心,總會有成功的機會。
——[德國]叔本華《論自然中的意誌》
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
——[美國]愛默生《處世之道》
命運不會滿足於隻給人帶來一次不幸。
——[英國]弗·培根《理性主義的外飾》
機運往往對謹慎的垂青。
——[法國]茹貝爾《名言集》
善於捕捉機會者為俊傑。
——[德國]歌德《浮士德》
命運從來就是沒有固定目標的。
——[澳大利亞]巴克利《愚人船》
智者創造的機會比他得到的機會要多。
——[英國]弗·培根《論禮貌》
機運偏愛勇敢的人。
——[古羅馬]忒壬斯《福爾彌昂》
誰詛咒命運,誰就是軟弱而墮落的人。
——[美國]愛默生《處世之道》
“偶然”不會幫助準備不周的人。
——[德國]巴斯坦《偶感》
有勇氣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才是英雄。
——[瑞士]海塞《歡想一任性》
機緣不能隻是坐等,而是要自己去創造。
——[日本]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命運把許多幸福賜給許多人,但誰也不感到滿足。
——[英國]馬休爾《諷刺詩集》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
——[德國]貝多芬《致韋該勒書》
命運害怕勇敢的人,而專去欺負膽小的人。
——[古羅馬]塞內加《美狄亞》
命運的變化猶如月之圓缺,對智者毫無妨害。
——[美國]富蘭克林《格言曆書》
性格是命運的主宰。
——[英國]普緒儒斯《警句》
要成為一個偉人,就應懂得利用所有的機會。
——[法國]拉羅什富科《箴言集》
有勇氣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才是英雄。
——[瑞士]海塞《歡想一任性》
隻有愚者才等待機會,而智者則造就機會。
——[英國]培根《隨筆集》
老是遇不上機會的人,最終總會走運。
——[古羅馬]塞內加《瘋狂的赫拉克勒斯》
一切努力都取決於掌握時機。
——[古希臘]索福克勒斯《埃勒克特拉》
要成為一個偉人,就應懂得利用所有的機會。
——[法拉羅]什富科《箴言錄》
機會是一切努力之中最傑出的船夫。
——[古希臘]索福克勒斯《斷片》
2.成敗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宋]洪邁《容齋續筆》
意譯:比喻事情的成敗利鈍都由於某一個人的緣故。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宣公二年》
意譯:人都會犯錯誤,知錯能改,就是好事。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禮記·中庸》
意譯:事先準備充分就會成功,事先沒有準備就容易失敗。
成則為王,敗則為賊。
——[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五折
意譯:成功了就是帝王,失敗了就是賊寇。
德均則眾者勝,力敵則智者勝。
——[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
意譯:如果兩方在德政方麵相當,那麼誰人多誰勝;如果兩方兵力相當,誰智慧高明誰勝。
成就自逆境中大,才華自忍讓中彰。
——古代格言
意譯:隻要自強不息,在逆境中偏能激勵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忍讓中卻可使才華得到充分的發揮。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意譯:若要有成就有出息,就不能那麼安閑舒適;若要貧圖安閑舒適,就不可能有成就有出息。
弋鳥者矯其矢,釣魚者理其綸。
——[三國·魏]曹植《與司馬仲達書》
意譯:射鳥的要矯正他的箭,釣魚的要整理他線,說明要取得成功,要有好的工具和方法。
成功非難,處成功尤難。
——[明]張居正《答中丞孫槐溪》
意譯:成功不難,但要長立成功之處而不則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成大事者不恤小恥,立大功者不拘小諒。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意譯:成就大業的人,能夠在小處忍受恥辱;建樹大功的人,能夠在小處諒解他人。
一舉不得,前功盡棄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意譯:一次行動不成功,那麼所有的前景就都得放棄了。
勝敗兵家常勢。
——《唐宋文舉要·尹師魯·敘燕》
意譯:勝敗是打仗常有的情況。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清]曹雪芹《紅樓夢》
意譯:不經曆一件事,就不會有經驗。
常勝之家,難與慮敵。
——《後漢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
意譯:經常取勝的人,往往不再重視對手。
勤惰儉奢,是成敗關。
——[明]呂坤《呻吟語》
意譯:勤快、懶惰、節儉、奢侈是成敗的關鍵。
著意種花花不活,無心栽柳柳成陰。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趙伯升茶肆遇仁宗》
意譯:比喻有意做事情而做不成,而無意做事反倒成功。
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
——[晉]劉琨《重贈盧諶》
意譯:怎能設想千錘百煉的堅鋼,會變成可以繞在手指上的柔軟之物。
今不慮前事之失,複循覆車之軌。
——《後漢書·竇武列傳》
意譯:如果不考慮以前失敗的教訓,就有可能重蹈覆轍。
敗莫大於不自知。
——《呂氏春秋·自知》
意譯:失敗的最重要的原因是沒有自知之明。
甑已破矣,視之何監
——《後漢書·郭太列傳》
意譯:罐子已經破了,再看它又有什麼用呢?
謀度於義者必得,事因於民者必成。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
意譯:為正義事業謀求的人必有所獲,為公眾利益辦事的人必定會成功。
事者,難成而易敗也。
——《淮南子·原道訓》
意譯:做事情,要成功很困難,而失敗卻是很容易。
成名每在窮苦日,敗事多因得誌時。
——[明]陳眉公《小窗幽記》
意譯:一個人往往在貧窮困苦的時候取得成功,而在誌得意滿的時候遭致失敗。
認真是成功的秘訣,粗心是失敗的伴侶。
——童第周《科學家的腳步》
失敗何足論,英雄自有真。
——萬邦榮《偶感》
挫折磨難是鍛煉意誌增加能力的好機會。
——鄒韜奮《不相幹的帽子》
聰明固然可貴,但真正的成功總是靠幾分傻氣。
——羅蘭《羅蘭小語》
積極勤奮地努力和不計成敗的灑脫是成功的雙翼。
——羅蘭《羅蘭小語》
我們人人要存著必勝的決心,然而我們也要不怕屢敗的挫折。
——郭沫若《抗戰與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