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犯錯誤的人全世界一個也沒有。
——毛澤東《黨內團結的辯證法》
人的聰明和自己的明智及道路的選擇,往往在失敗以後。
——賈曦光《失敗·生活的財富》
人生的對手是自己,隻要我願意,我就會勝利。
——趙寧《起風的時候》
誠懇坦然地承認奮鬥後的失敗。成功後的失落,我們隻會更沉著。
——餘秋雨《文化苦旅》
失敗是一種教訓,它是情況好轉的第一步。
——[美國]菲利普斯《演說》
取得成功應靠自己的行動,而不是靠他人的恩寵。
——[古羅馬]普拉圖斯《安菲特律翁序》
要想取得成功,就得順應潮流,切不可不知變通地逆流而動。
——[阿根廷]斯托尼《在羅馬的一個早期基督教徒》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美國]愛默生《社交與孤獨·成功》
人一旦獲得成功,就會忘掉痛苦。
——[英國]約翰·雷《英國諺語大全》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古希臘]柏拉圖《著作殘篇》
成功不是戰勝別人而是戰勝自己。
——[英國]柏西·布克《音樂家心理學》
人生最大的光榮,不在於永不失敗,而在於能屢仆屢起。
——[英國]哥爾斯密《英國格言精華》
成功是希望和奮鬥的結合。
——《英國諺語》
明智的人決不坐下來為失敗而哀號,他們一定樂觀地尋找辦法來加以挽救。
——[英國]莎士比亞《亨利六世》
崇高的失敗遠遠勝過低級的成功。
——[英國]莫裏斯《冥府史詩》
今天的失敗孕育著明天的成功。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事業常成於堅韌,毀於急躁。
——[波斯]薩迪《薔薇園》
隻有執著追求並從中得到最大快樂的人,才是成功者。
——[美國]梭洛《日記》
你在某一具體事情中的失敗並不等於你作為一個人的失敗。
——[法國]戴埃《你的誤區》
失敗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繼之而出現的是成功的朝霞。
——[英國]霍奇森《成功》
不幹則已,幹就務求成功。
——[古羅馬]奧維德《愛的藝術》
記住:成功是對辛勞的獎賞。
——[古希臘]索福克勒斯《厄勒克特拉》
自我信任是成功的第一個秘訣。
——[美國]愛默生《交往與獨處:成功》
成功是墊腳石,即使不量倒影,人站在上麵也會顯得高。
——[法國]儒貝爾《名言集》
成功是結果而不是目的。
——[法國]福樓拜《隨想》
不含有艱辛的成功是沒有的。
——[古希臘]索福克勒斯《厄勒克特拉》
成功是魄力之子。
——[英國]迪斯累裏《伊斯埃德爾》
有些失敗比勝利更令人欣喜。
——[法國]蒙田《隨筆集》
錯誤和失敗,鍛煉了我們前進的本領。
——[美國]查寧《關於現代的講演》
成功不在於有無天資,而在於有無理想。
——[日本]德田虎雄《產生奇跡的行動哲學》
不在乎別人是否賞識他的人,必然成功。
——[德國]金基爾《詩》
隻有執著追求並從中得到最大快樂的人,才是成功者。
——[美國]梭羅《日記》
在別人藐視的事中獲得成功,是一件了不超的事,因為這證明了不但戰勝自己,也戰勝了別人。
——[法國]蒙泰朗《單身漢》
努力是成功之母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嚐試,往往能成功。
——[英國]莎士比亞《維納斯與阿都尼》
成就事業要能忍受時間的淩辱。
——[法國]弗·米斯特拉爾《米赫兒》
失敗就自暴自棄,無異於放棄人生。
——[日本]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知道如何等待是成功的要訣所在。
——[瑞士]邁耶勻《聖者》
失敗可能是變相的勝利,最低潮就是高潮的開始。
——[美國]朗費羅《得失》
大多數事情的成功,都在於知道花多長時間才能獲得成功。
——[法國]孟德斯鳩《箴言集》
並非所有的人都能成功;勇於進取者往往要冒失敗的風險。
——[英國]托·史末萊特《規勸》
早年嚐幾次失敗的滋味,終身受用不淺。
——[英國]赫胥黎《論醫學教育》
成功的秘訣是走向目的的堅持。
——[英國]迪斯累裏《演說》
AX Y Z,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工作,Y代表休息,Z代表少說廢話。
——[德國]愛因斯坦《自述片斷》
成功是得不到別人喜愛的,尤其是那些被這個成功打敗的人。
——[法國]雨果《笑麵人》
如果你盼望有所成功,就得根據自己的才能,可不要好高騖遠。
——[俄國]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
取得成功的氣力,而不是靠吹牛。
——[英國]蒲柏《群愚史詩》
失敗永遠比成功更有吸引力。
——[英國]安東尼·豪沃德《工黨失落的領袖》
挫折是通向成功的門坎。
——[英國]拜倫《唐璜》
今日跌倒在地的人或許明天還會站起來。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敗而不餒,就是勝者。
——[美國]埃·哈伯德《一千零一句警句》
毋需置疑,失有時,比得更有益。
——[古羅馬]普拉圖斯《俘虜》
在勝利者的眼中,一切都是可喜的。
——[英國]莎士比亞《亨利四世》
曆史上所有偉大的成就,都由於戰勝了看來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
——[英國]卓別林《卓別林自傳》
世界上隻有一種成功——那就是按自己的方式度過一生。
——[美國]克·達莫利《天涯》
成功的道路就是做好你能做好的工作,做好你所做的工作,並且絲毫不貪圖功名。
——[美國]朗費羅《海帕裏昂》
每一個偉大的事業,開頭總隻為少數有闖勁的人所信奉。
——[德國]愛因斯坦《反戰鬥爭》
為偉大的事業捐軀,從來就不能算作是失敗。
——[英國]拜倫《馬林諾·法裏埃羅》
成敗在於鬧街上的喧囂,也不在於人群中的歡呼與喝彩,而在於我們自己。
——[美國]朗費羅《詩人列傳》
不介意別人是否賞識的人,必能在社會上獲得成功。
——[德國]金基爾《詩》
要獲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奮鬥,而不是乞求。
——[英國]菲·馬辛傑《羞澀的情人》
消極的成功,不如積極的失敗。
——[日本]鈴木健二《人際關係趣談》
從未失敗過的人決不會變得富起來的。
——[英國]查·斯珀吉翁《耕者約翰》
有生命的失敗勝過無生命的傑作。
——[愛爾蘭]蕭伯納《黑女求神記》
即使失敗,我們也要勇敢地麵對命運。
——[古羅馬]塔西佗《曆史》
失敗不該成為頹喪、失誌的原因,應該成為新鮮的刺激。
——[英國]索冉《書簡》
誠實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一個人的成功要從誠實開始,誠實的品質必須從小培養。
——[科威特]穆尼爾·納素夫《人生之路》
大事的成功往往取決於一個小小的問題。
——[英國]喬·赫伯特《外國諺語名句選》
勝利屬於自強不息的人。
——[法國]蒙田《人生隨筆》
隻有經受了失敗了磨難,最終獲得成功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
——[日本]箱畸總一《論孤獨——越越孤獨》
失敗時,不垂頭喪氣;得意時,不快樂忘形;臨陣能勇往直前。
——[印度]《五卷書》
3.榮辱
人生要適情,無榮複何辱?
——[金]元好問《遺山先生集·氵隱亭》
意譯:人生要適可而止,沒有大榮耀哪裏有大羞辱?
譽生則毀隨之,善見(xiàn)則怨從之。
——[漢]劉向《淮南子·詮言訓》
意譯:聲譽傳開了,毀謗也隨著來了;美德顯露了,怨恨也跟著來了。
使人有麵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
——[清]金纓《格言聯璧·敦品》
意譯:與其受到他人麵前的讚譽,不如沒有背後的詆毀。
人有恥,則能有所不為。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三
意譯:一個人有了羞恥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該做的事。
仁則榮,不仁則辱。
——《孟子·公孫醜上》
意譯:仁就光榮,不仁則恥辱。
五刑不如一恥。
——[明]呂坤《呻吟語·治道》
意譯:再嚴酷的刑罰,也不如讓百姓懂得一個“恥”字。
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孟子,離婁上》
意譯: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為,別人才會侮辱他。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孟子,盡心上》
意譯:一個人不能不知羞恥,不知羞恥是最可恥的。
士有忍死之辱,必有就事之計。
——《後漢書·卷四一·鍾離宋寒列傳》
意譯:大丈夫能忍受貪生怕死的羞辱,必定會有成就一番大事業的打算。
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
——[唐]魏征《群書治要·韓子大體》
意譯:一個人是榮耀還是恥辱,這個責任不在於別人而在於自己。
譽人不增其美,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益其惡,聽者不愜(qiè)於心。
——[漢]王充《論衡·藝增》
意譯:讚美人過分了,並不增加他的優點,聽的人也感到不高興;詆毀人過甚了,並不加重他人的過錯,聽的人也覺得不舒心。
行汙求榮,戴盆望天。
——[漢]王符《潛夫論·敘錄》
意譯:品行汙濁卻想要得到榮譽,就像頭戴大盆想看到天一樣不可能。
知恥近乎勇。
——《禮記·中庸》
意譯:有羞恥之乎就近乎勇敢了。
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孟子·離婁章句上》
意譯:有預想不到的榮譽,也有過分追求美善而受到的非難。
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
——[明]龔自珍《明良論二》
意譯:如果一個國家的士人都有羞恥心的話,那就永遠不會有國恥了。
由義為榮,背義為辱。
——[宋]陸九淵《陸九淵集·卷十三·與郭邦逸》
意譯:以合乎道義為光榮,以違背道義為恥辱。
隱逸林中無榮辱,道義路上無炎涼。
——[明]陳眉公《小窗幽記》
意譯:在隱居的生活中,沒有榮華和恥辱;在選擇道義的路上,也沒有人情的冷暖。
譽之不喜,毀之不怒。
——[宋]司馬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卷一·靈物賦》
意譯:對預想不到的榮譽不驚喜,對有意的非難不惱怒。
行己有恥
——《論語·子路》
意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辱莫大於不義。
——《呂氏春秋·貴生》
意譯:最大的恥辱是不義。
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孫醜上》
意譯:沒有羞恥之心,簡直就不是人。
人必其自愛也,而後人愛諸;人性其自敬也,而後人敬諸。
——[漢]揚雄《法言·君子》
意譯:人一定要自愛,然後才能被他人所愛;人一定要自尊,然後才能被他尊敬。
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晉]左芬《啄木詩》
意譯:性情清靜的人容易做出有榮譽的事,性情混濁的人容易做出有恥辱的事。
誰能早一點兒闖過不受虛名的關,誰就能更好的作出成績。
——姚雪垠《我的粗淺經驗》
打擊和打敗的恥辱有時反而可以成為一個人積極向上的力量。今天的失敗可能是日後的成功。
——羅蘭《羅蘭小語》
人必超於利害得失之上來看利害得失,而後乃能正確地處理利害得失。
——梁漱溟《人心與人生·計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