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的是蘇歌會說的話?
每個人的都將不可思議的目光在蘇歌和陳鋒之間來回打量著,心裏驚疑不定。
蘇歌望著眾人的神情,心裏歎息了一聲,他自然是不會在乎這些人的看法,可心裏終歸還是有些不忿的。
隻不過,對於蘇歌來說,這很值得。
他是金陵大學的風雲人物,無論是個人能力還是人脈關係,都可稱得上是出類拔萃,他這樣的人,本不該向一個大一新生低頭。
可是,他大四了,即將離開金陵大學這個舞台,走向一個更為廣闊,卻不是以他為主角的舞台。
他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恐慌感,盡管他早早的為自己鋪了好幾條路——當一個年薪百萬的白領精英,或者在一些“朋友”的手底下打工,又或者是繼續求學之路……
對蘇歌來說,金陵大學的四年讓他無法容忍自己的碌碌無為,真正能順他心意的路,一條也沒有。
蘇歌需要的是足夠的自我性,他曾一度動過創業的心思,隻可惜,社會和學校之間的差別太大,高度完善的體製裏成功機會太少了,他施展不開。
不過,例外也是有的,那就是文學。
陳鋒曾感歎過,這個世界裏文學行業裏蘊含著的機遇,比他印象中原世界裏見過的所有浪潮都要高,什麼房地產,股票,it……和這個世界的文學行業一比都不值一提,那些雖然是足以改命的行業,但這裏的文學是足以改變世界的存在。
作為當今社會的主流,在文學浪潮之下,蘇歌清楚的明白,他的所想所要,唯有在這條路上才能得到。
可文學偏偏是他的軟肋,無論是從專業性還是領域性上來看,他從未真正的和文學行業打過交道。
或許頂著學生會副會長,文學社社長頭銜的宋嘉會是很好的個突破口,可自從那件事以後,二人之間便出現了不可修補的裂隙,沒成為仇人已是萬幸。
在這種求而不得,隻能靜靜等待畢業的情況下,陳鋒這樣一位“代言人”的出現,無疑是一道光,照亮了蘇歌前行的路。
在校內設置雜誌社分社。
這是很多大型雜誌都會采取的手段,畢竟一方麵大學生是雜誌不可或缺的群體,需要宣傳培養;另一方麵,大學也是個出人才的地方,作為雜誌社,新鮮血液總是少不得的。
《江湖客》的做法讓蘇歌看到了它的勃勃野心,可像這種牽扯較大的事,一般都是由雜誌社和校方直接接軌商議,以學生會的資曆是遠遠不夠。
這位陳學弟的身份讓蘇歌震驚,他的做法則讓蘇歌欣喜若狂。
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既是他接觸文學行業的機會,也是他攀附上一顆大樹的機會。
他毫不猶豫的連夜製定計劃,動用手裏的關係和《江湖客》主編聯係,在談話期間,他這樣一個優秀的人,自然是忍不住動了心思,對陳鋒生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
他含蓄的表達了這一層意思,身為老狐狸的白明也含蓄的對這個“還不錯”的年輕人敲打了一番。
“你是個聰明的年輕人,但我要告訴你,陳鋒不僅是代言人,金陵大學分社的一切都是屬於他的,我這樣說,你應該明白吧。”
這句話一出,蘇歌便知道,自己的低頭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