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生活中的另外一些人又由於工作或生活上的不如意,常有一種退縮意識,即隔離朋友、推諉責任、逃避生活,使自己變得麻木不仁、不通人情且毫無創造力。在這種障礙下,接踵而來的問題,使他應接不暇,力不從心,隻好進一步退縮下來,完全放棄所有的嚐試。這種過度逃避生活的情形,和很多情緒障礙的征候一樣,隻不過是正常反應的過度擴張而已。
娛樂的英文叫recreation,從字麵直譯就是“再創造”的意思,因為從娛樂中得來的休息和靜養,可使我們養精蓄銳,使我們能夠更有精力地去麵對未來的困難,去解決未來的問題,也可使我們保持更持久的創造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要不時地把問題和責任暫時擱一旁,以便恢複精力,重獲勇氣。娛樂可以說是一種戰略性的撤退,因為唯有暫時放棄攻擊,重新部署,才有再攻擊的能力。如果我們能夠適當地應用娛樂和逃避,情緒即可獲得合理的疏導。為了使你的生活更有創意,為了使焦慮減少到最少,適度的娛樂和逃避是不可或缺的。
但由於人的心理焦慮特征,娛樂和逃避必須適宜、適時。因此,我們需要重新學習如何去遊戲和逃避,特別是焦慮的長期受害者或工作狂,一定要回想過去自己是如何遊戲的。
此時,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你喜歡的事,讓自己快樂起來。很多以前想做但是一直沒空去做的事,不妨就從現在開始做!有些人喜歡散步或旅行,有些人喜歡打高爾夫球或網球,也有人喜歡野餐。看電影、看球賽、到鄉間休息幾天、打打橋牌、逛逛街、到商店采購、下廚烹飪、聆聽音樂、演奏樂器……幾乎有成千上萬的娛樂活動供你選擇!隻要是你喜歡的,想去做的,就可以好好地去享受一番!
當你進行休閑活動的時候,一定使自己完完全全地融入娛樂之中。當然,要把工作忘得一幹二淨並不容易,但是隻要你努力地練習就不難做到。隻要你學會忘記憂愁,你就可以發現你所做的活動,可以使你感到充實、滿足而快活!經常這樣做,可使你擁有無價的快樂源泉!你不僅可以回味過去的歡暢,也可以期待未來的喜悅,生命也就更加新奇有趣,你也會鼓起克服困難、麵對考驗的勇氣!
工作本身也是一種樂趣,你要使生活更有樂趣的話,不妨把工作也變得更有趣、更好玩。比如你要削蘋果皮,一個人做可能會覺得相當乏味。而兩個人一起做,就可以把它弄得相當有趣。你們可以每人拿一樣多的蘋果,開始比賽削皮,看誰先削完。這樣一來,工作就生動有趣得多了。這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而你隻要花費一點心思,利用一下你的想象力,很多日常生活的例行工作,就可以在很愉快、很有趣的情況下完成,並且不會讓你感到厭惡!把工作進行遊戲性的趣味化的安排,是克服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焦慮的最好方法。
享受生活中的休閑時光
享受生活,不是說要去花天酒地,也不是要去過懶漢的生活。曾有一則笑話講的是兩個人談生活願望。一人說:“我平生不足的就是吃飯睡覺。有一天得誌了,我就吃飽了便睡,睡足了又吃。”另一人說:“我和你不同,我是吃了又吃,哪有工夫睡呀。”這就是一些人所謂的“享受生活”。
享受生活就是要努力去豐富生活的內容,努力去提升生活的質量。愉快地工作,也愉快地休閑,散步、登山、滑雪、垂釣,或幹脆就是坐在草地或海灘上曬太陽。在做這一切時,使雜務中斷,使煩憂消散,使靈性回歸,使激情重現。愛因斯坦在刻苦地攀登科學高峰的同時也沒忘記拉小提琴,讓心靈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裏。毛澤東一生戎馬倥傯,日理萬機,仍會忙裏偷閑,去江河遊泳,和大自然親近。陳毅國務繁忙,卻總要抽空下下圍棋,領略黑白世界的妙趣。
生活本是豐富多彩的,除了工作、學習、賺錢、求名,還有許許多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享受,比如可口的飯菜,溫馨的家庭生活,藍天白雲,花紅草綠,飛濺的瀑布,浩瀚的大海等。此外,還有詩歌、音樂、沉思、讀書、體育運動,甚至工作和學習本身也可以成為享受。如果我們不是急功近利,不是單純為著自己的利益,我們的辛苦勞動也會變成一種樂趣。
努力地工作和學習,創造財富,發展經濟,當然是正經的事。我們也知道,享受生活,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隻有衣食無憂,才能談得上享受文化和藝術。但勞作本身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生活得舒服”。一方麵勤奮地工作,一方麵使生活充滿樂趣,這才是和諧的人生。
有這樣一個故事。
在非洲草原上,太陽即將升起,一頭獅子對自己說:“我必須要奔跑,這樣才能追上跑得最慢的羚羊,不至於被餓死。”一隻羚羊對自己說:“我必須奔跑,才不會被獅子咬死。”生活中,我們也和那獅子與羚羊一樣,整天為了不同的追求而“奔跑”,有的人是為成功而奮鬥,而有的人卻像《阿甘正傳》裏跟在阿甘後麵的那群人一樣,因為別人跑,所以我也跑。然而,成功無止境,奮鬥無休止,所以奔跑無窮期。
當然,不能完全否認“奔跑”的正麵作用,因為沒有奮鬥,社會便沒有進步。但是,眼下我們卻是在無休止地跑,時刻不停地跑。在這種氛圍下,許多人一邊“奔跑”,一邊被疲憊感、挫折感、危機感、失落感纏身,且與日俱增。難道我們的人生就是獅子與羚羊你死我活的對局嗎?難道我們的理想就是在氣喘籲籲的奔波勞苦中攫取和逃生嗎?如果我們奮鬥終生的目的就是像獅子一樣為了找口飯吃,就是為了吃得更好一些,住得更舒服一些,那人生是不是太乏味了?生命中難道僅有奮鬥和痛苦嗎?
上帝問三個凡人:“你們來到人間是為什麼呢?”第一個回答:“我來這個世界是為了享受生活。”第二個回答:“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承受痛苦。”第三個回答:“我既要承受生活給我的磨難,又要享受生活賜給我的幸福。”上帝給前兩個人打50分,給第三個人打100分。
人生在世,不僅是奔波,也不僅是享受,人生應是既有奮鬥也有享受,應該是忙裏不忘休閑,工作之餘不忘品味人生的快樂與幸福。
根據國外心理學家的調查,幾乎有2/3以工作為中心的人,下班後不懂得放鬆,許多人以為在飯店飲酒取樂、醉生夢死便是放鬆。可在酒場上的人們哪一個不是“有備”而來的呢?要麼是為了打通關係,要麼是為了飯後的紅章或簽字。這不僅不能緩解心頭的壓力,反而把身體也累垮了。
如果僅是身閑而心不閑,不能讓心徹底舒緩,就是周遊世界也沒有用。隻有讓身心得到徹底放鬆,才能真正的休閑,才能真正體味到人生的幸福。生活中我們總是在說壓力如何大,倘若肯把自己的目標定得低一點,不要一味去追求“羚羊”,即使追到一隻野雞也知足的話,生活就會很從容。畢竟閑暇才是人生最優厚的福利。
學會享受生活,並不意味著要我們不思進取,不去辛勤耕耘、努力創造。也並不是說要我們停留在原有的成績與功勞簿上,不再奉獻,不再付出。相反,卻是要我們在盡情地享受前人創造的一切美好的基礎上,不斷開拓,不斷創造。
學會享受生活是要我們盡情地吃好,玩好,休息好,養好自己的身體,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讓自己保持健康、良好、積極的狀態,以更大的熱情和活力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這份享受是建立在自給自足、自己勞動創造的物質財富的基礎上的,而不是剝奪別人的合法所得,強占別人的所有,淩駕於別人的快樂和幸福之上。
人生不是你死我活的戰場,也不必懷著不成功則成仁的決絕,如果你想奔跑,希望能想阿甘那樣——“有一天,我忽然想跑步,於是我就跑了起來。”無論道路多長,都跑得興高采烈;無論多少人追隨,都跑得心無旁騖,有一天不跑了,就轉身而去,也不需在意身後多少人唧唧喳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