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人,已是夕陽晚照,回首往事,自然能夠對自己做出較為客觀而公正的判斷。這些對於回首往事的老人們雖然是終身遺憾,但對於年輕人來說,卻比什麼都珍貴。
著名作家茅盾說過:“過去的,讓它過去,永遠不要回顧;未來的,等來了時再說,不要空想;我們隻要抓住現在,用我們現在的理解,做我們所應該做的。”那麼,要想人生沒有遺憾,要想成就卓越的人生,那就從現在起,珍惜時間,做好時間管理!
在信息過量和迅速變化的社會中,我們不得不加速前進,以跟上時代的步伐。我們感到時間不夠用也是因為我們發現自己不能完全跟上這種變化。希爾頓時間價值調查發現,有77%的人認為,他們最高的目標是“有更多的時間同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有2/3的人希望“有更多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問題是,另外一項研究發現,一位經理平均每天需要處理237~1073件事務,有1/3的經理在下班時不能完成當天的任務。
學習有效地管理時間,就能消除時間壓力源。
可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時間呢?我們可以畫一個工作圖表和一個時間圓餅圖,在這個圖上找出自己的工作重點,然後根據工作的重要程度分配一天的時間。如果無法畫出這個工作圖表,或是無法填寫,就不知道自己的時間是怎樣分配和使用的,這種人就沒有時間規劃。如果畫不出時間圓餅圖,則說明這種人沒有抓住重點。因為工作圖表中隻有工作,沒有其他。這同樣是不合理的規劃。
時間花在哪裏,價值就在哪裏。成功大多取決於我們是否設立了一個有意義的目標,是否規劃了我們的時間。
每天你一起床,就有一筆財富在你手裏,那就是時間。隻要我們擁有時間,那麼我們就是富有的。因為,我們每天都擁有86400秒的時間可以支配。如果你不懂得珍惜,時間就會像風一樣從你的身邊溜過,給生活留下一片蒼白。如果你懂得珍惜,知道利用每一秒的時間為生活塗上一抹色彩,那麼你的人生自然就絢麗起來了。
不妨“遊戲”人生
人生就如一場遊戲,但我們作為其中的玩家,真能像在遊戲中那樣麵對生活嗎?人們玩遊戲是在尋找娛樂,是帶著挑戰的心理去麵對遊戲中的困難與挫折的。你麵對強大的對手,不斷地損傷受挫,但越是如此,就越發興頭十足。試想,倘若人們在生活中,也能有這麼一種積極向上的遊戲心態,那麼失敗與挫折也就不會顯得那麼沉重和壓抑了。
我們為何不將挫折變成一種遊戲,讓痛苦沮喪的心態變得超然快活起來呢?其實二者並無差別,隻是人們在遊戲中身心放鬆,而在生活中過於緊張罷了。在遊戲中,你可以體味在麵對和戰勝挫折時的歡樂。而如果你將生活中的挫折視為遊戲,那麼你就會從中體味到積極人生的快樂。
日本著名的精神科醫生齊藤茂太先生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患者,因工作太忙而有神經衰弱的傾向。他在報社做資料整理的工作,對報社而言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崗位,對他而言這卻是一份缺少變化、單調乏味的工作。據患者本人表示,因為工作太多,加班還是做不完,所以連續幾個月都把工作帶回家做,因此就有了神經衰弱的症狀。
茂太醫生聽完患者的傾訴,建議他“把注意力移轉到其他興趣上麵”,但是這一類型的人多半缺乏趣味而且沒有嗜好,不出所料,這個人也是如此。但是,他卻無意發了一句牢騷,表示他“想要拿到駕駛執照”。於是茂太醫生嚴肅地命令他:“從明天起,請你去駕駛訓練班,這是治療,無論多麼忙碌都要去。”
這個人一邊抱怨,一邊把繁忙的工作安排妥當,開始上駕駛訓練班。經過一個月後,神經衰弱便痊愈了,不僅如此,他從此每天都在7點以前把工作結束。茂太醫生針對他被工作壓得無法喘息的情形,插入駕駛訓練班的“遊戲”,治療了他的病。
在現實生活的細枝末節中,抱持“遊戲”的心態,可以發泄許多不必要的煩惱,有些時候,還會因此而獲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的確,擁有“遊戲”的心情,就會產生應付意外事件的能力,這在時間的運用方法上也是一樣的。日本的一位知名作家有這樣一段親身經曆。
“數年前,我搭乘大阪往東京的新幹線,在快到新橫濱時,由於鐵路出現故障,被迫停駛。車長在車內廣播:‘各位旅客,對不起,由於鐵路臨時發生故障,需暫停20分鍾左右,請各位旅客稍候,謝謝!’我是個急性子的人,聽到這個消息後就開始煩躁不安了。”
“20分鍾過去了,並且都快30分鍾了,可電車一點兒也沒有要發動的跡象,正當我越來越焦躁不安時,車內又再度響起了廣播:‘很抱歉,請再稍候一會兒。’故障修理大概很費工夫吧!還不能預期它什麼時候會修好,然而就在這一瞬間,我改變了慣常的想法,心想,焦躁也無濟於事,不如找些別的事做。”
“在我看完手邊的周刊雜誌和書後,就去拿備置的《時事周刊》來閱讀。車內的乘客,大概有很多都是忙人,他們焦躁地到處走動,向車長詢問一些事情。”
“電車由原先預定的延遲時間20分鍾,變成一小時、兩小時,最後慢了三小時。而我在抵達東京時,幾乎看完了那本報道美國總統卡特全貌的《時事周刊》。”
“假如火車依照時間準時到達東京,或許我就無法獲得有關美國總統卡特的詳細知識。”
“而且,假設我又是位沒有‘遊戲’和‘從容’心態的人,這三小時,除了焦躁不安,不斷抽煙外,就沒有什麼事好做了。”
有一個作家說,人生原本就是一出戲,每個人都在按照自己的性格與能力飾演著不同的角色。你又何必太在意劇中的福禍得失呢?贏家固然歡喜若狂,輸家不是一樣從中得到了生命的證實嗎?
把工作變成樂趣
《讓你終身受益的成功經驗》中介紹了一條看似平凡實則不凡的成功經驗:變厭倦為快樂。書中舉例說:
剛做旋車工的薩姆爾·沃克萊日複一日的工作就是旋螺絲釘,看著那一大堆等待他去旋的螺絲釘,薩姆爾·沃克萊就滿腹牢騷,心想自己幹什麼不好,為什麼偏偏來旋螺絲釘呢?他想過找老板調換工作,甚至想過辭職,但都行不通,最後尋思能不能找到一個積極的辦法,使單調乏味的工作變得有趣起來。於是,他和工友商量開展比賽,看誰做得快。工友和他頗有同感。這個辦法果然有效,他們工作起來再也不像以前那樣乏味了,而且效率也大為提高。不久,他們就被提拔到新的工作崗位。後來,沃克萊成了著名的鮑耳文火車製造廠的廠長。
人生來並不是單純為工作,在工作之外還有人生的享樂,但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不知如何自娛而陷於焦慮的泥沼。社會的規範訓誡我們,遊戲對大人而言是種過錯,唯有工作才是應有的行為;遊戲不僅浪費時間,也浪費人才,是不可饒恕的罪行。所以長大成人以後,我們被迫壓抑對於遊戲的需求。否則,將被視為愚蠢而不成熟。我們因此也變成了工作狂——這種人永遠無法得到足夠的工作,來滿足自己的工作癮。他寧可花很長的時間,做很多的工作,而且常把工作帶回家,在家裏也拚命地做家務,休息對他而言是痛苦的;周末使他變得神經兮兮;假日更使他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工作崗位上。不少家庭主婦也有這種毛病,她們往往每天從早忙到晚,一刻也不得休息。
據日本專家統計,不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工作狂”的人數都在不斷增加。在過去的10年中,美國的“工作狂”增加了5成,日本增加了7成,我國也增加了至少4成。被稱為“工作狂”的人不管是星期天或休假日,都不惜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一旦工作中斷,就會立刻陷入心神不定的狀態,甚至連說話也走了樣。他們被工作所占有,以至於破壞了家庭生活的美滿和人際關係的和諧,戕害他們自己的健康(工作狂易患心髒病,胃潰瘍),使他們變得落寞寡歡,與世隔絕。在不少情形下,這種人因為過度被工作所壟斷,反而阻礙了創造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