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倒的痛,隻有爬起來才知道。
在談到如何看待逆境和順境的時候,一位大學教授說過這樣一段話:“有的人可能一帆風順,有的人可能要遇到挫折。人生伴隨著歡樂,也伴隨著悲苦。憂患是與生俱來的。順境是我們的願望,而逆境則可能是生活中應有之理、應有之義。不然的話,我們又何必講‘迎接挑戰’或‘參與競爭’之類的話呢?”
實際上,現實情況的確如這位教授所言,人生旅途中無不存在憂患,一直處於順境隻是我們的願望罷了。也正是因此,“挑戰”和“競爭”才具有了特定的意義。
無獨有偶,華人首富李嘉誠先生也說:“逆境和挑戰激發生命的力度!”我們可以將李先生的話理解為:我們所經曆的困境,我們所嚐受的痛苦,實際上是在為激發生命的能量而存在的呀!在此激勵下,我們就會迎難而上,不懼失敗和競爭,那麼最終迎接我們的,很可能就是成功的輝煌了。
若是不這樣呢?如果我們遇到逆境就退縮,承受痛苦就難過,恨不得讓所有不幸的遭遇都和自己無緣,那麼這樣一來,我們就會被困難嚇倒,以至於忘了最初的目標,從而走向失敗的深淵。
有一座矗立在路邊的泥像,一直希望找個躲風避雨的地方,它更希望能夠像人那樣自由自在地奔跑。由於它無法動彈,這些想法也隻能作為心裏的希望罷了。
不過,時間長了,它有些按捺不住,終於決定向人類發出呼喊。於是,它開始等待人類救助它的機會出現。
這天,智者聖約翰路過此地,泥像用它的神情向聖約翰發出呼救。
“智者,請讓我變成人類吧!”泥像說。
聖約翰看了看泥像,然後衣袖一揮,泥像立刻變成了一個活生生的青年。
“你想要變成人類可以,但是你必須跟我試走一下人生之路,假如你承受不了人生的痛苦,我馬上可以把你還原。”智者聖約翰說。
於是,青年跟隨聖約翰來到一個懸崖邊。
“現在請你從此岸走到彼岸。”聖約翰長袖一拂,上了鐵索橋。
青年戰戰兢兢,踩著一個個大小不同的鏈環的邊緣前行,然而一不小心,一下子跌進了一個鏈環之中,頓時兩腿懸空,胸部被鏈環卡得緊緊的,幾乎透不過氣來。
“啊,好痛苦啊!快救命呀!”青年揮動著雙臂,大聲呼喊。
“請君自救吧!在這條路上,能夠救你的隻有你自己。”聖約翰在前方微笑著說。
青年扭動身軀,奮力掙紮,好不容易才從這痛苦之環中掙紮出來。
“你是什麼鏈環,為何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憤然道。
“我是名利之環。”腳下的鏈環答道。
青年繼續朝前走。忽然,隱約間,一個絕色美女朝青年嫣然一笑,然後飄然離去,不見蹤影。
青年稍一走神,腳下一滑,又跌入一個環中,被鏈環死死卡住。可是四周一片寂靜,沒有一個人來救他。
這時,聖約翰再次在前方出現,他微笑著緩緩說道:“在這條路上,沒有人可以救你,隻有你自己自救。”
青年拚盡全力,總算從鏈環中掙紮了出來,然而他已累得精疲力竭,便坐在兩個鏈環間小憩。
“剛才這個是什麼痛苦之環呢?”青年想。
“我是美色之環。”腳下的鏈環答道。
經過一陣輕鬆的休息後,青年頓覺神清氣爽,心中充滿幸福愉快的感覺,他為自己終於從鏈環中掙紮出來而慶幸。
青年繼續向前趕路。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他接著又掉進了欲望之環、忌妒之環……待他從一個個痛苦之環中掙紮出來,青年已經完全疲憊不堪了。抬頭望望,前麵還有漫長的一段路,他再也沒有勇氣走下去了。
“智者,我不想再走了,你還是帶我回到原來的地方吧。”青年呼喚著。智者聖約翰出現了,他長袖一揮,青年便回到了路邊。
“人生雖然有許多痛苦,但也有戰勝痛苦之後的歡樂和輕鬆,你難道真願意放棄人生嗎?”智者聖約翰問道。
“人生之路痛苦太多,歡樂和愉快太短暫、太少了,我決定放棄做人,還原為泥像。”青年毫不猶豫。
智者聖約翰長袖一揮,青年又還原為一尊泥像。 “我從此再也不必受人世的痛苦了。”泥像想。
然而不久,泥像便被一場大雨衝成了一堆爛泥。
故事中的泥像,由於無法忍受作為人類的痛苦,才最終消殞,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其實正如智者所言,任何人隻有經曆過痛苦的折磨,才能感受到幸福的美好,才會懂得珍惜人生。
假如把人生比喻成一次長途旅行,那麼痛苦則是我們不能不花的旅費;在這一趟旅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各種各樣五色繽紛的經驗。如果你拒絕花掉這筆名叫痛苦的旅費,那麼你也就無法到達理想中的目的地了,隻能在錯過與失落中興歎。
俗話說得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正是這個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