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她的AB麵(1 / 2)

看到兩麵,也許才會看得完整。

“生活,是一團麻,總有那解不開的小疙瘩……”,或許生活本來的樣子就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是同樣是充滿著酸甜苦辣鹹的日子,有的人能過得有滋有味,有的人則愁眉不展,怨聲連連。這又是為何呢?

有一位老婆婆每天都感到不快樂。原來,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是賣草帽的,小女兒是賣雨傘的。晴天的時候,大女兒的生意就非常好,因為她編的草帽人人叫好。老婆婆也很替她高興,可是另一方麵,賣雨傘的小女兒那一邊通常無人問津,一整天下來都沒有幾個顧客。老婆婆就開始跟著發愁。而到了下雨天的時候,小女兒的雨傘就會賣得出奇的好,相反,大女兒的草帽就被打入“冷宮”。這樣老婆婆又不得不為大女兒擔心。

聽完老婆婆的憂慮之後,好心人就安慰她說:“老人家,你何不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呢?晴天的時候,你應該慶幸大女兒的草帽生意會很好。雨天的時候,你應該高興小女兒的雨傘肯定也賣得非常好。你如果這樣想的話,那麼還有什麼值得煩心的事情呢?”

看完上麵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考慮讓自己換成老婆婆的角色,問問自己會怎麼想。

魯迅先生有言:“偉大的心胸,應該用笑臉來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不幸。”

當痛苦悲傷濃墨重彩地登上生活的舞台時,我們通常會失去微笑的力量,太多的“不如意”讓我們心力交瘁,比如,上班的公司離家太遠,你不得不每天去擠地鐵;上班高峰期的時候,還要麵臨被擠成“肉餅”的危險;你的老板總是喜歡“雞蛋裏麵挑骨頭”,你時常要為一個小小的突發狀況而絞盡腦汁,即使這樣拚命努力,“功勞簿”上還是沒有你的名字,而那些不如你的人,反而還“平步青雲”大有“鳩占鵲巢”之勢。

於是有人感歎:生活就是一場惡作劇,主角反而是被捉弄的主。

難道我們的生活真的如此不堪嗎?其實未必,生活並沒有我們想的這樣糟糕。這些不過是我們在打“生活算盤”的時候出了點小差錯。通常情況下,對待快樂人們習慣使用減法,對待痛苦卻用加法,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用乘法來使快樂翻倍,用除法來消除痛苦。

換個角度看看,當你埋怨公車太擠的時候,何不想一想這樣可以幫自己節約很大一筆開銷,“積少成多”自己還可以用這筆錢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這叫“省得其所”;當你對老板的苛刻忍無可忍的時候,何不想一想,也許這種“魔鬼訓練”可以讓你更迅速地成長起來?越對你苛刻,說明你進步的空間就越大,你當前的任務不是當“縮頭烏龜”,而是要昂頭挺胸地直麵你“慘淡的人生”,在時過境遷之後,你會愕然發現你已經變得很強、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