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瀟灑一點,很多事就像跳一場舞。
俗話說得好:“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遇到事情不衝動,多一分寬容和忍讓,或許可以讓我們避免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也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不可否認,我們生活在大千世界中,免不了會與別人產生一些矛盾與摩擦。麵對這些不快,每個人的處理方式又各不相同。如果一個人心胸豁達,懂得包容和寬恕別人,那麼,他眼中的世界永遠是陽光明媚、積極向上的。相反,心胸狹隘的人總是和別人針鋒相對、斤斤計較,這樣不但會傷害到別人,自己也變得消極落寞。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名叫海格力斯的英雄。一天,他正在崎嶇不平的山路上走著,突然看到一個鼓起的袋子,而且這個東西的位置很礙腳。於是他抬起腳來,用力地朝袋子踩了下去。讓他沒有料到的是,那個袋子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變得越發膨脹起來。海格力斯被激怒了,他抄起一根大木棍,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去砸那個袋子,那袋子居然開始加倍地變大,直到最後那整條路都被堵死了。
這時,一位聖者在海格力斯身後出現了。他和顏悅色地對海格力斯說:“年輕人,趕緊住手!離它遠一些!這個袋子叫仇恨袋,如果你不惹它的話,它就會縮小到你剛看到它時候的樣子。如果你不斷地去侵犯它,它就會膨脹得越來越大,那時候,你永遠都沒辦法從這裏通過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們是不是可以反觀自身,我們是不是也經常會犯和海格力斯同樣的錯誤?在遇到矛盾的時候,總是不願意自己吃虧,而是向對方步步緊逼,認為如果自己先作出退步就是沒麵子、沒尊嚴的表現。這樣隻會導致矛盾不斷地被激化和升級,最後弄到無法收拾的地步。
我們需要清楚的是,退讓和寬容並不會讓我們失去尊嚴。相反,它恰恰是一種心胸豁達、成熟理智的表現。一時的退讓不僅可以避免矛盾的加深,還能換來別人的尊重和感激。敵意和仇恨就像一麵不斷增長的牆,而寬容和退讓則像一條不斷加寬的道路。我們要學會寬容別人,善待恩怨,學會尊重自己不喜歡的人。因為寬容別人就是在寬容我們自己,在寬容別人的同時,也為自己營造一個安寧的心境。
一位心理專家特意做了一個實驗。他讓實驗者去回憶曾經一個受傷害的場麵。在固定的時間內,實驗者要先用寬容的心態去回憶,接著再用不寬容的心態去回憶同樣的場景。實驗結果顯示,實驗者在用不寬容心態回憶時的平均心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血壓也在隨之上升。看來,寬容有利於身心健康,並且能夠消除仇恨等不良情緒。
不得不承認,往往由於各種原因,我們難免會和別人發生衝突。當你的朋友背叛你的時候,你是選擇伺機報複,還是選擇寬容他呢?當有人在背後惡語中傷你的時候,你是想用同樣的壞話去攻擊他,還是保持緘默、泰然處之?寬容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遇到矛盾的時候,不妨把自己的刺收起來,後退一步,或許是為前進做好的鋪墊呢。
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突厥兵時常來犯,突厥兵能征善戰,李淵與之交戰,敗多勝少,於是視突厥為不共戴天之敵。一次,突厥兵又來侵犯,部屬都以為李淵這次會與突厥決一死戰,可李淵卻是另有打算,他早欲起兵反隋,可太原雖是軍事重鎮,卻不是可以號令天下之地,但又不能離開這個根據地。如果離開太原西進,則不免將一個孤城留給突厥。經過這番思考,李淵派劉文靜為使臣,向突厥稱臣,書中寫道:“欲大舉義兵,遠迎聖上,複與貴國和親,如文帝時故例。大汗肯發兵相應:助我南行,幸勿侵虐百姓,若但欲和親,坐受金帛,亦唯大汗是命。”
唯利是圖的始畢可汗不僅接受了李淵的妥協,還為李淵送去了不少馬匹及士兵,增強了李淵的戰鬥力。而李淵隻留下了三子李元吉固守太原,由於沒有受到突厥的侵襲,李淵得以不斷從太原得到給養,終於戰勝了隋煬帝楊廣,建立了大唐王朝。而唐朝興盛之後,突厥向唐朝乞和稱臣。
唐高祖李淵以退為進,為自己的雄心壯誌贏得了時間。如果不能忍那一時之氣,李淵外不能敵突厥之犯,內不能脫失守行宮之責,其處境必將陷於險惡之中。
由此看來,有些時候後退也是一種前進。因此,身處競爭激烈的社會舞台上的我們,不要隻為了生存而不停地向前趕路,而應在適當的時候擺出後退的姿勢,這樣才能更好地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