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摘月亮(1 / 2)

我願意為你摘月亮,這就夠了吧?

很多人總喜歡對別人橫挑鼻子豎挑眼,常常撥著自己心裏的算盤,看看是得到的多,還是付出的多,或者算計算計別人給自己帶來多少“好處”,而自己給別人帶去多少“壞處”。

無疑,這樣的想法隻能以狹隘、自私來形容。這些人或許不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你對別人好,別人才能對你好,你為別人付出得多,你才能從別人那裏收獲得多。

在一個花園裏,一隻蜜蜂和一隻黃蜂相遇了。黃蜂氣惱地說:“奇怪,我們兩個有很多共同點,同樣是一對翅膀,一個圓圓的肚子,為什麼別人提到你常是開心的,提到我卻說我是害蟲呢?”

黃蜂接著又憤憤地說:“我真不明白,真要比起來,我有一件天生的漂亮黃色大衣,而你卻成天髒兮兮地忙裏忙外,我到底哪一點不如你呢?”

蜜蜂說:“黃蜂先生,你說得都對,但我想人們會喜歡我,是因為我給他們蜜吃,請問你為人們做了什麼呢?”

黃蜂氣急地回答:“我為什麼要幫人們做事?應該是人們要來捧我吧!”

蜜蜂接著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待你,你就得先怎樣待人。”

看看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中,諸如黃蜂這樣充滿氣惱情緒的人並不少見。但這類人往往除了氣惱卻從不分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所在,而聰明又善良的蜜蜂卻深深知道想要得到別人的關心和喜愛,就要先向別人付出友愛與幫助。

這一點很好理解,要知道,在多數人的內心深處,自我意識較為強烈。舉個例子,一家谘詢公司就電話對話做過一項調查,看在現實生活中哪個字使用率最高,在500個電話對話中,“我”這個字使用了大約3950次。很顯然,一個人不管其實際狀況如何,在其內心中都是非常重視自己的。

正如一位名叫約翰·杜威的美國哲學家說過的:“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每一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有被重視、被關懷、被肯定的渴望,當你滿足了他的要求後,他就會對你重視的那個方麵煥發出巨大的熱情,並成為你的好朋友。

一位男子坐在一大堆金子旁,伸出雙手向路人乞討,索要錢財。

這時候,佛陀向他走來,男子同樣伸出雙手乞討。

佛陀問他說:“你都擁有一堆金子了,為什麼還乞討呢,難道你還有什麼乞求嗎?”

隻見這位男子歎了口氣,說:“唉!雖然我擁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滿足,我乞求更多的金子,我還乞求愛情、榮譽、成功。”

於是,佛陀從口袋裏掏出他需要的愛情、榮譽和成功,送給了他。

一段時間後,佛陀又從這裏經過,又看到那位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向路人乞討。

佛陀問他說:“你所求的都已經有了,難道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嗎?”

“唉!雖然我得到了那麼多東西,但是我還是不滿足,我還需要快樂和刺激。”男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