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耳語(1 / 2)

認真聽,你會發現處處是美妙的音樂。

在我們民間有句俗語:“會說的不如會聽的。”其實,聽的作用還真是不亞於說。美國著名的外交家富蘭克林曾說過:“冷靜的傾聽者,能受到人們的歡迎,而喋喋不休者,就像一隻漏水的船,每個乘客都想盡快逃離。”教育家卡耐基說:“做個聽眾往往比做一個演講者更重要。專心聽他人講話,是我們給予他的最大的尊重、嗬護和讚美。”

聽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聲音是最重要、最動聽的,並且每個人都有迫不及待地表達自己的願望。隻有我們善於傾聽,才能讓對方感受到尊重,並對我們報以良好的印象。而我們呢,也會通過傾聽從對方那裏了解更多的信息,進而增進自己對對方的了解,看到對方的優勢,發現自己的不足。從這個角度來看,善於傾聽不但有利於改善彼此的關係,還有利於改善我們自身認知事物的能力。

具體說來,認真傾聽別人講話有3點好處:

其一,會給人留下謙虛好學、誠實可信的好印象。在小說《傲慢與偏見》中,麗萃在一次茶會上專注地聽著一位剛剛從非洲旅行回來的男士講非洲的所見所聞,幾乎沒有說什麼話,但分手時,那位紳士卻對別人說,麗萃真是個知書達理的好姑娘!

其二,能避免說出不成熟的意見,造成尷尬局麵。

其三,善於傾聽的人常常會有額外收獲,比如,蒲鬆齡虛心聽取路人的述說後,得到了很多寫作靈感,從而寫出了流傳千古的《聊齋誌異》;唐太宗善於傾聽眾人的意見,收獲了很多治國策略,從而成為萬民擁戴的君主;齊桓公傾聽鮑叔牙的建議而提拔管仲,從而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劉玄德善聽諸葛亮的計策,從而成功地鼎足於三國之中。

一些專家經研究發現,善於傾聽,往往讓我們交到更多的朋友,而且,還有可能為我們贏得一些寶貴的機會。

去年國慶節的時候,劉浩智去外地旅遊。在回來的火車上,他遇到高中同學吳曉茜。

兩個人閑聊起來,劉浩智得知吳曉茜現在一家知名外企的上海分公司工作,這次是去北京出差。劉浩智感到奇怪,那家外企的門檻很高,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是很難進去的。於是,他便問道:“你怎麼這麼厲害,能進入這家公司?”

吳曉茜笑了笑,說道:“其實,進入這家外企純屬偶然。大學畢業那年,這家公司為了開拓日本市場,就到我們學校來招收一名日語專業的學生。我雖然不是讀日語專業的,但因為二外是日語,會一些簡單的日常對話,我就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加入了應聘的隊伍。沒想到,我竟然順利通過了兩輪筆試,進入最後的麵試。輪到我麵試的時候,主考官說了幾句中文,讓我與另外一個日語專業的學生進行翻譯。之後,他就讓我們兩個用日語對話幾分鍾,話題由我們自己定。於是,我們就按照要求開始口語對話。對話一結束,我就覺得自己輸定了,因為對方的口語說得非常流利。但出乎意料的是,主考官竟然宣布我是最後人選,讓我一個星期後去公司參加培訓。”

劉浩智疑惑地問道:“原因是什麼?”

吳曉茜解釋道:“我也問了主考官同樣的問題,他說,在我們倆對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認真地看著對方,傾聽對方的講話,並不時地點頭表示認可,沒有打斷過對方,顯得很有修養。而對方自認為是日語專業的學生,有些盛氣淩人,說話也咄咄逼人,想在語言方麵壓製我,這讓主考官很反感。而且,主考官還說了一句讓我更意外的話。他說,他根本聽不懂日語,讓我們倆對話,就是想觀察我們講話的表情,從而判斷我們的交際能力。他覺得我很符合要求,就決定將機會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