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5章 一棵樹(1 / 2)

花固然嬌美,但是樹卻讓人可敬,為它的堅韌挺拔。

同樣是在工作崗位上,有的人用混日子的心態來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有的人勤勤懇懇,但隻顧及自己分內那點事;還有的人,即便是最普通的崗位,他也兢兢業業,努力發掘自己的潛能,讓自己的能量最大化,為企業效力。

前一種不值得提倡,我們不去談論;第二種雖然認真工作,但不會有太大的突破,隻能算個負責任的員工;隻有第三種人,他們把工作當作事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水平,為自己、為企業創造最大的價值。

常言道:“你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生活,生活就會以同樣的態度來對待你。”其實,工作同樣如此。這三種人的不同結局均源自其一開始持有的態度。毫無疑問,隻有那些敲響自己內心戰鼓、把職業當成事業來做的人,才能夠出人頭地,進入成功者的行列。

我們先來看一個故事:

一個為公司工作了幾十年的老建築工程師準備退休,在退休前,老板請他最後為公司完成一項工程。

老建築師的心早已不在工作上,心想都要退休了,這老板還不忘最後剝削自己一次。雖然他口頭答應,可是心裏非常不樂意,所以工作做起來就非常不認真,材料上偷工減料,設計得也缺陷頗多。

經過幾個月的趕工,最後終於完工了。老板把老工程師叫到跟前,把房子的鑰匙交到了他手裏,並微笑著說道:“這房子送給你了,這是你為公司工作這些年來的回報。”老工程師頓時傻了眼,哭笑不得。

這則透著嚴肅的“笑話”讓我們猜想到,老工程師聽到那座自己蓋的豆腐渣工程是給自己的時候,估計他的五髒六腑都悔青了。早知道是為自己蓋,又怎麼會如此馬虎呢?

現在看這位老工程師的行為,我們也應該想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這個老工程師。我們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回答也許不外乎如此:為了生存,為了掙錢,為了養家糊口,為了更好地生活等。

誠然,這些工作的目的無可厚非。工作是我們每個人的立身之本,通過工作我們可以獲得金錢和生活的保障,這是個人最為直觀、也最為基礎的自我滿足。人要生活就必須要有物質的支撐,而物質的獲得又和錢是分不開的。沒有錢,一切物質條件都無從談起。我們為老板工作,付出自己的勞動,老板就會支付我們相應的金錢報酬,我們的生活就有了物質的保障。無論你的工作是何種,出於什麼目的,掙錢的目的是無法擺脫的,但是僅僅是掙錢就夠了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僅僅以更好地生活為目的還遠遠不夠。很多人就是因為隻抱著這麼簡單的目的,而致使工作出現了問題。但是,如果我們把工作當作一項事業來看待,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了。

殷一成高中畢業後,由於家裏條件不是很好,就沒再複讀,找了一家超市做運送工。可以說殷一成的工作是超市最基層的工作,而且也是最累的工作,這讓一些同事很看不起他,也可以這樣說,如果公司要辭掉一些人的話,殷一成這樣的是最先被辭掉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不久後,殷一成竟然成了老板眼中最有價值的員工。那麼,殷一成是怎樣做到的呢?

原來,是殷一成的敬業精神幫了他。從進入超市的第一天起,他就表現得勤快又能幹。每天幹完自己的工作就已經很累了,但是他還是閑不下來,他經常告訴包裝部門的經理說:“我把貨物搬完之後可以幫助你們包裝,還能多了解一些你們部門的工作。”殷一成就這樣,經常把自己大把的時間花在幫助別人上麵,有時候下班了,還在幫助別人工作,他還跟畜產部門經理說:“我希望有空時來這裏向你學習,了解你們包肉和保存的過程。”之後,他又分別到烘焙、安全、管理、清潔甚至信用部門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