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就是不亮,個人投資者,發布於2014/01/12
原帖鏈接:http://xueqiu.com/2325980630/27067705
1997年,我高考。之前學校有報送名額,北大考古係,北大相中的人(其中有我)沒人願意去,在我的概念裏,考古係就是挖墳的;這事情過了沒多久,華南理工大學保送推薦了我,我的父親非常開心。因為那是他的母校,來招生的負責人是個有些年紀的老師,竟然跟父親同是高分子係的。
見過老師之後,回家路上父親一直鼓勵我選擇華南理工,當時慫恿我的話是:廣東天氣好啊,不冷(我極度怕冷,目前依然);華南理工好啊,在山上。當時老師的承諾是專業可以隨便挑,他說華工的王牌專業是建築學和化學(高分子,這是我父親的專業)。其實當時我心裏非常不喜歡,因為那時候的我,迷戀計算機。
對的,你沒看錯。我迷戀計算機專業,我可以抱著父親當時少有的486DX(還是DS?忘記了)擺弄一個下午,研究dos命令(win95真的沒見過,win32用過,但印象不深刻,隻記得打字遊戲在那裏),玩得最多的是掃雷。
身邊的親戚都讚成我選擇計算機(當初考古係也是他們都反對),那時候的我不知道,跟眾人的選擇一致,會是一種悲哀。於是第二天再去見老師,要求去計算機係,最差也要去電子工程係或者生命科學係(這是1997年的時候最熱門的專業),但是老師很無奈,說你的選擇我幫不了。於是隻能說遺憾。
在我的腦海裏,中國隻有兩所大學(我知道很多人拍我,隨意吧),我的夢想也是那兩所大學。於是我去高考,但語文考得極差那年,而我一直是語文優等生。前麵90分的知識題我隻得了不到40分,我至今固執地認為那次高考的知識部分答案是錯的。仗著作文還行語文總成績還是過了及格線,但報考清華或者北大已經沒這個膽子,隻能退而求其次。
那年,我身邊的同學,幾乎是清一色的計算機專業,北京郵電大學的分數線比人大高,南京郵電大學(第二批錄取)的分數線直追南京大學。
4年後我們畢業了,他們中的大部分變成了碼農,偶爾有幾個在華為,目前還不錯,發展得好的是在盛大的。那時候我拿著road ahead這本書的時候,心情會激動得厲害,最終,我去了證券公司。
在2006、2007年的時候,本科生就業顯得有些困難,於是身邊很多學弟學妹們開始讀研,家裏親戚和我以前輔導過的學弟學妹們,毫無例外都在考研。連我的母親都跟我談心希望我可以繼續深造,但當時我已經理解了不能人雲亦雲,而且我有自知之明,考研肯定沒戲,哈哈。於是我義正詞嚴地拒絕了。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本科畢業找不到工作就讀研,研究生畢業找不到工作就讀博士,最後博士出來還是找不到工作。
囉唆了這麼多,其實就是一個意思,眾人的選擇基本上是錯的。
比如當初我們熱愛計算機,比如後來的考研,比如這兩年的考公務員。要生存先把淚擦幹,要發展,先站在人群對麵。
當初我擇業的時候,有三六九之分,就是一流學生去外企,9000塊月薪;二等學生去民企,6000塊薪水,三流學生去國企,頂天3000塊工資。當時寢室的同學有三個人拿到了大眾的offer,你們能想象到給的工資是多少嗎?1300塊+獎金。而同期去5大(安達信還沒倒閉)的同學第一個月的薪水不會低於4300塊。
現在呢?大學同學聚會,我極少參加,但我也知道,當初留校的,留學的,去外企的,在聚會中多少有些失落,因為當初那些抄他們作業的同學們,如今混得都不錯,大眾第二年的薪水就漲到了4000多塊,兩年後就上萬塊,而有些當初外企招聘的管理培訓生,當初薪水上萬,如今依然這個水平,但這麼多年的世界各地流浪,遠不如在一個地方發展得紮實,更有前景。
廢話很多,其實就是一個思想:沒有什麼是永恒不變的。
下午跟網友回複評論,我說沒有夕陽的行業,隻有夕陽的企業和人。這真的是我的真實理解。當初北大考古係出來據說已經在文物鑒定界牛逼得一塌糊塗,靠幫民間老板寫MBA論文才找到工作的學渣男現在是某超級大型鋼結構企業中國區新立公司的老總。
其實一切都是輪回。什麼行業是夕陽呢?連殺手和妓女都不曾真的絕跡,更何況那些行業。世界總在發展,柯達不行了,但攝影技術一樣在走,walkman沒有了,但DVD不是發展的方向嗎?我們一直在路上,那天說過一句話,我們總是高估了短期的能力和低估了長期的堅持,這句話的根本就是心裏沒夕陽,人就沒夕陽。
看過算數。就當一個人自己的囉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