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你能不能像打遊戲一樣幹工作?(1 / 1)

周鴻禕,奇虎董事長,發布於2013/12/24

我知道年輕人愛打遊戲,有時候我在開會,也有人在下邊玩手機遊戲。打遊戲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我認為一個人應該要把握住自己,不要讓娛樂過度地毀壞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反而要像主動升級打怪那樣,對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充滿激情地進行自我目標認定、自我激勵。

我對打遊戲並不反感,我也喜歡研究各種遊戲,喜歡遊戲的各種界麵。沒有人打遊戲先看書,賣什麼《21天學會DOTA》,但是大家都會玩,都很喜歡。我覺得遊戲就是一個好的產品,讓你既能玩又有很好的用戶體驗。但是遊戲是輕度毒品,如果變成重度毒品,就是我不願意看到的了。比如因為沉迷遊戲,而犯了拖延症,耽誤了工作。

你打遊戲的時候,沒有老師、老板、朋友檢查你,你今天到底到了多少級。也沒有人督促你,你怎麼還沒有漲級別,趕快練、抓緊時間。但是你自己一有機會就上去看看,恨不得自己多得幾級,有時候還會自己花錢去買裝備升級。這就叫Self-motivation,自我激勵,自我設定目標。

為什麼不能把這種自我鼓勵,放在你的工作或者學習上呢。比如你是個產品經理,在遊戲中你要打BOSS,你要升級、練級。我認為你可以把這個遊戲變成你的產品,產品發出去有多少人在用,就是你的級別。如果你追求你的產品一夜之間流行起來,在中國能做到上億的用戶在用。這個目標是屈指可數的,這就是這場遊戲的最高級別。如果大家真的喜歡玩遊戲,我就希望大家能換個心態這麼來玩一下。

想成為互聯網的創業新星,明星產品製作人,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和目標,你就要不斷地思考,怎麼樣利用一切的資源,怎麼樣調動一切力量來做到這個事情,而不是我在背後拿著鞭子督促大家。如果是這樣,那就什麼事也不要做了,因為我沒有這個精力。如果有一天我沒有來和大家開會,或者某一天我沒有來檢查,什麼產品都不要做了嗎?我的督促是手段不是目的,你們要想著自己去推動。

當年我在北大方正的時候,做產品都沒有讓老板去想,都是我找他讓他給我時間,給我空間,不斷去嚐試。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出好的產品。

我曾經在給國務院辦公廳的秘書培訓局域網電子郵件時,萌生了一個想法。給這個軟件做一個外殼,像遊戲一樣,讓這些秘書不用培訓,就能夠去用。我說幹就幹,白天還是工作,業餘時間開始做軟件。

不要看我們公司有一個食堂,當時北大方正比我們公司的生活還要舒服。我們靠著北大,北大有很多食堂,還有很多的業餘生活,晚上有錄像、舞會、電影,所以北大方正的員工要想生活不幸福都很困難。這些和你們現在打遊戲一樣也是很難抗拒的誘惑。

大家每天晚上都能混到北大裏麵去happy,隻有我每天苦哈哈坐在宿舍裏做我那個美麗的界麵,改我的程序。但是我最終還是堅持把它做出來了,我們老板看到後很感慨。我就趁機跟他說,能不能給我一個機會,我想做一個產品,後來才有了飛揚電子郵件係統的故事。飛揚雖然不成功,但沒有飛揚我不可能進入互聯網。

所以,很多事情你要發揮你的主動性,想清楚自己想要幹什麼,並以此為目標鼓勵自己認真工作。

否則你在一家公司待著,卻不好好幹。那不是在浪費青春嗎?這比你直接辭職走人還要可怕!這樣兩三年一晃而過,你年紀也不小了,也沒啥競爭力了,新的一批人又成長了,你是拿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在開玩笑。你可能認為自己還拿了工資呢,工資重要嗎?今天你沒有工資當然活不下去了,但從某種角度我覺得工資也不重要,你今天就是拿20萬年薪又怎麼樣?我給你60萬買你三年的青春,你願意嗎?生命和青春是最寶貴的。

所以,我能夠走到今天,就是因為無論任何事,無論在雅虎還是在方正,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在激勵著自己。我要努力,因為我知道所有的收獲都將是我自己的實力,就像你遊戲賬號裏不斷累積的等級和財富一樣。最後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我的實力不斷地增強,我的見識不斷地提升,我認為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