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門不是屁股頂的(1 / 1)

在德國的公共場所,凡是有門的地方,總會有這樣的現象:走在前麵的人,進去後總要回頭看後麵有沒有人進門,如果有,他就扶著門讓後麵的人進去;後麵的人進去後,也總是要向扶門的人說聲“謝謝”,很少有人進門後一甩門揚長而去。令人感動的是,所有的人都這樣做,而且非常自覺。

這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是這個細節卻體現了對他人的體貼,是生活禮儀的一部分。同樣的,我們在樓道裏麵行走,也要講究禮儀,包括上下樓梯,在樓道裏走,進入房間等等。

先講講上下樓梯應該注意些什麼。上下樓梯的時候,一般要右側通行,而且盡量要單人行走,不要多人並排走,以免妨礙別人走路。

上下樓梯時要注意與身前、身後之人保持一定距離,以防碰撞;還要注意姿勢、速度,不管自己有多急的事,都不應推擠他人,也不要快速奔跑。

為人帶路上下樓梯時,應走在前麵。若是男性與長者、異性一起下樓梯,如果樓梯過陡,應主動行走在前,以防對方有閃失。

上下樓梯時,一般不太方便進行交談,所以這時不要交談,而要等到達目的地後再談。更不應站在樓梯上或樓梯轉角處進行深談,以免妨礙他人通過。

在通過走廊的時候,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通過走廊,也應當靠右側走。在僅容一人通過的走廊與人相遇時,應麵向牆壁,側身相讓,請對方先通過。若對方先這樣禮讓你,要向其道謝。在走廊裏,也應當單排行進,至多允許兩個人並排行走在一起。通過走廊,應當輕緩地走,如果快步奔走,大聲喧嘩,製造噪聲,則會幹擾別人。

我們還經常會進入樓道裏的某個房間,這時該注意什麼呢?

進入別人的房間,首先要注意的是敲門。這是別人的領地,進入之前必須經人許可。敲門就是通報,我們進入別人的房間需要經過別人的同意。如果門開著還要不要敲門呢?答案是也是要敲的。因為直接進入,就不知道主人方不方便,合不合適,可能會引起尷尬。

敲門敲幾聲是否有區別呢?精通禮儀的人明白,它們是有區別的。譬如:敲一聲,代表試探,說明敲門者是陌生人;敲兩聲,代表等待對方應答,說明敲門者與你認識。敲三聲,代表詢問,意思是“有人嗎?”可見,敲門這樣的小細節,也有講究。

敲門後被允許進入後,要用手輕推、輕拉、輕關門,然後進入,而不能用肘推門,用腳踢門,用臀拱門,用膝頂門——這些都是粗魯、不文雅的舉止。

進出房間時,要注意的是麵部朝向。一般來講,以背對人是不禮貌的,要盡量麵對別人:在進門的時候,如果已有人在裏麵,應始終麵朝對方,不能反身關門,背向對方;出門的時候,如果房間有人,應在到達房門、關門這一係列過程中,盡量麵朝房間裏的人,而不要背對他們。

再說說進門的禮讓順序。一般情況,應請長者、女士、來賓先進入房門,如果你先走出房門,應主動替對方開門或關門。你進房間時別人出房間,或者你出房間時別人進房間,應該側身禮讓,一般是先出後進;如果對方是長者、女士、來賓的話,可以讓他們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