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致覓以以(2 / 2)

其二話題,是關於那段諫言的。我之所以推薦你聽聽,其實也沒有什麼正經因素;所分享的五個人中,是有三個對象都是出於“希望爾不枉‘共青團團員’的稱謂,希望爾不為‘荒誕謬誤者’的少年”。剩餘兩位,一位是我學魯的老師,那段“諫言”我根本無需跟他說明;另一位是我慧眼開明的文友,即我口中的“政委”、薜蘿文學閣裏的碧水雲綠先生。這裏希望補充說明一下,我稱為先生的,有:魯迅先生,龍應台先生,惑齋先生(一學魯大師),子魚先生(我上文所提的“學魯的老師”),秉燭先生(一學魯老師),神蠱溫皇先生(一學魯老師),碧水雲綠先生(我現在在高中裏最好的朋友兼文友)盛岡金草先生(我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兼文友),楚彀先生(我的自稱)。您能想象到我一定敬為先生的這些人中除了最後兩位多以調侃之意外,其他人都是如何一般的能耐!以以姐,我在跟鄂君說過我在咱們班唯一欣賞的十來人之中,竟說入了你,不是因為你我關係要好,而正是因為你的思想在很多人中還是很開悟的。我說這十來人將來一定能夠幹得為國為人民大事而非隻是獲得庸俗市民與明星所認為幸福的生活。人民的幸福才是我的幸福!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現在人民未來的幸福、與祖國的未來人民未來的幸福為航標,才能指引我乘風破浪,哪怕是在牢籠裏掙紮,哪怕是在不解中被踐踏,哪怕是深受內外重重拷打,我將生羽成箭、刺破黑夜,不是恨的醜行,“是因為我愛他”!……

我不能知道我鏖戰通宵、背棄大義的信件你能夠閱讀多少、理解多少,但始終如一的,我不希望我的信件最終是荒謬的,我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叢叢中有多少條大大小小的路,而我們作為個體人,必然難能同心合一地走在一起。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受命運所迫,亦或是人為因由,聚聚散散在天涯海角,誰與誰互相不知昏曉。一切都始出同一,又必將終結一同。既出應有果,緣來是無情。僅此而已。

楚彀

寫於2017.01.10~11

備注:加粗的語句是個人比較喜愛的,毫無他意。

作者補注:

本文原在於word文檔之中,故而分得清加粗與否,故而在其最下處附了“備注”。

楚彀,於二〇一七年六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