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1 / 3)

從營養學上來講,玉米麵、高粱麵、蕎麥麵等粗糧經過發酵後更有營養。粗糧發酵後除了保留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以外,還富含多種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是消除疲勞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人尤其有益。人體缺乏維生素B1會感到乏力,缺乏維生素B2會感到肌肉運動無力、耐力下降,也就容易產生疲勞。

粗糧中的不溶性膳食纖維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腸道內部分礦物質的吸收,特別是鈣、鐵、鋅等元素。而經酵母菌發酵後,酵母菌可促進某些酶係(如植酸酶)的活性,鈣、鐵、鋅等礦物質的吸收會有較強的改善,從而促進了腸道內礦物質的吸收。因此,對於一些學者提出的在進食粗糧的同時,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合劑的做法,隻要粗糧經過發酵後就大可不必了。

由於植酸或纖維素的分解,發酵後降解為易消化吸收的小分子物質,能改善口感,增強消化,刺激吸收,從而去除了粗糧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在進食發酵粗糧的同時,沒有必要再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合劑。同時,膳食纖維對胃腸道的負擔也會相應減輕,不會造成腹脹、消化不良等情況。兒童和老人以及一些胃腸道疾病患者,或胃腸功能較弱者也會更適應。

粗糧發酵後,由於其中含有的纖維素和植酸減少,長期食用,也不會使蛋白質的吸收受阻,造成肌肉、心髒等功能的損害,降低免疫能力。

粗糧的發酵過程跟白麵是一樣的,其做法也有很多,如貼餅子、蒸窩頭、饅頭、包子等,還可以進行各種粗糧細做。

粗糧、雜糧幫你去除眼疲勞

使用電腦、看書、看電視時,許多人常覺得眼睛幹澀、酸痛、疲勞。長時間使用眼睛而造成用眼過度,是眼睛疲勞的一大主因。眼睛疲勞的一般症狀是視物稍久則模糊,有的甚至無法寫作或閱讀,眼睛幹澀、頭昏痛,嚴重時可出現惡心、嘔吐等。另外,視疲勞還導致成年人發生近視或提前花眼,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等眼疾也會伴隨著用眼過度而來。

保護眼睛、防止視力傷害、減緩眼疲勞,除了光線適宜、保持正確的操作姿勢、保證休息和做眼保健操之外,還有一條非常重要,那就是要給眼睛補充營養。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維生素與眼疾的發生、視力的好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用眼過多者,需要更多的眼睛所需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合理補充眼睛所需的營養素,對保護眼睛、防止視力傷害、防治眼疾、提高視力非常重要。

所以,眼疲勞者要注意飲食和營養的平衡,平時多吃些粗糧、雜糧、紅綠蔬菜、薯類、豆類、水果等含有維生素、蛋白質和纖維素的食物。

粗糧為主,薯類為副

大豆怎樣吃更健康

在近期舉辦的第八屆世界大豆研究大會上,來自美國、香港、內地的權威專家們,一致認同中國天然大豆對於健康(健康食品)的益處。世界大豆研究大會被稱為大豆行業的“奧林匹克”,是大豆行業範圍最廣、層次最高的國際會議,雲集了世界各地大豆專家及營養專家。

會上,美國營養學家馬克?梅西納博士,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婦女健康促進及研究中心何陳雪鸚教授,中國營養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翟鳳英教授等專家,就中國天然大豆對於健康的益處,如何健康食用大豆,大豆營養成分對於女性(女性食品)的幫助等,進行了詳細的講解。豆奶作為一種方便、吸收率高、可直接補充大豆營養的飲品,得到了專家們的推崇,多喝豆奶對於現代人的身心健康好處多多。

大豆適合當前營養均衡的趨勢現代人飲食選擇豐富多樣,但是隨之而來的高能量(能量食品)、高脂肪等營養過剩問題也嚴重困擾著我們。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數據表明,我國居民中有2億人超重,近7千萬人肥胖。要改變營養過剩或不均衡的情況,首先需要改變飲食習慣,除了少吃高脂肪高能量的膳食,多食用含有植物蛋白和膳食纖維的食物,專家同時建議均衡膳食的基礎上,多攝取豆製品食品。

在環保、健康意識日益增強的今天,人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發生了很大變化。在西方,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產品時開始注重健康和天然的食品,綠色、健康越來越成為人們青睞的熱點,中國天然大豆擁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非常符合這種趨勢。遠在公元前200年,中國已懂得製造大豆食品,並依賴大豆作為優質蛋白質(蛋白質食品)的主要食物來源。

在中國,大豆扮演了西方社會中的牛奶角色,素有“中國之牛”的美譽。大豆的營養十分豐富,富含大豆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大豆卵磷脂(卵磷脂食品)、鈣(鈣食品)等對人體十分有益的元素。翟鳳英教授指出:“大豆中蛋白質含量為40%,其優質蛋白跟動物蛋白相似,而且大都具有更全麵的氨基酸(氨基酸食品)組,賴氨酸特別豐富,可以彌補穀物在賴氨酸上的不足,增加營養價值。”

在本次大豆年會上,維他奶集團行政總裁黎信彥先生,提出進一步開發中國天然大豆的營養,願為在全球市場推廣中國天然大豆的營養價值盡維他奶的一份力量。維他奶以對消費者健康的關懷,和對中國天然大豆產業鏈的關注,展現了作為即飲豆奶行業領導品牌的風範。

專家建議每人每天30~50克大豆攝入2008年,中國衛生部發表了新版本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有五個級別的平衡膳食寶塔。寶塔底部就是穀類(穀類食品)和豆類食品,每天應攝入量遠大於其他4個級別。該指南建議,中國消費者每人每天吃30~50克大豆。根據中國居民1982~2002年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CNHS),在這兩個十年裏,豆製品的食用每十年都以成倍左右的份額增長。

在全國的城市和鄉鎮中,有超過80%的人至少每周食用1~3次豆製品,在大城市,每天食用1次以上豆製品的人接近26%,主要包括豆腐、豆漿、腐乳、豆奶等。多樣化的豆製品攝取,更有利於人體的吸收。翟教授表示,根據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對於平衡膳食的建議,消費者每人每天吃30~50克大豆,約為650毫升的豆奶(大約2杯的豆奶量),或240克南方豆腐,120克北方豆腐,80克的幹豆腐。

喝健康飲品暢享美好生活在豆製品中,以天然非轉基因大豆為主要原料的維他奶豆奶,方便即飲,不僅保留了大豆本身的營養成份,並且配方科學,綜合平衡了植物蛋白與動物蛋白,還含有多種維生素,營養成份均衡,容易被人體吸收,是目前最流行的健康飲品之一。翟鳳英女士(女士食品)評價:“豆奶的營養價值也很高,而且具有不可比擬的低脂肪,低膽固醇的天然優勢。”根據2007年數據,在全球即飲豆奶市場中,中國飲用量約達750萬公升,是世界上最大的即飲豆奶市場。

大豆對女性益處多多在一項針對香港地區青春期少女髖骨密度的對比研究中,持續一年飲用375毫升、或者等價於大約兩杯加鈣豆奶的少女,髖骨密度有所加強。專家指出,越早加強骨質的密度,對於預防30歲後鈣的流失越有效。近年科學家在新加坡、上海做的兩項調查也顯示,持續食用大豆的消費者比不食用大豆的消費者,在骨質增強上有比較積極的影響。

骨質疏鬆症已經影響了30~50%以上的女性,提早攝入大豆蛋白,對預防婦女骨質疏鬆有著潛在作用。亞洲人體質適應植物為主的營養,其中低膽固醇含量的豆製品是非常合適的選擇,長期食用,相對於偏向於肉食的歐美國家的女性,心髒病、肥胖、癌症(癌症食品)的發生率更低。美國營養學家馬克?梅西納博士透露,在上海,有專家曾就青春期大豆蛋白攝入和乳腺癌患病率之間的關係做了一項調查,研究2995個女性案例在13~15歲時的大豆攝入量,發現每日攝入4.41~6.61g的大豆抗癌功效達到31%,攝入達到11.01g/天的話,抗癌功效明顯,達到49%。

大豆對人體健康營養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女性,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少女應該確保每天都有適量的大豆營養攝入,專家建議每日2~3次,最好是每餐都能食用一定量的豆製品。而方便、吸收率高的豆奶,成為人們補充大豆營養的最佳選擇。

吃黑豆讓你更“睛”明

視力下降,頭暈目眩,這是伏案工作者最大的痛苦,吃黑豆有助緩解這些不適。

黑豆的功效已得到人們高度評價。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常食黑豆,可百病不生。”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張國喜教授指出:

1.黑豆能夠滋補肝腎,而肝腎的健康對改善視力有很大的幫助。

2.黑豆能緩解眼睛疲勞,也助於防止視力下降。

因為黑豆中富含抗氧化成分———花色素和對眼睛有益的維生素A。其中陳醋能促進黑豆中的營養元素溶出,有助於高效攝取營養成分。

醋泡黑豆做法非常簡單,首先準備一個平底鍋,放入黑豆,但不放油,用中火炒5分鍾左右,等黑豆皮迸開後,改為小火,再炒5分鍾,注意不要炒糊。將炒好的黑豆晾15分鍾後,放入帶蓋子的幹淨容器中,之後加入陳醋,浸泡兩個小時左右,陳醋被黑豆吸收後,就可以食用了。

醋泡黑豆除了能幫助抑製視力下降外,對治療慢性疲勞、寒症、肩膀酸痛、高血壓、高膽固醇等也都很有效,這些都是在辦公室裏工作的人最容易得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