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

舍利弗是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每當釋迦升座,舍利弗都立於佛右。

舍利弗又名舍利弗多羅。其母名舍利,弗多羅意為子,舍利弗多羅,即舍利之子。

舍利弗原來信奉外道,屬下有一百弟子。他修了一陣子外道,覺得茫然無所皈依,正在彷徨苦悶的時候,偶然遇到馬勝比丘,得悉釋迦佛法宏深,便帶領一百個弟子,進入了佛門。

《增一阿含經》說:“智慧無窮,決了諸疑,所謂舍利弗比丘是。”因此,舍利弗在眾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的稱譽。

《智度論》把舍利弗比作“世世心堅不可動”的一條毒蛇。據佛說,從前有一個國王,被毒蛇所咬,生命垂危,四處求醫診治。醫生認為,要想解毒,隻有讓這條毒蛇為國王的傷口吸毒。於是便在地上設了一個火盆,內燃烈火,把蛇捉來,令它吸吮傷口,否則就把它投入火中燒成灰燼。毒蛇堅決不肯吸毒,寧可躍身投入火中燒死。舍利弗對於自己認定的事絕不反悔,哪怕烈火焚身也毫不動搖,是個意誌堅定的人。

然而,舍利弗也有持戒不嚴,苦行不深的一麵。《智度論》說,舍利弗修菩薩道,欲渡布施河,有一婆羅門來乞眼。舍利弗道:“要財物可以施舍,要我的眼睛這怎麼行?”婆羅門說:“不要財物,隻要眼睛,你若真的修菩薩道,當以眼睛見贈。”這對舍利弗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舍利弗無法推諉,隻好挖出一隻眼給婆羅門。

婆羅門拿起眼睹聞了聞,連聲說道:“好臭,好臭!”說完隨手扔在地下,踩得粉碎。舍利弗十分惱火,心想:“我忍痛割眼,他不感激,反而如此,實在可惡!罷了,我也不當什麼菩薩了,不如還是當個羅漢,圖個永世快活吧。”

目犍連

目犍連也是釋迦牟尼的大弟子,釋迦升座時,他立於佛左。

目犍連意為大讚誦。他原來也信奉外道,與舍利弗是意氣相投的師兄弟,他曾與舍利弗相約,他日若有光明引照,當互相提攜。當舍利弗皈依佛教後,目犍連如約,也帶領一百弟子來皈。他與舍利弗的到來,為壯大佛門聲勢起了重大作用,故而在眾弟子中,他們二人備受推崇,位居伯仲,

《增一阿含經》說目犍連“神足輕舉,飛到十方”,故有神足第一的稱譽。目犍連喜好旅行,並且天上地下,無處不去,尤其對黃泉深感興趣。他講的有關鬼的故事,令人聞所未聞,很能招徠聽眾。

《嗡奈耶》記載:釋迦在王舍城竹園中休息,聽到外麵人聲喧囂,便問阿難,外麵何事紛擾阿難回答說:目犍連遊行五趣,見諸填惱,於四眾中,具說其事,由此,諸人為聽法故,皆來集會。

《佛緣經》和《佛說鬼問目連經》就是目犍連說各種餓鬼的形狀及因果的記錄。

目犍連與舍利弗一齊投奔佛門,也一齊為佛門殉道。據說,目犍連去羅閱城乞食,途通婆羅門梵誌,眾梵誌知道目犍連是佛門上座弟子,因平時對佛教仇恨很深,逐一擁而上,把他打得皮開肉綻,目犍連身受重傷,掙紮著回到舍利弗處。舍利弗問他為何不逃避,目犍連說:“因我宿業嚴重,當受此苦,臨死之前,特來訣別。”

舍利弗說:“不,要死一塊死!”於是二人到釋迦那裏告別,又分別回到家鄉為親朋鄰裏說法,遂同入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