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山駒要塞的軍團為中旭軍團,攻擊狄厚要塞的為霸夜軍團。
中旭軍團原位中旭帝國,霸夜軍團原為霸夜帝國,軍團分別由原帝國軍隊整合而來,軍隊將領多為原帝國將領和武安閣指派的監視者。
而原帝國皇室被冊封為王,名義上擁有這支軍團,但實際控製權威晚安皇朝,但軍團的表現也會決定他們在皇朝的地位,若是功勳足夠,就有機會進入皇朝的權利中樞。
狄厚要塞周圍都是荒涼且人煙稀少的土地,戰略位置並不太重要,平常的駐軍不過十萬,但也不能棄之不顧。
若是要塞門戶大開,可讓大軍直接深入國土數十萬裏,南下可對山駒要塞形成合圍之勢,使攻下山駒要塞變得更容易。
於是,武辰把這裏選為了戰場,他要在這裏開始第一場戰鬥。
東方邊境用去了四百萬軍隊,在西方邊境屯兵一百萬,最後一百萬則布置在了這狄厚要塞。
又是一天夜裏,三股攻擊同時而至,一是狄厚要塞,二是山駒要塞,三是兩者中心的一座小城,荼牙城。
兩百萬霸夜軍攻擊狄厚要塞,兩百萬中旭軍攻擊山駒要塞,幾萬人攻擊荼牙城。
“殺”
“給我殺······”
“上”
······
一夜鏖戰,慘烈、壯烈的聲音響天徹地,直到東方漸白,戰鬥的聲音才停息下來。
天明過後,狄厚要塞和荼牙城都失守,山駒要塞尚在,但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武辰方折損兵士為二十萬,不過對方卻折損了近五十萬兵力。
但對方的目的也達到了,強攻山駒要塞會折損近三倍的兵力,也就是三百萬,但戰爭剛剛開始,一下子消耗三百萬兵力為下策,不可取。
既然不能強取,那就聲東擊西。命令另外的軍隊攻擊其餘的要塞城池,然後讓對方分兵去救,這樣山駒要塞的守軍就會減少,攻擊的難度也會降低。
即便山駒要塞不分兵也沒關係,那幾路軍團受到的阻礙就會降低,占領更多的城池,從而取得更大的戰果。
當然也不一定會是山駒要塞分兵,還可能有其他的軍隊去救,但那個可能性並不大,防衛永遠都是外實內虛的,腹地中駐紮大規模軍團的事例很少。
而且那幾路軍團的行軍路線並不是深入占領,而是作為之緣,都是指向山駒要塞的,最後會在山駒要塞會師,合而殲之。
即便像山駒要塞這樣的銅牆鐵壁,也不可能麵麵不透風,背麵就是山駒要塞唯一的弱點,從北麵攻擊,難度會小很多。
但那個薄弱的北麵,應該說除了東麵,其餘三麵都是在武之皇朝的裏麵的,想要攻擊舊的薄弱的北麵,就必須繞過東麵最堅固的防守。
若是能夠繞過東麵,也就不需要占領山駒要塞,直接向更深處進攻就行了,那時要塞自會喪失作用。
想要達到防守最薄弱的北麵,數萬裏之外的狄厚要塞則是關鍵,也隻有狄厚要塞才可供大軍行進。
而荼牙城隻是一個靠山的小城,麵積不大,但周圍卻被群山環繞,易攻難守。
而攻擊荼牙城的·幾萬人,他們是中旭軍團的精銳,他們的目的則是想辦法穿過那片森林,最後支援主力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