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相由心生,察言觀色——如何透過麵貌識人(1)(1 / 3)

眼睛——窺探他人心的窗口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內心的隱秘和衝突,總是會不自覺地通過眼神的變化流露出來。所以說,聰明女人要善於從他人的眼神變化中發現其內心的秘密。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從他人的眼睛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內心的基本情況。一個人所思所想很多時候會通過他的眼神表現出來,通過觀察一個人豐富的眼睛語言,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他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和認識。

泰戈爾說得好:“任何人一旦學會了眼睛的語言,表情的變化將是無窮無盡的”。

在人的一生中,眼睛所表達出來的“語言”是最豐富多彩的了。很多時候,人們都能從眼睛了解事物的大致麵目。眼睛是人類五宮中最敏銳的器官,它的感覺領域幾乎涵蓋了所有感覺的70%以上,其他感覺與之相比顯得微不足道。以飲食為例,人們吃食物時絕不僅靠味覺,同時會注意食物的色、香以及裝食物的器皿等。如果在陰暗的房間裏用餐,即使明知吃的是佳肴,也會產生不安的感覺,無心品嚐或胃口大減。相反,如果在一流飯店或餐廳用餐,用精致的器皿裝食物,並重視燈光的調配,定會增加飲食者的胃口,吃得津津有味,這就是視覺在影響人們的食欲。

有時,眼睛也會說話,一個人的內心活動,經常會反映到他的眼睛裏,心之所想,透過眼睛就能表達出個大概,這是每個人都隱瞞不了的事實。

在希臘神話中有這樣的故事,有三個姐妹,外人隻要一接觸其中的一位名叫梅德莎的眼光,便立刻化為石頭。這個神話故事寓在說明眼神的威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假如我們忽略了別人的眼睛,就無法窺探對方內心世界的微妙變化。一般情況下,人們很難徹底隱瞞內心的想法,即使有人擺出一副毫無表情的臉孔,但這種刻意的做作並不能維持長久。老年人常說:“聽別人講話,或對別人講話,要注意對方的眼睛。”有的人交談時不看對方的眼睛,多數情況下,是膽小、沒有信心、怕難為情、畏縮。情侶初次相會,常常這樣。

當然,如果你一直觀察對方的眼睛,不但是一種失禮的行為,也會讓自己感覺到視覺疲勞。這裏所說的“看眼睛”,並非真的就是眼對眼的盯著看,而是觀察對方視線的活動。通過了解一個人的視線活動狀況,就能大致完成與他人之間的圓滿交往和心靈溝通。

一個人視線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來了解。

首先,對方是否在看著自己,這是一個關鍵。

其次,對方的視線如何活動,或者是視線剛接觸立刻就挪開,他的心理狀態是有所不同。

第三,視線的方向,即對方是正視還是斜視觀察自己的。

第四,視線的集中程度,即是否是專心致誌地看自己。

第五,視線的位置,通過對方視線的方位移動,來考察他的內心動向。

此外,觀察一個人的“眼神”,可以辨別一個人質量的好壞。

孟子在《離婁上篇》中有一段用眼睛判斷人心善惡的論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寮;胸中不正,則眸子蠔焉。”

眼神的狀況,對於認識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眼神清的人,通常表示此人清純、澄明、無雜念、端正、開明。眼神濁的人,往往表示此人昏沉、駁雜、粗魯、庸俗和鄙陋。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是這樣一個通過眼神識別人物的高人。

據說,有一次,曹操派刺客偽裝去見劉備,這名刺客見到劉備之後,並沒有立即下手,並且與劉備討論削弱魏國的策略,他的分析,極合劉備的意思。

不久之後,諸葛亮進來,刺客很心虛,便托辭上廁所。劉備對諸葛亮說:“剛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幫助我們攻打曹操的勢力。”

諸葛亮卻慢慢地歎道:“此人見我一到,神情畏懼,視線低而時時露憮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來,他一定是個刺客。”

於是,劉備連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經跳牆逃去了。

在瞬息之間,透過眼神的變化,看出一個人的目的和動機,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後天的努力,因為這種智慧是在環境中磨煉和培養出來的。諸葛亮能夠看透此人,主要是從他的眼神閃爍不定中發現破綻的。而生活中,常有那些儀表不俗,舉止軒昂之輩,想一眼識破他的行徑,可能就比較困難了,王莽就是這種類型的人。

王莽這個人在曆史上的名聲並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當時也算得上是一個極其難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顯露本性,仍像未奪得朝政大權之前那樣勤奮忠心地工作,儉樸地生活,說不定會成為一個流芳百世的周公式的人物。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後,悄悄對大兒子說:“王莽神清而朗,氣很足,但是眼神中帶有邪狹的味道,專權後可能要壞事。我又不肯附庸他,這官不做也罷。”於是上書,稱自己“昏亂遺忘,乞骸骨歸鄉裏”。從眼神上來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聰明俊逸,不會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狹之色,說明為人不正,心中藏著奸詐意圖。王莽可能也感覺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麼,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辭官,卻又不肯賞賜養老金,彭宣回鄉後數年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