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相由心生,察言觀色——如何透過麵貌識人(1)(2 / 3)

一個人的眼睛往往能真實的反映他的靈魂,所以女人要想通過眼睛掌控他人心理,就一定要會看其人的眼神,從眼神的無意反映中,窺出其本心。

臉孔——一個人的名片

看一個人時,你會從哪裏看起呢?相信大多數女人的答案都會是臉,人說貌美如花、英俊瀟灑大部分都是籍於臉而言的,而臉部反映通常都能看出人們的一些隱藏於內心的東西。

如果讓一個天真質樸的兒童來畫一個人,無論他畫的是火星人還是章魚人或是其他什麼怪誕的人,他一定會先畫出臉,盡管他可能會畫出沒有脖子的人,但是絕對不會畫出沒有臉的人。

在我們日常會話裏,以臉、麵代替人的情況往往很多,比如說遇見人,可以使用“拜顏”、“麵晤”、“麵接”、“對麵”等詞語來表示。

在聰明的女人看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一張反映自己肉體和精神狀況的明細表。人的臉能夠反映出每個人的性格,因而通過臉來判斷人的性格是其實可行的。有些法官和檢察官在法庭上進行長時間的訊問。這並不是因為被訊問者的臉上沒有做出應有的反映,而是因為該法官或檢察官並非是高明的觀察者。

先來看一個故事: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創立了原子論,被後人譽為唯物論的鼻祖。

有一天,德謨克利特在街上偶然遇見一位熟識的姑娘,於是,德謨克利特便和她打了一招呼:“姑娘,你好!”

第二天,德謨克利特再一次碰到與頭一天同樣打扮的那位姑娘時,卻這樣打了個招呼:“這……,這……,太太,你好!”

德謨克利特這樣一語道破,便轉身離去。

一夜之間成為“太太”的那位姑娘被德謨克利特看穿時,臉上恐怕要湧上羞慚的潮紅了,這真是個有趣的小故事。

那麼,德謨克利特是如何看穿那位姑娘“一夜之間”的事情的呢?這是他仔細觀察那位姑娘的臉色、眼睛的活動情況、麵部表情及走路的姿態等一係列舉止的結果。

據說,德謨克利特有時正吃著鮮美可口的瓜果,會突然從房間裏跳出來,跑到地裏去搞清楚瓜果為什麼這麼好吃。他就是具有如此極強烈地探索精神和敏銳的觀察力,所以才能有如此的觀察力。

十分令人遺憾的是,在這個世界上,富於探索精神的人往往缺乏觀察力;而具有敏銳的觀察力的人卻又恰恰是生來就缺乏探索精神,這真是人類的不幸。然而更不幸的是這些缺乏觀察力或探索精神的人中,百分之九十都確信自己的判斷是準確無誤的,並且還將自己實際上錯誤的判斷強加於人。這些人常常花費很多時間對無聊的瑣事津津樂道地進行議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複雜難處,甚至引起騷亂、導致離婚,人們為此唉聲歎氣。

現實中,不可能要求我們每個女人都能像德謨克利特那樣善於從臉部看人,因為這種本領隻有通過學習和長期的實踐才能把握,它不是無聊的雕蟲小技,而是有著極其重要價值的做人、看人的本領,發現並掌握它,往往能有效的幫助你做人。

鼻子——不容忽視的身體語言

鼻子不會有太明顯的動作變化,但通過一些媒介,比如氣、手等。卻同樣能表達出人的一些心理。

從鼻子上能不能看出他人的心理?能不能讀出他人沒有說出的話?鼻子算不算一種身體語言?這些問題並沒有統一的答案,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而我們看人卻不能忽視鼻子,因為很多時候從鼻子確實能看出他人的某些信息。

說鼻子不能算身體語言的原因是鼻子並不能做出明顯的動作,不能以身體發出“姿勢”信息。而用手去摸鼻子則屬於手的“語言”。

而事實上,鼻子是可以自己動的。比如,人們都熟悉的“嗤之以鼻”這個詞,實際上是有動作的,也就是說,在發出“嗤”的聲音時,鼻子是往上提的,隻不過動作輕微,不易察覺,但輕微也是有動作的,也是能發出“瞧不起某人”這種信息的。

最近,有位研究身體語言的學者,為了弄清這個“鼻子”的“語言”問題,專門做了一次觀察“鼻語”的旅行。他去車站觀察,在碼頭觀察,到機場觀察。他旅行了一個星期,觀察了一個星期。由此得出兩點結論:

第一,旅途中是身體語言最豐富的。因為各種地區、各種年齡、各種性別、各種性格的人彙集在一起,而且都是陌生人,語言交流很少,但心理活動又很多,所以,大量的心態都流露於身體語言。他說:“旅途是身體語言的試驗室”。

第二,人的鼻子是會動的,因此,是有身體語言的器官。他說,根據他的觀察,在有異味和香味刺激時,鼻孔有明顯的張縮動作,嚴重時,整個鼻體會微微地顫動,接下來往往就出現“打噴嚏”現象。他認為,這些“動作”,都是在發射信息。此外,據他觀察,凡是高鼻梁的人,多少都有某種優越感,表現出“挺著鼻梁”的傲慢態度。關於這一點,有些影視界的女明星表現得最為明顯。他說,在旅途中,與這類“挺著鼻梁”的人打交道,比跟低鼻梁的人打交道要難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