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把握人際交往的命脈(3)(1 / 3)

你有美麗純真的本性,你的心靈純潔得如同清晨的第一道陽光——並不是誇張,從你今天晚上的那個親吻就可以看出。孩子,你已經睡著,而我正在黑暗中,跪在你的床邊,滿心愧疚。

我想你尚且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但是,我會認真地去做一個真正的父親,從明天起,我會去做你的朋友,當你痛苦之時便和你一同痛苦,你歡樂之時也同你一起歡樂。我將做一個了解並時刻記得你年紀的人,我會始終提醒自己——“他隻是個小男孩,隻是個孩子!”我不應該把你當作大人,孩子。你還太小,看著你蜷縮的樣子,就像嬰孩一樣。仿佛昨天你還躺在媽媽的懷中,把頭依靠在媽媽肩上。我對你的要求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了解即是寬恕。”

讓我們盡力去了解他人,減少責罵的次數吧,即使那能夠使你感到一時的暢快。試著設身處地地去體諒他們——為什麼他們要這樣做。比起責罵、斥責,這樣有益得多,也有效得多。並且容易使得我們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上帝本身也不願輕易論斷他人,直到末日審判來臨。”

那麼,你我又何必如此呢?所以,在待人處事上,首先要做到的第二條原則就是:

不要批評、指責或者抱怨他人。

給他人最需要的東西

成功金言

促使人將自身潛力發展到極限的最好辦法是讚賞和鼓勵。

想學會待人處世,首先要真誠地欣賞和讚美他人。

我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學到了知識。

你想過沒有?天底下隻有一種方法可以使人做任何事,隻有一種,那就是給他想要的東西。你可以威逼他,可以解雇他,可以恐嚇他,這些粗劣的方法都隻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那麼一個人想要什麼呢?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說一個人做事的動機起源於兩方麵:性衝動和渴望偉大。美國哲學家杜威曾說過人類本質裏最深遠的驅動力是希望具有重要性,渴望被人肯定。

那麼,一個人需要的到底是什麼?也許並不多,但有少數幾種是你極其渴望擁有的。大多數人都需要的是:

健康的身體和生命的延續;

食物;

睡眠;

金錢及它所購買的東西;

未來生活保障;

性滿足;

子女的幸福;

被人重視的感覺。

以上幾點,除了第一項之外,幾乎都不難滿足,但有一種像食物和睡眠一樣為人迫切需要,卻很難像它們一樣得到滿足的,這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渴求偉大”,也就是杜威所說“被人重視的感覺”。

林肯也曾多次提及“被人重視”在人心目中的重要性,在他的信中提到了這一點:“人都喜歡受到稱讚。”而威廉·詹姆士也曾經提出:“人類本質裏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肯定。”

請注意他的用詞,他使用的是“渴望”。

這種渴望構成人類最大弱點,但凡能夠滿足人類這種欲望的人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掌控他人。這種“被人重視”的感覺,就是人與野獸之間最大的區別。

我還記得小時候住在密蘇裏州的農莊,那時候我的父親飼養了幾隻優良品種的紅色大豬和一頭有著優秀血統的白牛,這幾隻家畜為我們在一次美國中西部舉辦的家畜展覽中贏得了特等獎。

對此,豬和牛可沒有表現出什麼,倒是我的父親珍惜不已!他把特等獎的藍帶別在一塊白色的軟洋布上,每看到人就會拿出來炫耀一番。這使得他感到了自己的“重要性”。而事實上,如果當初我們的祖先沒有這種“希望被別人重視”的渴望,或許我們現在依舊混跡於眾多禽獸之中,也不會有當今的一切文明。

正是這種渴望,使一位出身貧寒、未曾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雜貨店店員潛心研究那本花費了他5角錢購買並曾一度被遺棄在一隻裝滿雜物的大木桶之下的法律書籍——是的,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後來他成為了著名的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同樣是被這種欲念驅使,狄更斯寫下了傳世的作品;出於對讚頌崇拜的需求,克裏斯多福爵士這位英國著名建築家設計了不朽的建築,使得石頭變成了美麗的詩篇;同樣是這種渴望,使得洛克菲勒聚斂花費不盡的財富,有錢人們建築超過自己需要的豪宅,你想要得到最新款的服飾、最新出廠的汽車以及炫耀你聰明的孩子……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選擇這樣的方式去滿足自己被讚美的渴望。雖然,對於洛克菲勒來說使得他自己覺得“具有重要性”的方法是在國外捐錢建立一家現代化醫院,而狄令格,他讓自己覺得重要的方法是成為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偵緝對象,他對社會第一號公敵”的身份洋洋得意。他逃亡至一所農舍的時候,對著瑟瑟發抖驚慌失措的居民得意洋洋地宣稱:“我不會傷害你們!是的,我不會傷害你們。但是,你們必須記住,我叫狄令格,我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令格!”

莫羅尼,這位前任紐約警察局長指出,現在許多年輕罪犯犯罪的目的已經變成了可笑的“在報紙上大出風頭”,他們極其自負,認為這樣可以像那些運動員、星、政壇風雲人物一樣,讓自己的照片出現在報端。隻因為這一點,他們便不再顧及於隨後便要伴隨自己多年的監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