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如何使自己更加成熟(2)(1 / 3)

而這,恰恰幫助了她。在時間慢慢過去之後,她開始發現生命之中的樂趣,她的朋友、同事,逐漸成為生活之中新的快樂。在一個清晨,剛剛從睡夢之中醒來的她恍然發現那些不幸早已成為了過去,以後的日子還需要自己用心使它們變得更好。這些曾經恐懼無法承擔的事情,已經在時間的幫助下慢慢適應。

整個改變進行得十分緩慢,她經曆了不止幾天或者幾個星期,這事情緩慢地來臨,但是,不管怎樣,它還是發生了。

現在,布朗太太的生活已經恢複了正常,她也得到了深深的感悟——即使生活的船在命運之海上曾經經曆狂風暴雨,也終會重新平穩行駛在風平浪靜的水麵上。

許多像布朗太太那樣的悲劇,往往使我們難以理解和接受。於是最好先去麵對它們,試著接受它們。抗拒命運就像把毒藥傾倒在你的傷口上——它永遠無法愈合。隻有當你承認這一點的時候,時間才會開始發揮它獨特的愈傷功能,再痛楚的傷口,也會在時間的流動之中漸漸痊愈。

隻有一個方法可以讓我們麵對不幸,那就是接受它。給時間一個機會,耐心地等待時間把我們已經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生活逐漸拚裝起來,並緩慢地撫平裂縫。

最初,當你驚詫地麵對打擊的時候,整個世界似乎都已經停止了運轉,而我們所遭受的苦難也似乎永無完結之時。但是,不論如何,我們的命運都迫使我們往前行進,去履行生命之中那些林林總總的目的,而在完成這些的時間裏,痛楚就會被慢慢地減輕,就像那滿是棱角的石子在水中被衝刷成圓滑的卵石一樣。終究會有那麼一天,我們又能夠想起以往的那些快樂的回憶,並漸漸感到溫暖,走出不幸的陰影。

是的,時間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但隻有我們把心靈完全敞開,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命運,才不會沉溺在痛苦的深淵之中無可自拔。

事實上,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把不幸的遭遇視為世界末日,有的時候它恰恰可以起到我們行動的催化劑的作用,而使狀況獲得較大的改善。它還可以使我們的反應變得靈敏,思索變得敏銳,以助於我們解決目前的問題。

印度大師克裏士納有著這樣的名言:

“人的幸福,並不是平淡安穩的喜樂,而是與不幸轟轟烈烈的奮鬥。”

事實上,在這“轟轟烈烈的奮鬥”之中,人性會變得更加深沉、更加多彩、也更加豐富。這過程使我們挖掘出了那些平時埋藏在人性深處的能力和資源,並使它們在這個時刻蘇醒過來為我們所用。正如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之中所說的那樣:“我們要采取行動以抵製困境,隻有對抗,才能夠結束困境。”這也是擺脫不幸的第二個方法。

來看看這個被我稱為“塵暴災難”的例子吧。

我們故事的主角來自美國西南地區的沙塵風暴地帶,自小他就生活在那些無情地摧毀農莊、破壞田地的沙塵的陰影之下,他的雙親用盡自己的一生與這惡劣的天氣和自然環境搏鬥,但是,這農莊的收成一向都不是太好。

在雙親去世之後,年僅21歲的男子就肩負起了維持家計的重擔。那麼一天,他們終於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田地裏沒有絲毫可以收割的莊稼,穀倉裏沒有顆粒可以果腹的糧食,眼看著他們就要餓肚子了——年輕人坐在家中一籌莫展。

就在這個時候,他的8歲的小妹妹推開家門走到他的身旁,在她身邊還一個她的好朋友。

“吉米,你可以給我10美分嗎?”她望著他迫切地問著,眼神裏流露出渴望,“我和珍妮想要到店鋪裏去買一些餅幹,我們每個人都需要10美分。”

吉米並沒有理由去拒絕,他拿什麼去拒絕呢?一個孩子微不足道的請求。但是,他掏變了自己所有的口袋,困窘地發現自己並沒有10美分。

“妹妹,對不起。”他溫和地說,“我並沒有10美分。”

這一夜,吉米始終無法入睡。他的眼前一直浮現著妹妹那張小臉上失望的表情。或許他的一生已經經曆過不少打擊了——雙親去世、工人辭職、暴戾的沙塵風暴對田地的襲擊……可是,對他來說還沒有哪一次能夠像今天一樣——他居然連10美分都無法滿足自己年幼的妹妹……這麼微不足道的要求,難道自己也無法滿足她麼?吉米一直在反複思考著,終於在天色半明之際,他為自己想好了整個計劃。

吉米從小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教師。但是當雙親離開他們之後,他決定自己還是留在家裏照顧整個農莊。可是,麵對著一再襲擊農莊的沙塵風暴,他不得不去考慮從事其他的工作以養活自己和家人。第二天,他就來到鎮子上為自己找到了一份臨時工作。從那個時候起他每天都開始認真地研讀書本,以期在某一天能夠真正得到教員這一工作。由於他的努力不懈,他終於如願以償,在一個鄉村學校擔任教師一職。他不但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也贏得了別人的讚美和尊敬。

這就是一件不幸帶來幸福的真實例子。一開始的起因是多麼的令人難過啊——哥哥連幼小妹妹的10美分這樣細微的要求都無法滿足,而正是這樣的事件,驅使吉米改變了自己的生活方向,在突破那些困難之後,終於達到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