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成功演講的基本原則(2)(1 / 3)

有一次,在一個廣播節目上,他們要我用三句話來說明我曾學過的最重要的一課。我是這樣回答他們的:“我受到的最大的教訓是:我們的所思所想都非常重要。如果我能知道你的思想,那就能了解你這個人,因為你的思想造就了你這個人。借著改變自己的思想,我們也能夠改變自己的一生。”

你現在已經把眼光定在了增加信心和做出有效交談的目標上了。從今天起,你要積極地想著自己的這番努力一定會成功,一定要對自己在眾人麵前說話的努力保持著樂觀的看法,一定要把決心印在每個句子、每項行動上,傾注所有的力量,培養這種能力。任何人如果想迎接語言的挑戰,那就必須具備斷然的決心。

這裏有一則故事,故事裏講的這個人,現在他已經登上了高高的經營天梯,成為商界裏的傳奇人物。但是,在他讀大學初次站起來講話的時候,卻因為不善言辭而失敗。教師規定的5分鍾講演,他講不到一半,就臉色發白,噙著眼淚匆匆走下講台。

他雖有這樣的經曆,卻不甘心被失敗擊倒。他立下決心要做個優秀的演講家,並且一直做不懈的努力,最終成為政府的經濟顧問,為世人仰慕。他就是克萊倫斯·藍道爾。他寫下許多發人深省的書,其中有一本《自由的信念》,提到他當眾講演的情況:“我的講演安排很緊湊,要參加廠商協會、商務部、扶輪社、基金籌募會、校友會以及其他各團體舉辦的集會。我曾經在密執安州的艾斯肯那巴發表愛國演講,慷慨激昂地投身第一次世界大戰;我曾與米基·龍尼下鄉做慈善講演,與哈佛大學校長詹姆士·布朗特·柯南和芝加哥大學校長羅伯·M.胡欽斯下鄉倡導教育;我甚至還曾以極糟糕的法語做過一場餐後演講。”

“我想我了解聽眾要聽的是什麼,以及他們喜歡聽到它被怎樣的講出來。對於身負重責的人來說,這其中的竅門就是:隻要他願意去學,沒有什麼學不會的。”

我與藍道爾先生有同感。想要成功的決心,是能不能成為有效的說話者的成敗的關鍵。我如果可以了解你的心思,可以確知你的意誌強度,以及你是否抱有樂觀的態度,我就幾乎可以準確地預測,你在改進溝通技巧上的進步會有多快。

想成功,必須具備的條件就是:欲望以提升熱忱,毅力以磨平高山,以及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當愷撒由高盧和他的軍團登陸現今的英格蘭時,他是如何保證自己的軍隊成功的呢?非常聰明!他把軍隊止於多佛爾海峽的白堊懸崖之上,下望兩百尺底下的海浪。他們見到赤紅的火舌正吞噬運載他們渡過來的那些船隻。置身敵國,與大陸的最後聯係已失,最後的撤退工具也已焚毀,留下來惟一可做的事隻有:前進、征服。

這便是不朽的愷撒精神。在你出發去征服對聽眾的恐懼時,何不將它變成你的?把每一分鍾的消極思想都扔進熊熊的火中,而且在通往躊躇的過去的每道隘口上,都緊緊關上鋼門。

四、把握每一次練習的機會

我在青年基督協會教授的課程,每年均有新觀念加入,舊思想則予以淘汰。但是,有一個特點卻是經久不變,那就是各班的各個學生至少必須起立一次(大部分的情形都是兩次),在同學麵前講話。何故?因為不當眾說話,任誰也學不會在大庭廣眾前講話,就好比一個人不下水,便學不會遊泳一樣。你可以把有關講話的著作都讀遍,卻依舊開不了口。我隻是詳盡的指引,你得將我的建議付堵實施才行。

當蕭伯納被問及他是如何學得聲勢奪人地當眾演說時,他答道:“我是以自己學會溜冰的方法來做的——我固執地、一個勁地讓自己出醜,直到我習以為常。”在年輕時,蕭伯納是倫敦最膽怯的人之一,他去拜訪別人時,常常是在河堤上走了二十分鍾或更多的時間以後,才壯起膽子去敲人家的門。

對於這一點,就連他自己也承認:“很少有人象我這樣為著單純的膽小而痛苦,或極度地為它感到羞恥。”

後來,他無意間用了最好、最快、最有把握的方法來克服羞怯、膽小和恐懼。他決心把弱點變成自己最強勁的優點。

他加入倫敦的一個辯論學會,每逢有公眾討論的聚會,他必定參加。並且,他還全心投入社會運動,四出講演,結果,他成了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具信心、最出色的演說家之一。

說話的機會隨處皆有,如果有可能,你不妨參加一個社會組織,誌願從事需要你講話的職務。在公眾聚會裏,你要勇敢地站起身來,使自己出個頭,哪怕是附議也好。在參加各種會議時,千萬別去敬陪末座,而要灑脫一些。另外,還應當參加相應的團體活動,並活躍地參加各種聚會。我們隻要多留心往周圍的事情,便會發現,沒有哪種商業、社交、政治、事業甚至鄰裏間的活動是你不必舉步向前、開口說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