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演講前的準備工作
成功金言
隻要遵循正確的方法,做好周全的準備,任何人都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演說家。反之,不論經驗有多老道,仍然會在演講中產生尷尬。
隻有說話擁有具體而且明確習慣的人,才能具備吸引別人興趣的能力。
景象如同你呼吸的新鮮空氣一般,是免費的!把他們置於演講中,你就會更能歡娛他人,更具影響力了!
準備演講,是否就是寫下一些漂亮的詞句,然後把這些詞句拚湊在一起呢?是不是把一些偶然出現,但對你個人沒有真正意義的思想集合在一起呢?絕對不是!
所謂的“準備”,就是把你的思想、想法以及原動力集合到一起,而且你確實擁有這種思想和原動力。
在清醒的日子裏,你每天都不會缺少它們,它們甚至會成群結隊地出現在你的夢中。你的整個生命都會充滿感覺與經驗。這些東西深深地藏在你的腦海深處。
準備就是思考、沉思、回憶以及選擇最吸引你注意力的事物,然後去修飾它們,將它們整理出一個形態,這是你自己思想的精工製造品。聽起來不像是一個很難的計劃吧?
的確,這並不難。對某一特定的目標,隻要稍微專心、注意及思考即可。
這裏有幾個方法可以用於準備演講的材料,倘若你遵循這些步驟去準備演講,那你將很容易獲得聽眾的熱切關注。
1.內容要具體化
隻有說話擁有具體而且明確習慣的人,才能具備吸引別人興趣的能力。這項原則實在是太重要了,希望你可以永遠記著它,絕不可把它忘了。
老式傳記作者說,約翰·杜伊有“窮苦卻誠實的父母”。而新傳記作者則說,約翰·杜伊的父親買不起鞋套,因此,在下雪的時候,他必須用麻布袋把鞋子包起來,保持兩腳的幹燥與暖和。但他盡管如此貧窮,卻從未在牛奶中加水,也不會把生病的馬當作健康的馬來出售。這種說法便可以顯示出他的父母“窮苦卻誠實”,不是嗎?這樣說豈不是比“窮苦卻誠實”來得更加具體而有趣嗎?
2.將題材限定在一定範圍內
選好演講的題目,下一步就是要確定自己題目所包含的範圍,並且做到不越雷池一步。可別妄想去講一個包容萬千的話題,那是徒勞而無益的事情。
有一個年輕人想講2分鍾,可是出了一個題目《公元前500年的雅典至朝鮮戰爭》,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話。他才講完雅典城的建造,他就該坐下了。他想在一場談話中講太多的東西,最終卻失敗得不明不白。當然這是個極端的例子。我曾聽過許多講演,都因為範圍不確定,結果因同樣的原因——涵蓋太多的內容和論點,從而無法抓住聽眾的注意。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的注意力不可能一直跟隨一連串單調的事實。如果你的講演聽起來像是世界年鑒,你就根本無法持久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選個簡單的題目,例如《黃石公園之旅》之類的,那麼多數講演者都會十分熱心的。但對於園中每個景色都想說上一些,不肯遺漏半點東西,這樣聽眾就會被帶到漫天遍地,由這一點奔至另一點。最後,能夠記住的,隻是些模糊的瀑布、山嶺和噴泉。如果講演者把自己限定在公園的某一方麵,例如野生動物或是熱泉,這場演講該會變得多麼的令人難以忘懷啊!這樣,便可以有時間描繪生動細節,使得黃石公園以鮮明的顏色與無窮的變化栩栩如生地展現於聽眾的眼前。
這個道理用於任何題目都可以,不管它講的是銷售術、烤蛋糕、減免稅賦工藝或者是飛彈演講。開始之前,先加以限製和選擇,把題目縮小至某一範圍內,以便適合自己講演的時間。
在短短的不超過5分鍾的講演裏,隻能期望說明一兩點而已。就算30分鍾的講演中,演講者若是想包含四個以上的主要概念,也很少能夠成功的。
3.預先做好準備
做蜻蜓點水式的演說,要比深力挖掘事實容易很多。如果隻是選擇容易的講,聽眾便隻能獲得很少的印象,甚至全無印象。在縮小題目之後,下一步是問自己一些問題,加深自己的了解,讓自己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了能以權威的口吻來講述自己選擇的題目:“我為何會相信這個?在現實生活中,我何時見過這一點並證實它準確無誤?我想要證明些什麼?它到底是怎樣發生的?”
像這一類的題目所需要的答案,可以給你提供預備力。這種力量能夠使人們分外留意你所講述的內容。
如果你能夠盡快地選好題目,並能獲得預備力。那麼千萬別一拖再拖,直拖到要講的前一兩天才作選擇。如果早一點把題目決定好,那你的潛意識裏便能為你發揮作用,這有很大的好處。在每天工作完成後的剩餘時間裏,你可以深入探究自己的題材,把要傳達給聽眾的思想提煉、修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