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2章 如何成功發表即席演講(4)(1 / 3)

“有時,我們發現自己會在毫不抵抗、情緒毫不激動的狀況下改變心思。但是如果人家說我們錯了,我們就會討厭這樣的責備,便死活不同意了。在我們信仰形成的過程中,不會去刻意留心,可是有任何人表示與我們不同道時,我們就會對自己的信仰滿懷有些偏激的狂愛。明顯的是,我們所珍愛的並非理念本身,而是遭受威脅的自尊……這小小的‘我’是人類最要緊的一個詞,適當加以考慮才是大智慧的表現。不論它是我的晚餐,我的狗,我的家,我的信仰,我的國家,還是我的神,一樣具有相同的力量。我們不僅僅憎恨別人指責我們的火星運河論,或‘EPIcrIEus’的發音,柳皮精的藥用價值,或薩爾恭王一世年代的概念需要修正。我們喜歡繼續相信自己習慣了接受的是事實,一旦我們的任何假設受到懷疑,激起的憤怒會導致我們找一切借口來堅持它。

這樣,大多數我們所謂的‘講理’,就是找出一大堆議論來讓自己繼續相信已經相信的東西。”

三、用富有感染力的熱情發表演講

演講者用飽含感情和感染力的熱情來講述自己的理念時,聽眾就很少會產生相反的理念。

我說“感染力的”,因為熱情就是那樣的。它會將一切相反的理念拋棄於一邊。你的目標是說服別人,請記住動之以情比曉之以理效果更好。要激蕩起情感,自己必須先熱烈如火。即使一個人能夠編造精微的詞句,能搜集多少例證,聲音有多和諧,手勢有多優雅,如果不能真誠講述,這些就變成空洞耀眼的裝飾罷了。要讓聽眾印象深刻,自己就應該先有深刻印象。你的精神從你的雙眼進發出光彩,從你的聲音中四麵回蕩,因為你的態度而自我抒發,它便能與聽眾溝通。

每次講演,特別當目的是要說服時,你的行為決定聽眾的態度。你冷淡,他們同樣如此。“當聽眾們昏昏睡去時,”亨利·華德·畢這麼寫,“隻有一件事可做:給招待員一把尖棒讓他去猛刺講演者。”

一次,在哥倫比亞大學,我是被請上台去頒發“寇蒂斯獎章”的裁判之一。有六位畢業生,經過精心調教,急於好好表現自己。可是他們費盡心思地隻為贏得獎章,除了一個是例外,就少有或根本沒有說服的欲望。

他們選擇題目的惟一標準,就是這些題目容易在講演上滔滔不絕地談論。他們對自己的議論,沒有一點興趣,他們一連串的講演僅是表達藝術的練習而已。

惟一的例外是一位秘魯王子。他選的題目是“非洲對現代文明的貢獻”。他每個字裏都飽含強烈的情感。他的演講不是練習,是出於信念和熱情的宣言。他把自己作為自己人民的代表,那片大陸的代表。科研成果深、品格高、滿腔善意——他帶給我們的信息,訴說他的人民的希望。同時也帶來請求,熱切希望我們的了解。

雖然講話技巧他可能不比其他人表現更好,我們還是把獎章頒給了他。我們看到的,是他燃燒的真誠之火,閃出的真實光芒。除他之外,其餘的講演者都隻是以自己的方式學得一課:僅僅運用理智,不在講演中把自己的個性展現,是沒有力量的講演;必須展露你對自己信念的誠摯。

四、對聽眾心懷尊敬

“人類的個性需要愛,也需要尊敬,”諾曼·文生·皮爾博士在論及專業喜劇家時這樣說,“人人都有一種內在的價值感、重要感和尊嚴感。傷害了它,你便永遠失去了那個人。因此,當你愛一個人、尊敬一個人時,你也建造了他,而且,他也同樣地愛你、敬你。

“一次我和一位藝人同上一個節目。我和他並不十分熟悉,但從那次會麵後,我從報刊雜誌上了解他有困難,我想我明白其中的原因。

“我安靜地坐在他旁邊,就快該我講話了。

“‘你好像不緊張嘛!’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