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喬季桓親口說過,這個時候他對自己已經抱持好感,不然他根本不會專為討她歡心而說這麼多話。
有句話說得好:皇帝都是渣。喬季桓登基前根本不是渣男,而當了皇帝也沒渣到不能讓人忍耐的地步。
說上輩子喬季桓與崔琰沒感情絕對是謊話,但這份挺深厚的感情也經不起之後那麼多錢權與利益的侵蝕和消磨。
若是隻關乎自己,崔琰倒覺得無奈更多些,更提不上什麼憤恨,若不是那年喬季桓替二哥指了婚,他們兩個興許還能做對兒名垂青史的模範帝後。
思及此處,崔琰幾乎難以壓製心口處的氣血翻湧。
上一世,二哥的原配是位郡主,夫妻二人感情平平,而且這位郡主自小生活在溫暖濕潤的南方,來到西北後吃足了苦頭,病痛不斷,早早便去世了,也沒給二哥留下一男半女。隨後,便是已經做了皇帝的喬季桓將另一位郡主嫁到了秦國公府。這位繼室生性嬌蠻,兼之得了他人囑咐,有意攪風攪雨,將家裏鬧得雞犬不寧。
在大晉朝,庶子襲爵必定降等,沒有嫡子的二哥麵臨了族內的諸多壓力,其中還有別有用心之人扶持大哥的兒子,勸他“爭上一爭”……
當時,喬季桓也在崔琰的要求下申斥過不省事的郡主,但她老實幾天便又故態複萌。當然,秦國公府內鬥,牽扯了崔珩的精力,符合了喬季桓的利益。
可崔琰卻因此跟丈夫多次不歡而散,作為一個頗有手段和心機的皇後,她沒花費多長時間便把她“二嫂”的娘家逼得個債台高築。任性又妄為的郡主果然消停了,可大哥和二哥的隔閡也種下了,而崔琰和喬季桓之間也劃了道深深的縫。
其實,拋開防備外戚的心思,喬季桓不喜歡妻子心中有人能和他相提並論,更不喜歡這個人也把他的妻子擺在第一位,哪怕這個人是他妻子的親哥哥,曾經全力助他上位!
崔珩的悲劇在於,如果他不那麼愛他妹妹,他的生活會平靜順利許多——至少沒有來自皇帝說不清道不明的嫉妒;如果崔珩不那麼出色,沒把西北經營得比他父親在世時更上一層樓,他也不至於成為眾矢之的,讓大群人都想除他而後快。
可也正是因為崔珩太強,他的抗爭和反擊猛烈又犀利。他聯合了母族在西北進行了一場雷霆大清洗,切斷了對幾個家族的物資供應,又將手頭一切官員的把柄交給一個相對中立的世家,之後便將手下的情報網和護衛轉給了崔琰,而兵權則都交給了大哥崔玨。
本來崔珩為了妹妹,並無自立之心,鬧過這麼一場,崔珩去世,而皇室幾乎完全失去了對西北四省的掌控——結局堪稱兩敗俱傷。
若非隨後塞外異族聯合,大舉進攻西北,喬季桓力排眾議全力支持,調動部隊增援和運送軍需,同時調整防務,並親自下令剪除了來頭不小的內奸,總之一切應對都高效且及時,也完全沒有存著消耗西北實力的心思……喬季桓這份公允讓崔琰心中稍感安慰,否則夫妻徹底決裂無可逆轉。
就在夫妻之間有了轉機,也接到了西北大捷的消息,崔琰卻心滿意足地倒下了,纏綿病榻幾個月,就在一個天氣不錯的日子,喬季桓牢牢牽住她的手,甚至還想和她說夫妻一起看看滿園春色的時候,崔琰閉上了眼,再睜開就發覺自己回到了西北的家,又見到了……二哥。
所以崔琰此時望著喬季桓的目光十分複雜,她很快便意識到自己失態,低下頭擺弄手中茶盞。
正說著西北防務,和崔珩相談甚歡的喬季桓全然沒有留意崔琰的異樣,而餘光一直關注著妹妹的崔珩卻沒錯過她的古怪神色。
送走四皇子,崔珩和崔琰一起回了房,兄妹對坐,重新上了茶和點心,崔珩揮退丫頭們,隻留下弄琴在外間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