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節江戶幕府的告別演出(2 / 2)

武士之路——江戶藩籬二七五。此後水野忠邦改革的支持者們也相繼被免職,轟轟烈烈的天保改革就這樣戛然而止了。水野忠邦下野後不僅他的政敵和豪商們彈冠相慶,反對上知令和被迫繳納“禦料金”的農民們也是歡呼雀躍。據說水野忠邦下野的當天傍晚,他的府邸就被大批民眾包圍和投擲石塊。

武士之路——江戶藩籬二七六。水野忠邦主導的天保改革緩和社會矛盾、克服幕府危機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其改革內容了無新意,絕大多數隻是新瓶裝舊酒,而且都是針對眼前的問題,沒有一項是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高瞻遠矚的措施。所以當最後改革遭到全民反對時,其失敗的命運當然是不可避免的了。

武士之路——江戶藩籬二七七。天保改革失敗最大的後果是幕府權威遭到了沉重打擊,水野忠邦作為一個悲劇人物拍拍屁股走了不要緊,江戶幕府的根基開始發生動搖卻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而德川家慶目睹這一切卻無能為力,就像一棵樹根已經腐朽的大樹一樣,這時的江戶幕府已經失去了生長的動力。

武士之路——江戶藩籬二七八。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果僅僅是國內的問題,維持了200多年基業的江戶幕府還有能力繼續堅持下去。但是當資本主義的觸角已經從歐美伸向全世界時,依靠“鎖國”政策把日本與世界隔離而偏安一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狼想吃羊的時候,羊躲在哪裏也是沒有用的!

武士之路——江戶藩籬二七九。進入18世紀下半葉,俄國和西方勢力就開始不斷向日本擴張、不斷敲擊著日本的大門。當1840年英國向同樣“鎖國”的清朝發動鴉片戰爭並簽訂一係列不平等條約後,目睹大清帝國急劇衰敗而唇亡齒寒的日本自然也嗅到了即將到來的危險,提高了對列強的警戒心。

武士之路——江戶藩籬二八零。其實水野忠邦也不是一無是處,至少在掌握世界情勢上他還是有一定超前眼光的。在被趕下台的前一年水野忠邦意識到了即將麵臨的危險,廢除了立足“鎖國”的《驅逐異國船令》,頒布了《薪水給與令》,通過主動為外國船隻提供補給緩和矛盾,為應對危機爭取主動。

武士之路——江戶藩籬二八一。但當水野忠邦下野後,他的繼任者就沒有這樣的眼光了。天寶十五年,當唯一同日本保持通商關係的荷蘭向日本提出開國要求的時候,江戶幕府選擇了拒絕。識時務者為俊傑。如果當時江戶幕府的統治者能夠有一點世界眼光放棄“鎖國”政策的話,也許曆史真的會改寫。

武士之路——江戶藩籬二八二。但曆史沒有假設,事實是江戶幕府頑固地堅持“鎖國”政策,列強們也隻好不斷地叩門了。最終日本緊鎖的大門被列強打開,內外合力最終推翻了江戶幕府的統治。而在這個過程中曾經能夠改變曆史的幕府將軍們卻隻能充當曆史的看客,直至被一個一個浪頭拍倒在沙灘上。

武士之路——江戶藩籬二八三。1853年,也就是著名的“黑船來航”那年,江戶幕府第12代征夷大將軍德川家慶去世,享年61歲。德川家慶死後,其子生性懦弱、體弱多病的德川家定繼任江戶幕府第13代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定在位不到5年就死了,因為沒有子嗣,他的堂弟德川家茂繼任將軍。

武士之路——江戶藩籬二八四。德川家茂是紀州藩藩主,是與沒有子嗣的德川家定血統最近的人,在與“禦三家”水戶家一橋慶喜的爭奪中勝出,繼任江戶幕府第14代征夷大將軍。從德川家茂任上開始,波濤洶湧的倒幕浪潮和日益猛烈的列強叩關不斷衝擊著江戶幕府,直至其最終在內憂外患中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