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順勢而為,商場發展的強勁動力(1 / 2)

“紅頂商人”胡雪岩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戰亂中,他的機智應變得到了左宗棠的賞識,他便順勢依附於左宗棠的筆下。胡雪岩一麵為左宗棠籌糧,一麵利用過手的官銀在上海籌辦私人錢莊,繼爾又獨攬替左宗棠代購洋槍洋炮的生意,並為左宗棠計劃在福建創建的馬尾造船廠籌集資金,後又首舉外債。他所走的每一步都順應著時勢的發展。後來,胡雪岩對左宗棠軍務的支持引起了慈禧的注意,禦封他為四省稅務代理總管,後又禦賜黃馬褂,封為一品頂戴,成為了中國曆史上唯一的紅頂商人。

1874年,胡雪岩憑借其卓越的商業頭腦在杭州直吉祥巷九間頭設立“胡慶餘堂”藥店。那時正逢亂世,各地戰亂連連,瘟疫、饑荒,使得許多人不得不背井離鄉,出去逃難。而當時,各地的官府更是加大征稅,強取豪奪,變本加厲地搜刮民脂民膏,使得許多商人都不敢開門營業。而這在胡雪岩的眼裏看來卻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商機。

胡雪岩在胡慶餘堂籌建開業期間,組織了一支送藥的隊伍,身穿印有“胡慶餘堂”字樣的衣服,散布杭州的各個水陸碼頭,向上岸、下車的客商、香客以及路過的兵丁散發痧藥、避瘟丹、行軍散等防病避疫的“太平藥”。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裏,大家都很不理解胡雪岩的做法,一個朋友勸他說,“官府的苛捐雜稅那麼重,自己的藥鋪都快要經營不過來,你倒好,把能換銀子的藥都送了災民了。”

隻見胡雪岩不動聲色地說道:“好啦,你就看著吧,要賺錢了!”

胡雪岩說,逃難的災民,來自全國各地,送藥給他們,既為自己賺的濟世行善的好名聲,又讓他們把“胡慶餘堂”的招牌帶到了全國各地。而軍營裏的兵將更是哪裏人都有,讓他們用自己配製的藥效實在的藥,讓他們都知道“胡慶餘堂”的藥好,也就是讓天下人都知道胡慶餘堂的藥好。這樣做出來的名氣,不知要比花多少銀子雇人遍天下去貼招貼的效果好了多少。

一時,“胡大善人”的名聲四處傳揚。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名聲鵲起,壓倒了周圍的所有藥鋪,成為了杭州地區最有名望的一家藥鋪,而後分店遍及全國各地。

胡雪岩正是看準了時機,順勢而為,才為自己贏得了好名聲,更為他的事業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1995年初,日本的神戶和大阪地區發生了一次大地震。當時,國內的大部分報刊都對此事做了詳細的報道。一般人隻是將這件事當作一條新聞看,而北京有位叫金萍的人卻悟出:大阪的製鐵所已完全停產,最起碼也要半年才能恢複,而該巨型鋼鐵廠生產的優質冷軋薄鋼板每年向我國出口至少在50萬噸以上,此產品在中國鋼材市場上非常受歡迎。他預感到這場大地震必然會影響到日本製鐵所向我國出口鋼材的數量。因此,他立刻把此信息和以前掌握的有關數據資料提供給江蘇金壇市一家鋼材銷售公司。該公司馬上調集財力物力,以不太高的價格吃進了5000噸優質冷軋薄鋼板。果然不出他所料,沒過多久,這種鋼板因貨源緊缺,每噸漲了100-400元,那家公司一下子就賺了近百萬元!

說起“耐克”,大家並不陌生,在名牌林立的今日,耐克鞋真可謂早已家喻戶曉,尤其是年輕人,則以擁有“耐克”為時髦。耐克鞋在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但人們很少了解這樣一個事實:年銷售額達上百億美元的耐克,是美國一家沒有工人、沒有廠房的公司。在美國的耐克公司總部,沒有工人生產鞋,也沒有任何工廠在為耐克公司生產。人們會覺得奇怪,既然耐克公司不生產鞋,那耐克鞋究竟是從什麼地方出來的呢?這就是耐克公司最有名的“借勢發展”法。

1981年10月,耐克公司邁出了向國外聯營的第一步,並和日商岩井公司聯營的公司——耐克日本公司正式成立。菲爾·耐克親自到日本出席了開業典禮,並在會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耐克日本公司成立後,耐克公司控製了這家公司50%的股權,並把日本橡膠公司原有的耐克公司產品配銷權轉移到新公司門下,同時,又和日本橡膠公司聯合,日本橡膠公司用本公司的人力進行耐克鞋的生產,產品交耐克日本公司銷售。如此以來,耐克公司就很快地打入了日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