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現代生活中,你隨時都要麵對著各種人,如何與這些人相處,怎樣了解他們是何種性格的人,是擺在你麵前的首要問題。
交換名片,是彼此傳達身份的一種手段。
但是有的人即使在非正式的場合中,也喜歡遞出名片,在公共汽車上、小吃店偶然邂逅朋友、熟人,也要拿出一張名片,甚至到酒吧喝酒時,都不忘給服務員名片。
這些人為什麼動不動就拿出自己的名片是因為他們在評價對方時,很易受對方的工作、職位或學曆等所左右,由於這種心理的投射作用,也喜歡在名片上印自己喜歡的、認為別人會對他另眼相看的各式頭銜。當他們拿出名片交給對方時,便判斷對方一定也會把自己捧得高高在上。但事實上人並不都是用頭銜來判斷一個人。相反的,他們這種舉動反而更容易讓別人發現他潛藏於心的自卑感。
常見有人喜歡向同事問東問西,而其詢問的內容不外乎是與自己有關的事情或人。這是因為這些人無法適應自己的工作環境,如果要適應的話,他們就必須使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與環境協調,才能使自己安心。當然他們也有誌成為其中的一員,但徒有心,卻無法付諸實行,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情形下,自己的理想和現實產生差距,這種差距就造成了自卑感。隻要一觸及自身這類較敏感的問題,他們就會感到強烈的不安。
有的人常喜歡毛遂自薦,即使明知自己無法勝任,他們也硬要推銷自己。但有的人卻恰好相反,明明有個讓他們一展才華的機會,卻退縮遲疑。後者這種看似謙虛的美德,實際上是源於他們害怕暴露自己的弱點,因此非常矛盾。
其實他們也有他們的理由,因為並非他們喜歡畏縮,隻是這種人對自己太沒自信了,隻要能夠確認自己有能力,相信一定會恨不得一手包辦,不須他人要求。
但並不是說這種人的理想過高,而是指這些人尚未建立與公司的同一性,他們認為自己不是公司裏的專家。更簡單地說,這種人還沒有徹底適應其工作場所。
由於感受到現實與理想的差距,禁不起考驗就會認定有許多困難存在,有這種意識,就造成了畏縮的行為。
行事認真的人,也許辦事的速度不快,但由於他們不會敷衍了事、半途而廢,所以完成的工作,定能博得他人的信賴。
有的人辦事雖認真,但是喜歡吹毛求疵,這就有點過猶不及了。辦事過於認真的人,從辦公室的桌子就可以看出,他們的桌子總是擺放得整齊規矩。若有人趁他不在時,順手借用他桌上的東西,即使過後再放回桌上,他一眼就能看出東西有人動過,會很不高興地表現出來。這種行為,除了會令周圍的人神經緊張外,他自己也為此而苦惱。
這些人很清楚自己過於認真的行為並不合乎常理。若從單純角度來看,一定會認為既然他自己也知道不合理,隻要改正不就好了?可是問題是他們根本無法改變自己,如果他們中止了這些行為,便會失去平衡。
這種行為,是心理學上典型的“強迫觀念”有這種行為的人,常給別人一種神經質的印象。
有拒絕上學傾向的孩子,一旦遠離了父母的保護,成長為有自我判斷力的社會人後,通常會以較寬容的態度對待自己、對待別人。但此時另一種被人忽略,類似學生的拒絕上學症的心理出現了——拒絕上班症。
為什麼有人會產生這種心理呢?這是因為他們有一種想從自己必須完成任務的現實環境與組織中逃脫出來的心理。而此逃避的傾向,就是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所屬的組織(也可以說是他們的工作單位)中的人際關係,是一種負擔,這種負擔構成了精神壓迫,使得他們拒絕上班。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與工作場所中的氣氛不能諧調,換句話說,就是其內心與工作場所有差距。
基於此,這些人自覺無法忍耐這種差距,隻好采取一種特殊行為填補這種差距,結果愈加精神緊張。當自我忍受不了時,他們就會想逃離工作場所。由此可知,這種人一定是尚未確立自我,且尚未完成與工作場所的同一性。
在任何團體中,總有一兩個八麵玲瓏的人,雖然他們的表現方式各有不同。
這類人的典型行為,他們能輕易地和陌生人打成一片,在同事聚會等活動中,往往是別人最常邀請的對象,對這點他們相當自豪。但他們很少想到,其實大多數的人,隻有在無利害衝突的情形下才會邀請他們。
造成此種行為的原因,是這些人始終沒有確立自己。由於他們對自己的存在價值不明確,亦即他們尚未確立自我信念,因此容易接受他人的想法、價值觀,但也因此給人左右逢源的印象。
站在這個角度觀察,這些人明朗快活的背後,隱藏著一份悲哀感,他們內心是很孤獨寂寞的。
6.名片測人心
人的本名所具有的相對穩定性,也是名片的一個特征。名片有各式各樣,包括縱的、橫的,以及特殊類型的名片。名片所用的紙的質量、字體、顏色等也各有不同。對於你不認識的人遞來的名片,不可過分相信,以免最後難以擺脫危機。有一個例子,很可以說明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