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機會不僅包括學校的係統教育,還包括在社會生活各個方麵接受教育的環境。能力不是終止的一潭死水,而是不斷成長發展的,如果身邊有較好的教育機會,那麼你可以使自己更快地成長。即使沒有良好的機會,你也應該去尋找和創造這樣的機會。
3-社交圈
社交圈決定了你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活動能力。在中國這個講究關係和人情的社會裏,一個寬泛而強大的社交圈可以使你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社會形勢社會形勢是你無法改變的最大環境。審時度勢是一個成功者最基本的能力。
隻有把我們的目標同社會的方向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借力、借勢。
第三節 解析成功
一、什麼是成功
究竟什麼是成功?這是困擾人們的一個難題,人們似乎很難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發財、升官、出名都是成功的表現,但這些隻是成功的千萬個具象之一。
成功最直接的表現為“完成”或“達到”。因為目標是自己的,同時對目標的評估也因人而異,不一而足。因此,所謂成功,其實主要是自己對自己的評估和看法;失敗,則是別人對你的評估和看法。自己認為成功了,就成功了;自己認為不成功,就不成功。這不是阿Q精神。
我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有些時候別人總羨慕你的成功而自己總認為還不夠成功,而有時候別人總以為你很失敗,而自己卻心安理得,充滿快樂,自有一片寧靜祥和的天空。可見,成功沒有標準,皆因自我而定。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也正因為如此,人生才這般紛繁複雜,豐富多彩。
成功不是絕對的。成功者常陷入“有得有失”的兩難境地,陷入成功的相對性之中。
成功的相對性,使成功的評估見仁見智,莫衷一是。對此,人們很容易迷惘。很多人一直急於追求別人所定義的成功,不是發自內心地了解自己想要的,不知道自己的目標,也不知道自己才是決定自己的人。惟有用自我的主見,去判斷成功,享受成功,才是真實的。
19世紀美國著名小說家,《紅字》的作者霍·桑曾列舉出享受成功的五個要素:品味單純,具備勇氣,公而忘私,熱愛工作,心安理得。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概括也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也可以說,成功是一種境界。成功是一種值得有誌有為的年輕人為之勤奮努力的境界。
關於成功,英國思想家賽克斯有一段經典論述:
“成功沒有秘訣。成功是做你應該做的事情。成功不是做你不應該做的事情。成功並不限於你的生活中的某一個範圍。它包括你與旁人之間關係的所有方麵:作為一位父親或母親,作為一個妻子或丈夫,作為一個公民、鄰居、工人以及所有其他種種。成功並非指你的人格的某一部分,而是同所有部分:身體、心理、感情、精神——的發展相連的。它是把整個的人作最善的利用。成功是發現你最佳的才能、技巧和能力,並且把它們應用在對旁人作最有效的貢獻的地方。用郎費羅的話說,它是‘做你做得到的事情,並且做好你所做的任何事情。’成功是把自己的心力運用在你所愛做的工作上麵。它是指一個人熱愛自己的工作。它需要你全神貫注於你生活中的主要目標。它是把你現在的全部力量集中於你所熱望完成的事情上。”。
總之,成功因人而異,因時、因事而異。成功是主觀的,也是多元的。
因此,實現自己有意義的既定目標即是“成功”,這樣來定義成功也許較為合理。
二、實現自我是成功的實質
一個人在獲得成功時,其生存空間、意誌範圍便會在無形中擴大,可支配、操縱的物質或知識更多。
一個“地區成功者”與一個“國家級成功者”以及一個“世界級成功者”,他們的意誌影響範圍、生存空間是極不相同的;一個市井小民與一個得道高僧的心靈空間具有天淵之別;一個人以正當的方式達成某一個目標,另一個人以不道德的手段達成類似的目標,他們的物質空間或許相近,而心靈空間卻相去甚遠。
古人雲,將軍額前跑馬,宰相肚裏撐船。一個是麵子(物質空間)大,一個是涵養(心靈空間)深,都是成功的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身處超市或酒樓而囊中羞澀時,我們感到尷尬,感到不自由;當我們知識不夠卻馬上需要派用場時,方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們不自由;當我們在特權人物的頤指氣使下,點頭哈腰時,我們不自由;當我們心中有太多的牽掛時,我們不自由……於是,我們想盡辦法成功,以爭取更大的“自由度”(生存空間或支配力)。
物質的自由是低級的自由,心靈的自由度才是高級的自由。而這種自由,其實質便是自我實現。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把成功的人稱為“自我實現的人”,他詳細研究了每一位“自我實現者”,發現他們具有一些共同的人格特點:(1)坦然接受自己。自我實現的人的共同特點是很少有自我衝突,他不會跟自己過不去,他的個性是統一的,這使他有更多的精力從事創造。自我實現者們的胃口都很好,生活得非常快活,沒有懊悔、羞恥或者歉意。他們似乎食欲始終良好,睡眠香甜,他們似乎也沒有不必要的壓抑而享受性生活。他們不僅在第一層次上能接受自己,而且在每個層次上都能接受自己,如愛、安全、歸屬、榮譽、自尊等等。這種成熟的人有一種健康的自尊,能自我控製,主宰自己及自己的命運。自我實現者具有“心理自由”,在事關基本原則時,他們會表現得非常獨立,卓爾不群。
(2)在接受他人,自我實現者身上沒有防禦性、保護色或偽裝,他們討厭別人身上的這類行為。假話、詭計、虛偽、裝腔作勢、虛榮、玩弄花招,以庸俗手法嘩眾取寵,這一切在他們身上異常罕見。由於他們與自己的缺點也能和睦相處,於是這些缺點最終會變得令人感覺根本不是缺點,而隻是中性的個人特點。
(3)他們坦率,自然,他們遵從真正的道德或信仰原則,而不是教條的習俗。這些優秀人物中最普遍的特點,就是他們洞察生活的能力,他們按照生活的真實麵目看生活,他們以哲人的態度接受自己及自己的天性。
(4)自我實現者通常有一些人生的使命,一些有待完成的任務,一些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身外的問題。他們是以問題或使命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他們致力於他們認為重要的工作,任務、責任或職業。因為他們對工作感興趣,所以幹得津津有味,而工作與玩樂之間通常的界線也變得模糊了。
(5)他們常常可以超然於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靜,而不受那些會引起騷亂的事情的影響。換言之,他們不容易受時尚的誘惑而隨波逐流。他們是最富有創新精神的人,能帶著新鮮的眼光毫無成見地看得事物。
(6)自我實現者具有奇妙的反複欣賞的能力,他們帶有敬畏、興奮、好奇、甚至狂喜,精神飽滿地、天真無邪地體驗人生的天倫之樂。
(7)自我實現者盡管偶爾對人們表現出氣憤、不耐煩、或者厭惡,但他們對人類懷有一種深深的認同、同情和愛的感情。
對馬斯洛所謂的這些“自我實現者”,其實也就是獲得最大物質聲名和心靈滿足的成功者,對他們來說,心與物的對立已經消失,而融合在一起。這些成功者中的佼佼者,通常都是具有良好的個性和強大的人格力量。正如希爾把“令人愉快的個性”作為成功的法則之一,真正的成功者大多具有這樣的個性品質。
總之,完全地實現了自我,即當你想當的人,做你想做的事,去你想去的地方,說你想說的話。
隻有這樣,你就實現了成功,這是成功的實質。
三、成功無限
成功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奮鬥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並不是當上總經理的時候才成功,當副總經理的時候難道就不成功嗎?此一時的成功,必因彼一時的行動和成就。
秦始皇什麼時候是秦始皇,並非一統華夏的時候才是。秦始皇是他的一生。因此,成功不是一個點,而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完整的生命曆程。
人常說知足常樂。也許達成一個目標,就該永享成功,不必再進取拚搏了。其實,人是不會知足的。雖說是“大廈千間,夜眠七尺;飲水江河,不過滿腹”,但放眼世界,百萬富翁想當千萬富翁,千萬富翁想成億萬富翁,億萬富翁又在角逐《財富》排行榜的頭把交椅……有誰曾停止對“成功”的瘋狂的追逐。越成功的人,目標越大,對成功的欲望越強烈——“不知足”便成了人類前進的動力,哪一天知足了,前進的腳步便停止了。
按照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理論,人因不滿足而痛苦,於是拚命追逐,一旦滿足後,又倦怠無聊——又不滿足了,於是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追逐。人類發展正是在不知足、知足的矛盾中,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因此,成功與生命共存。
成功無止境,奮鬥也應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