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成功無極限(2 / 3)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泡,卻因為華爾街的金融機構拒絕投資,使他的發明無法生產和推廣,當時他立刻就萌生了要麼自己建立工廠,要麼完蛋的念頭。經過自己的努力,他終於建立了自己的企業,為推廣他的發明提供了必需的資金。

成功者要向傳統觀念挑戰,向權威挑戰,向所謂的“不可能”挑戰。

成功者還必須常常向自己挑戰。因為,成功者的輝煌,不僅在於征服世界,更在於戰勝他自己。

比爾·蓋茨是當今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比爾·蓋茨說,他的夢想是“讓每個家庭,每張辦公桌都有一台電腦。”如今,他的典型的“美國夢”,幾乎已經成為現實。

比爾·蓋茨又說:“最終,電腦將成為人類生活中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朋友。大概,也不會有人懷疑這一預見總有一天會完全變成現實。”。

然而,這位處於鼎盛時期的超級成功者也有煩惱和憂慮,他也曾害怕失敗。

他曾經這樣對記者說:“我害怕失敗。實際上,每天我來到辦公室時,我總要問自己:我是否在努力?是否有人已趕在我們的前列?我們的產品是否真的很好?還能不能進一步改進?”。

這些話出自比爾·蓋茨這樣一位超級成功者之口,出自一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億萬富翁之口,你是否感到驚奇?

其實並不奇怪,日益激烈的競爭和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緊迫感,迫使成功者每天必須投身於挑戰中。隻有通過不停的挑戰,他們才能去追逐更大的成功。

在事業剛剛起步時,人們有時候要向自己的“無知”挑戰。萊特兄弟是經營自行車商店的,但他們卻通過不懈的努力,將人類的第一架飛機送上了藍天。詹納隻是一個普通的鄉村醫生,但遠在免疫醫學問世一百年以前,他發明的用牛痘接種預防天花的方法已經使至少1億人幸免於死。

其實,大膽地抓住機遇,不因為知識儲備不足而束縛自己創新的勇氣和千方百計地去充實自己,這二者並不矛盾,都表現出成功者向自己挑戰的勇氣。

在已經獲得成功時,人們又要向自滿情緒或惰性挑戰。比爾·蓋茨害怕失敗的例子,深刻地反映了成功者麵臨挑戰的不安全感和危機意識,同時,也深刻地表現出他向自己挑戰,不斷地追求完美,追求卓越的強烈意願。

要想獲得成功,你必須每天都麵臨挑戰。一旦有所成就,你仍然每天麵臨著新的挑戰。

沒有這樣的心理準備,也許就難以成就大業,難免半途夭折,無功而返。

挑戰與成功共存。挑戰與成功者共存。

三、積累經驗,提高能力

成功不是我們靜止地去努力追求,而是動態地,伴隨著我們自身成長一起去追求的。無論是從成功的經驗,還是從失敗的教訓裏麵,成功者都應該學會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增長,使經驗得以積累。這個要素是自我成長的關鍵。

什麼樣的人具有最好的心態?他們既積極向上,而且又不怕挫折;他們主動進取,同時又懂得自我肯定,不會陷入迷惘的泥潭。

那些站在成功山腳下,遲遲不肯登攀的人便不會有這樣的心態。他們總在幻想和現實的縫隙裏生活,他們需要憑借嫉妒、幸災樂禍才能找到心理的平衡。

已經攀到了成功頂峰,並且停留在那裏的人也不會有這樣的心態。這些人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奮達到了目標,可是他們達到目標後也就失去了目標。即使成功帶給了他們財富、自尊和榮譽,可他們心裏卻不免有些迷惘。他們需要憑借顯示、誇耀和物欲的刺激才能滿足心理平衡。

隻有那些正在向成功的頂峰攀登的人才具備良好的心態。他們心中樂觀而自信,具有克服一切困難的勇氣;或者已經到達頂峰,馬上又給自己確立了另一個更高的目標。他們在登攀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他們的今天比昨天好,他們也知道,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好。在前進的路途上,他們不斷地學習,總結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他們也會遇到同別人一樣的挫折和失敗,但他們跌倒後再爬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又繼續向目標前進。他們的一生,都在隨著時間一起成長。

追求成功的人,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都是開創性的。世界上從來沒有可以完全“拷貝”別人的曆程和模式,隻需依葫蘆畫瓢就可以達到成功的先例。如果你選擇了追求成功的生活道路,那麼,你就必須在生活中不斷成長,使能力增長,使經驗積累。

第二節 成功的要素

一個人獲得成功,往往是各種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良好結合、發揮作用的結果,而這兩方麵的具體表現形式便是自我表現與環境影響。因此,進行準確的自我評估及環境評估是取得成功的兩大要素。

一、自我評估

最不了解自己的往往是自己,我們必須學會認識自己,這樣才能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對自己的評估包括:個性、資質、潛力、能力類型、目標、需求、意誌力、信仰準則等方麵。你必須在這些方麵對自己有個準確而客觀的把握,你才能擬訂出切實可行的行動指南來。

評估這個環節對經常反省自問的成功者來說,是一個經常而自然的過程;但對在成功路上探索的人來說,評估則是一種需要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對不同個性、不同資質、不同潛力,以及不同能力類型的人來說,他們無論是在確定目標,還是擬訂計劃方麵都應該有著各自不同的側重點。鄧亞萍是出類拔萃的運動員,陳章良是傑出的科學家,張藝謀是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電影藝術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取得的成功,同他們的個性、資質、潛力和能力類型有關。進行自我評估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麵入手:1-個性人的個性簡單劃分,可以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外向人的可能更善於與人打交道,喜歡活動而不喜歡靜坐。內向的人則相反,顯得比較沉靜,不太喜歡與人打交道,寧願一個人獨處,不太喜歡參加過多的活動。對個性的更深的了解涉及到自己的具體性格特點,如是否比較敏感,是否容易緊張,是否愛急躁發火等。如果個性特點妨礙了對目標的追求,那麼,可以試著改善個性或調整目標。無論是改善個性抑或是調整目標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如果為了目標而不切實際地改變個性,就好比削足適履,邯鄲學步;反過來,總是調整自己的目標而不願付出努力去改善個性,便是朝三暮四,隨波逐流。

2-目標這裏所說的目標評估的關鍵是目標具體化。就像你打算在一年之內買一輛車,那麼你需要明白自己到底希望買一輛什麼樣的車,是幾萬元的微麵,還是上百萬的大奔?是分期付款,還是一次性付清?你不但要有具體的目標,而且還要知道你這個目標背後的動機是什麼,是因為實際需要,還是為了有麵子。

3-資質人的資質是指自己受到的教育熏陶和學習的能力。生活中總是充滿變化,無論你采取哪一套教育成果都無法一成不變地來應付生活的變數。因此,對自己的知識、技能和學習能力作出適當的評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策劃未來的藍圖。當你的資質才華決定了你隻能夠做一個小企業的領導人時,那就不要好高騖遠,以致超過你能力的界限。

4-能力

你在哪些方麵能力表現突出,具有優勢;而在哪些能力方麵具有缺陷。在實際的行動中,你應該學會揚長避短。即使你已經取得了輝煌成就,你也不要盲目地相信自己什麼都能做。

5-潛力

指的是自己可能發揮和發展的極限。雖然流行的說法是我們具有無限的潛力,可是輪到自己可以發揮出來的卻是有限的。找到自己的潛力極限,在此範圍內運用,不要過分相信自己的無窮能力。

6-意誌力

意誌力是對自己行動的持續性進行評估。同樣是想成為一名世界冠軍,可是麵對困難和挫折的意誌力卻使其中一些人過早被淘汰。了解自己的意誌力品質,並主動地去鍛煉它,這是成功人必備的素質。

7-信仰準則

信仰準則是自己對人生基本問題的回答進行評估。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準則是什麼。西方人可以沉浸在基督教的文化氛圍裏,以基督教的準則作為自己行事人為的信仰準則,但對不習慣接受信仰的中國人來說,問一問自己到底有什麼樣的準則必須去遵循,可以讓我們省卻許多內心的喧囂和浮躁。

二、環境評估

環境對個人的成長起著舉足重輕的作用,當你著手幹一件事時,對周圍的環境作一番恰當的評估,是必不可少的。

對環境的評估主要包括對家庭環境、教育機會、社交圈、社會時勢等方麵的評估。

1-家庭環境

家庭環境是我們成長的最重要的熏陶場所,我們的許多個性品質、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和情緒能力都在家庭環境中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解我們的出身,可以使我們明白達成目標的困難有多大。同樣想成為百萬富翁,出身卑微家庭的孩子同出身官宦家庭的孩子麵臨的困難、機遇和挑戰是完全不一樣的。

2-教育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