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夢,幫你吹散心靈的迷霧(6)(3 / 3)

一個網友意識到第二點,他在我微博上留言說:

我也做過類似的夢。但我覺得這個不安全感可以不局限於愛和情感。對生活失去控製力都會有這種感覺。比如對某個重要的考試心生焦慮、壓力非常大等。人生無非是一場增強控製力或者降低預期,甚至完全看淡的角逐。

很多人提到,墜落夢,是小時候多,長大了逐漸減少。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力量和資源的增強,自我掌控感在逐步提升。運氣好的人,兒時獲得的愛多,這是父母的饋贈,而愛能托住他不掉入虛空。運氣不夠好的朋友,兒時獲得的愛少,容易掉入無底黑洞,但隨著成長逐漸增強自我掌控力,便可以自己撐住自己了。

自我控製感被打破時,也會出現墜落夢。譬如一網友說:

車禍後常夢見從高處墜落,無比真實的墜落感……異常真實……真實得可怕……是創傷後遺症嗎?

這的確是創傷後遺症,即車禍暫時摧毀了自我掌控感。

虛空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譬喻。

虛空是什麼?

為什麼墜落如此可怕?如果一直往下墜,又能墜落何處?

寓言小說《為自己出征》的結尾,講到盔甲騎士主人公最後聽從教誨,直接從懸崖上掉入虛空,因此大徹大悟,悟到自己與天地相連,進而升上山頂。

在谘詢中,我有時會給來訪者做這樣的比喻。我拿一個東西,譬如一支圓珠筆,放到桌子邊緣,它掉了下去,但桌子下麵,是無比寬廣的大地。

任何人都可以跌落在寬廣的大地上。

徹底的黑暗……

朋友的朋友,他五六歲的兒子出了狀況,找我看看。

在飯桌上,我問男孩:你做夢嗎?和叔叔說說。

他說,他常做一個夢,就是純粹的黑暗,黑暗裏什麼都沒有。

做這個夢時,你覺得怎麼樣?我再問。

他說:很舒服,有安心的感覺。

純粹的黑暗,且很舒服,這是一個夢中常見的意象,它最明顯的寓意,是子宮的感覺。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常做這樣的夢,或意味著,他想退行到在媽媽的子宮裏。

退行,是精神分析的一個概念。所謂退行,即在現實世界遇到了暫時應對不了的挫折,而無意識地退行到更早期的、曾獲得的、能溫暖自己的情景中,以尋求安慰。

在媽媽子宮裏,這是所有人都曾獲得過的溫暖情景,所以誰都可能退行到這一情景中尋找溫暖。不過,它也是最原始的情景,若總想退行到這一情景中,那通常意味著,隻有這一最原始的情景,才能給他足夠的安慰。

依此推理,這個小小的男孩,他之所以想退行到媽媽子宮裏,或是因為養育環境讓他太難受了。

現實情況是,這個小男孩的奶奶,是他的主要養育者,其次是媽媽,而奶奶與媽媽的控製欲望都極強,什麼都要求他按照她們的意誌去做。如果他不遵循,她們就會軟硬兼施,直到他屈從。

並且,奶奶非常喜歡他、在意他,勝過在意這個世界上的其他任何人。

出於對奶奶的愛,他並不反抗,對奶奶言聽計從,看起來什麼都不對奶奶隱瞞。他還表現得超級懂事,大人們都對他非常滿意。

他們之所以覺得孩子有問題,是發現,孩子不僅對奶奶和媽媽言聽計從,在學校對老師也是這樣。並且,老師的任何一句話,都會對他構成巨大的壓力,讓他無比焦慮。這種焦慮遠超過一般孩子,這才引起了他們的警惕。

聽話,隻是這個男孩一方麵的寫照。另一方麵,這個男孩有一個特點:當他做自己的事情,譬如做作業和看電視時,簡直可以做到對所有人的話充耳不聞。特別是奶奶,甚至大吼都不能引起他的注意。

大人們覺得,這是孩子的優點——他太容易投入了!

的確,他在一定程度上是投入,但這種充耳不聞,還有特別的心理含義:超級聽奶奶等大人的話隻是表麵,而他內心中,無比想從奶奶的聒噪與控製中擺脫出來。

曾有一位男性來訪者,和他第一次談話很困難,我總是昏昏欲睡。我向他坦承這一點。他說,啊,我太太也常說,我講話有催眠效果。

我注意到,他講話嚴重缺乏細節。當我將這一觀察告訴他,並就他講到的事情詢問細節時,他說:真對不起,我忘記了。

他真的是忘記了,哪怕昨天的事情,問他細節,也常記不起。但這是意識層麵的東西,潛意識中必有文章。

於是,我問他,你是不是有一個媽媽或奶奶等主要養育者,總對你追根問底,什麼細節都不放過,並且,她有超級控製欲?

他非常驚訝,你怎麼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