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夢,幫你吹散心靈的迷霧(7)(1 / 3)

我說,根據經驗,更根據你不能談細節這一現象。如果有一個控製欲極強且對孩子總追根問底的主要撫養者,那麼,孩子意識上會配合他,但潛意識上,孩子會希望有自己的空間。但後一種心理,孩子甚至都不讓自己意識到,因為這會與對撫養者的忠誠和愛構成嚴重衝突。所以最好是,連自己都被欺騙了——意識上都不知道想對撫養者關閉。結果就變成,我絕對對你忠誠,你問我任何事情我都想告訴你啊,可是,我真的記不得了。

聽了我這一番分析後,他就開始講細節了。將潛意識的東西意識化後,容易有這種立竿見影的效果。

這個五六歲男孩的充耳不聞,即同樣的心理邏輯:我意識上是對你絕對忠誠的,但我看電視和做作業時,我真的很投入啊,我投入得都完全聽不到你說什麼了。

這種投入有好處。有好幾個俄羅斯的天才數學家,都是有超級控製欲、無孔不入的媽媽,他們世界的每一角落都會被媽媽侵入,最終他們躲到媽媽根本懂不了的數學中,而獲得了一份清靜。

這種充耳不聞也有壞處。我見到的多位耳朵後天出問題的人,也是有這樣的媽媽,而他們意識上絕對聽話,那不聽話的一麵,就通過身體來表達了。

極端的聽話和極端的充耳不聞,反映了這個小男孩內心的分裂程度,而意識和潛意識如此分裂,也可以看出,他的養育環境是極其有問題的。

常做那種純黑的、類似子宮環境的夢,意味著,這個男孩想退行到那種絕對不受外界幹擾而又被哺育的環境中。或許在黑暗中,才沒有奶奶的控製與聒噪。

這個小男孩的退行心理有些嚴重,但這種想退行到子宮的心理其實非常常見,隻是程度輕重不同而已。

譬如,他的企業家父親也有這種心理。他不理解為何人們喜歡住在大房子裏,而他喜歡住在小小的、緊湊型的房子裏,那樣讓他覺得舒服,能有家的感覺。

這或許也是對子宮的向往。若是,那麼可以說,這個在生意場上殺伐四方的男子漢,竟以這種方式,和兒子互為鏡像。

將這一故事寫在微博上後,引起熱議,很多網友也講了類似的心理:

網友一:我也是這樣的,我從小就喜歡緊緊湊湊的房子,總覺得那樣有安全感。像歐美那種大房子,簡直覺得心慌。

網友二:產後抑鬱時,躲到大衣櫃裏,關上門,一片黑暗,不想出來。

網友三:想起我十來歲時,喜歡躲在桌子下麵,縮成一團。

網友四:小時候常幻想住在一個透明卻堅固的玻璃房子裏,外麵下著大雨、刮著風,還閃著雷電,房子裏昏暗卻溫暖。想來這其實跟這孩子是類似的夢。

網友五:很享受黑暗,喜歡晚上關了燈、打開音響,在一片漆黑裏躺著聽音樂。睡覺的時候不喜歡房間裏有一點光,關掉燈在黑暗裏摸索也不害怕。

網友六:我明白了,我睡覺尤其是冬天喜歡把被子裹得緊緊的,把自己裹成蠶蛹狀,估計跟這有關。

網友七:終於明白,為什麼小時候每到冰冷的雨天,就幻想自己打一把超大的黑傘蹲在那裏,並且這種幻想讓我很安心。

……

在谘詢和生活中,我和許多宅男宅女交談,他們感覺,若可能,自己隻想縮在一個小小的蛋殼裏,隻自己容身就好。這個蛋殼,最好是堅不可摧、能徹底閉合,任何人都不能進的。

不過,全然的關閉,這隻是一部分。如這是全部的話,那會孤獨得要死。

所以,最好是,我縮在蛋殼裏,但外麵要有人,或者是一個不離不棄的陪伴者,或者是喧囂的人群。

因為這種心理,很多宅男宅女的婚戀就變成他們縮在自己的殼中,小心地索求著戀人的陪伴。看似他們對戀人不在意,但對方若離開,他們就會遭受致命的打擊。但是,他們若走不出殼,那戀人也會孤獨得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