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夢見死亡:學會適應充滿無力感的現實(3)(2 / 3)

這些信,都是因為有親人意外死亡,而導致當事人產生內疚、自責而無法自拔。我無法一一回複這些信,希望在這裏給一些共同的建議。

一、親人離世之前,請盡可能回到他身邊,要聽到他對你說的最後一句話,這至關重要。並且,輕易不要因為任何原因而不參加葬禮。

二、親人離世前的最後一句話,幾乎都是對你的祝福:“我要走了,你要好好活下去。”

三、如果沒有聽到這句話,你必然會產生內疚與自責,並且會有幻覺,覺得他/她好像希望你去陪伴他/她,並因此產生或輕或重的自殺衝動。請明白,這不是你的特殊感受,而是所有與你有類似遭遇的人的共同感受。

四、親人的最後一句話一般是祝福,所以你覺得他/她希望你去陪伴他/她,這隻是你的幻覺,是發自你內心的願望,但並不是他/她的。

五、自責是嚴重的自戀。導致意外死亡的,是你不能左右的力量,你是因為幻想你特別有力量,才有了嚴重的自責,但實際上,你能做的選擇並不多。

六、親人之間相互指責時,請理解,他們並不是真要責怪你,而是因為死亡的壓力太大了,他們不得已要推卸一些責任,雖然這責任其實是虛無的。

七、不要以摧毀你自己的幸福生活這種自我懲罰的方式,來表達對死去的親人的忠誠。這實際上是對愛的背叛,因為他/她絕對不希望看到你懲罰自己,而是希望看到你幸福快樂。

八、摯愛的親人意外死亡,會給你帶來嚴重的心理創傷。如果你不能撫平心理創傷,請去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或者學會向能理解你的親朋好友傾訴你的痛苦,但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完成對死去的親人的告別。

九、當有人向你傾訴這種痛苦時,不要對他說“忘記不就得了”“要想開一點啊”“人死不能複生”等這些“絕對的真理”。在巨大的痛苦麵前,這些“絕對的真理”是沒有任何用處的。與其做這種安慰,不如靜靜地聽他說,陪著他流淚。不要怕他哭,不要怕他流淚,因為哭和流淚是最好的治療。

十、無論怎麼努力,痛苦都會存在,內疚也不會完全消失,這是正常的。

此外,我推薦海靈格的著作《誰在我家》《愛的序位》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著作《挪威的森林》(尤其是書中玲子和渡邊給直子做一個“不淒涼”的葬禮那一段文字),這些書會讓我們學習如何麵對死亡。

我殺死了一個23歲女孩

夢者

菲菲,女,27歲,外企員工。

夢境

我親手殺死了一個23歲的女孩,她剛剛大學畢業。不過,沒有人知道是我殺死了這個女孩。

並且,隻要我不說出是我殺死了她,人們就都認為是我丈夫殺死了這個女孩。

分析

菲菲是我在一個課程中遇到的同學,她來上這個課程,是因為她麵臨著一個巨大的難題——離婚還是不離婚。

表麵看上去,她好像沒有什麼理由不離婚,這個婚姻好像也快沒救了。但是,我和她聊了一次後發現,她的幾次戀愛和這次婚姻都有一個特點——都是在相處兩年半的時候結束的。此外,我也知道她兩歲半時媽媽和爸爸離婚,而她跟了爸爸。

這顯然是一種輪回,是她自己在潛意識的驅使下不斷重複兩歲半時被媽媽“拋棄”的痛苦經曆。我指出了這一點,並明確告訴她,這是她的潛意識主動追求的結果。

同時,主持這個課程的老師也給她做了一次治療。當天晚上,她便做了這個夢,醒來後她沒有動彈,保持剛醒來時的姿勢不動,讓夢中的這些情節一個個地在腦海中進行自由聯想。通過這個辦法,她很快明白了這個夢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