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夢見死亡:學會適應充滿無力感的現實(3)(1 / 3)

後來,Wing給我的信也驗證了這一點,她寫道:“對她(奶奶)來說,安詳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可能是好事,隻是我對生與死未能看透。”

她的意識是沒有參透生與死,但她的潛意識可能已經做到了,並試圖通過這個夢來指引她。

死亡是大自然的規律。

做這個夢時,Wing的奶奶已去世一年。她在信中說,奶奶去年初病了,就在大家以為病差不多治好的時候,奶奶一天在睡夢中突然去世,當時沒有一個親人在場。

奶奶已經是高齡,而且睡夢中去世意味著沒有什麼痛苦,這算是非常好的死亡方式了。

然而,活著的親人不會這麼想。麵對這種情況,我們會產生極度的懊悔,並忍不住想:“如果我當時在場,並做了什麼事情,親人就不會死了。”

這當然是一種妄想,因為當死亡逼近的時候,我們能做的事並不是很多,隻能是陪伴,陪伴親人走過生命的最後一程。

但單純的陪伴是非常難受的。自戀的我們總以為,我們有能力,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阻止死亡的發生。

譬如,當親人患上癌症等不治之症時,我們拚命地帶親人做各種治療,甚至不惜傾家蕩產。但是,我們其實知道,這些昂貴的治療很多時候並沒有什麼效果,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活著的人好受一點,“畢竟,我們盡了力”。我們會這樣想,並認為這才是愛的表現。

這是愛的表達方式之一,也是自戀的表達方式之一。我們懼怕死亡,我們內心中自以為自己是強大的,甚至可以強大到抵抗死亡。但是,死亡是大自然的規律,是不可避免的事實,是我們必須加以尊重的力量。我們應學會坦然地麵對一些不可逆轉的死亡。

內疚常源自幻覺

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親人去世時,他們會教會我們一種態度。假如你能在最後一刻趕到,那麼即將去世的親人會用相當坦然的態度對你說:“我要走了,你們要好好活下去。”

前文提過,這種最後時刻的祝福至關重要,它會讓活著的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親人的死亡沒有那麼可怕。

更重要的是,這種最後時刻的祝福,會打斷我們最常見的兩種幻想:第一,我如果做了什麼,親人就不會死;第二,親人好孤單,希望我去陪伴他。因為第一種幻想,我們會產生內疚;因為第二種幻想,我們會產生或輕或重的自殺傾向。

這不是一個噩夢

Wing沒有聆聽到摯愛的奶奶最後時刻的祝福,這讓她也產生了幻覺,隻是比較輕微,這可以從她的信裏看出來。“我覺得她太孤單,不舍得她離開。”她寫道。

至於這個夢,在我看來,就是奶奶完成了臨死前對孫女的祝福,隻不過是在夢中完成的。

黑色的湖水,Wing已經明白,這意味著靈魂之湖。她呼喚奶奶,但不僅奶奶出現了,還出現了許許多多的陌生人。這仿佛在說,奶奶並不孤單,奶奶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那是她的年齡、她的人生勢必將進入的階段。奶奶拉住她的手,也仿佛是在安慰她,告訴她不必自責。

夢的細節還欠缺一些,所以不能就夢做太詳細的解讀。但就Wing的文字風格,以及其中透露的情緒而言,這應該不是一個噩夢。

不過,既然Wing信中沒有透露奶奶有沒有對她說最後的祝福,我建議她自己試著完成一下。

譬如,重新想象整個夢的畫麵,但在最後,想象奶奶對自己說:“好孫女,我來到了我該來的地方,你要好好地在你該在的地方活著,奶奶祝福你,祝福你的小家庭幸福美滿。”

十條建議

這篇文章發表後,我收到了很多講類似的夢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