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致勝絕招——與上司、同事、下屬雙贏的藝術(4)(1 / 3)

老子說:“盡力照顧別人,我自己也就更為充實;盡力給予別人,我自己反而更豐富。”這就需要至誠,以最完美的德來輔佐這個最崇高的誠,使它感人至深。他人有恩德於我,雖是一碗飯的施惠,也不能忘記;我有恩德於他人,雖是救死之恩也不能企望報答,也不能向他人提及,也不希望回報。這也就是古代聖人所說:“施恩德於人不望回報,受到他人施的恩惠千萬不能忘記”。所以古人在不企望雙贏的時刻卻達到了雙贏。而現代人對雙贏執著於明確的理念,並努力使人相信:若能幫助他達成夢想,對對方也會是最有利的。然而,倘若你期望別人接受這套說法,請牢記下麵這句話:“人會為了他們自己的理由去信服,而不會為了他人的說法去信服。”所以努力關照你的同事,讓他比自己更好。並讓他們相信,你當然希望所有工作夥伴都能全心全意、熱切地朝共創事業的方向邁進。

知識經濟的新時代已來臨,你無法把一切信息握在手中。在此情況下,隻有與同事合作,熱愛並關心同事,讓每個人都享受成功的機會,那麼,你的機會和地位也隨之大幅提高。這樣,你最初的雙贏理念才有可能得以實現。

三、天下殊途而同歸——與下屬雙贏的藝術

1.上司搭台,下屬唱戲

社會生活中,許多事情並不都是領導者自己去完成,而是由自己的下屬去幹,因此,如何利用下屬實現雙贏,轉化其力量以取得好的效果,讓上下都有成就感則是上司的主要工作,作為上司,在借助下屬完成自己的事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去做:

①讓下屬自己去麵對當下屬由於無法對付某個問題而感到苦惱時,身為上司者不妨以個人的經驗而提供下屬一些方法。然而,許多時候,情況往往在開始時便弄巧成拙,變了質;上司雖想用溫和的方式傳達給下屬,但是語氣上如果都隱含命令的意味,那麼下屬表麵上也許接受,心裏卻未必服氣。因此,這一點必須特別注意。要知道,當下屬因為不知如何做而感到悶悶不樂的時候,上司如果趁機在一旁幹預,對於下屬而言,或許意味對他們不信任。

在此情況下,我們不妨對下屬表示:“如果是我,我將這麼做……,你呢?”以類似的做法來指導下屬,不但可保持自己的立場,也可將意見自然地傳達給下屬。甚至下屬極可能會認為上司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這樣,上司說服的目的便達到了。

如果硬是規定下屬必須按照自己所示的方法去做,那麼下屬除了服從以外,便毫無選擇可言。

其次,對下屬而言,隻要服從上司的指示,自己根本不必花腦筋思考,反倒輕鬆。

然而,事實上,上司直接表示自己的方法,畢竟無法讓下屬真正學到工作的實際技巧。

如果上司能夠指出多種方法,讓下屬自己有機會加以思考,下屬一方麵會認為上司是給自己麵子,另一方麵則將提高對上司的信賴感。

此外,在教導工作時,有時也可稍加改變說話的方法及語氣。例如可強調:先考慮對方的立場,讓對方了解我們的利益,也就是他們的利益。如此指導工作就可事半功倍。

大家知道講課與演講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在大學講課,主要任務在於傳授知識,隻要有知識,人人均可以上講台。然而,演講則不然,為了使自己的思想能與聽眾溝通,必須“製造”刺激。換言之,就是在他們想學習的心態上點燃學習的火花。

在交往中“講話和談話”並不困難,但是要讓對方理解則不容易。就是說,要讓對方用耳傾聽並不難,要讓對方用心思考則不是易事。在教導他人時,必須劃清此兩者的差異,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當下屬有過失時,無法將前述二者劃分清楚的上司,便會一味地想把自己的知識告訴對方。例如向他們指出:過失的原因在於此時此地發生此事,經由某作用,而產生某影響,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做。如此就變成講課了。話雖然進入對方腦中,但卻不是對方切身需要的東西,因此無法吸收,甚至容易將之遺忘。

所以,最好明確指示其過失所在,但暫時不必教導該如何做、如何防患於未然,以及如何追蹤過失等方法,讓對方有自我思考的餘地。而當對方能自己思考,卻又無技可施時,自然會發問:“這裏該怎麼辦?”此時再給予適當的意見。才是最合乎實際的教導方法。

許多身為上司者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希望以最簡單的方式將知識傳達給下屬,而不讓下屬自己去思考。如此將無法培養出優秀的下屬。這是上司必須深予警惕的一環。

②給下屬表現的機會有家電腦公司業務經理陳先生,奉派到國外出差10天。陳先生平時做事就很仔細,什麼事都親自下命令,並一一驗收成果。雖然他手下有好幾個人,但他從不將有責任性的工作交給他們做,因為陳先生認為:“他們做事沒有效率。”

就因為這樣,很難想象他不在這10天,公司裏會發生什麼事。

陳經理將出差前能處理的事全部處理完,並將在這10天裏可能發生的事都寫在筆記本上,然後才動身出國。但因工作上遇到一些問題,所以原本打算停留10天的行程,隻好延長到一個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