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戒除導致失敗的品質(1)(1 / 3)

每個人身上都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如果不剔除掉,就有可那使我們養成為各種不好的品質,如依賴、懶惰、虛榮、嫉妒等等,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在生活中有些不好的言行時,一定要努力改正,不要放縱自己,否則,那些惡劣的品質會使你失去成功的機會,也會使人們鄙視你,遠離你。

克服依賴,上帝隻拯救能夠自救的人

人生終究是自己的,不管是命運還是事業,都要靠自己去創造或改變。

古人曾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時候,隻有依靠他人的幫助,我們才能取得事業上的成功,或是度過一個危機。可見,偶爾的依靠是有必要的,但是,有的人卻有嚴重的依賴心理,他們無論幹什麼,都依賴別人,如在工作中,稍微遇到難題,就會把手伸向上司或同事,希望得到他們的幫助。誠然,隻要我們向某人表示出希望得到對方的幫助時,對方都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手,扶我們一把。

然而,長期地過分地依賴著他人,並不是一件幸運的事情,當我們事事依賴他人時,我們遇到困難就會感覺到自己沒有能力應付,也不願意自己找方法去克服,隻是一味地期盼能得到貴人相助,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就會使周圍的人討厭,也影響自己事業的成功。而生活中那些成功者,大多是不依賴他人,有獨立思想的人。

在商界流傳著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1992年的春天,有個滿腦子發財夢的年輕小夥子,隻身來到大城市裏尋找工作,期望能在這個充滿機遇的都市裏實現自己的夢想。他以為可以很快地找到輕鬆又高薪的工作,但事實不然,他一再地受挫,不僅連麵談的機會都沒有,最後連帶來的盤纏都用完了,隻能露宿街頭的他,在某個寒冷的夜晚,一個人蜷縮在人行道上打盹,落魄而邋遢的模樣一如街角的乞丐。

這時,有個路過的婦人同情地丟給了他一塊錢鈔票,當他準備伸手撿起來時,沒想到身邊一個擦皮鞋的女孩,居然搶先一步撿起了這張鈔票。男孩一看,氣呼呼地喊道:“這是我的!”沒想到女孩回到原位,完全不理會他的怒罵。隻見男孩生氣地站了起來,與女孩爭執,女孩一副義正詞嚴的樣子,質問說:“你憑什麼拿這個錢?那位婦人為什麼要給你錢?難道你是……乞丐嗎?”這時,女孩冷笑了一聲,斜睨著他,又說:“這樣吧,如果你承認自己是乞丐,我就還你這一塊錢。”“我是乞丐?我怎麼會是乞丐?”男孩認為女孩故意在嘲諷他,為了捍衛尊嚴,他隻有選擇放棄。然而,當他準備轉身離開時,女孩子卻叫住了他:“我知道你已經餓壞了,我和你商量,我借給你這個位置10分鍾,這10分鍾內你所賺的錢,全部都歸你,好不好?”男孩回頭看了看女孩,以為她又想玩什麼花招,卻見女孩滿臉誠懇地說:“我是說真的,接受我的建議吧!這個接受和這一塊錢不同,因為,一個是‘施舍’,一個是‘靠自己的力量’。”男孩聽後,心頭一震:“我要靠自己的力量掙錢!”於是,10分鍾時間他賺得了三塊錢,雖然隻有三塊錢,但是用它買來的兩塊麵包,滋味卻是前所未有的。狼吞虎咽吃完兩塊麵包之後,男孩吞吞吐吐地向女孩提出了一個請求:“能不能……你能不能再幫幫我,幫我買一套擦皮鞋的工具……我也想擦皮鞋。”可愛的女孩笑了笑,接著也點了點頭。

第二天,擦皮鞋的女孩身邊又多了一個擦皮鞋的男孩。幾年之後,人們再見到這對擦鞋匠時,他們不僅成了夫妻,更是一家皮鞋公司的老板和老板娘。

從這個真實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人生終究是自己的,不管是命運還是事業,都要靠自己去創造或改變。社會上,很多人之所以比別人更成功,就是因為他們抱著靠人不如靠己的信念,才一步步把事業做大的。

不過,在生活中要徹底擺脫心理依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們可以嚐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麵去做:

1.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

當我們具有獨立自主的意識時,就會事事擺脫對別人的依賴,包括心理上的依賴,就能自己替自己做主;就能意識到求人不如求己。

2.徹底根除身上的惰性。惰性是我們產生依賴心理的根源。要消除依賴心理,首先就要消滅身上的惰性,這就要求我們有了想法就要立即行動,不要拖延;有了困難要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坐等“貴人”來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