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此人同那家人打了一年多的官司,因為負債過多,不想活了。於是就先服了毒藥,他知道尤翁家富有,想敲詐一筆,結果尤翁沒吃他那一套,沒傻乎乎地當了他的發泄對象,他於是就轉移到了另外一家。
事後有人問尤翁,為什麼能夠事先知情而容忍他。尤翁回答說:“凡無理來挑釁的人,一定有所依仗。如果在小事上不忍耐,那麼災禍就會立刻到來了。”
人們聽了這話都很佩服尤翁的見識。
在社會上,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某人情緒激動地大吵大鬧,某人因為無法忍受他人不禮貌的言行而大打出手,某人因為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而暴跳如雷,每當這個時候,他的身邊總有人勸到:“忍忍吧,別把事情鬧大了,誰都收不了場”或是“忍住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這些勸解人的話的確是金玉良言,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有益的。同時,這些話也說明了“忍”的重要性。
自古以來,評價人的標準,隻要看一個人的涵養和行事的風格,就知是否可以成為可塑之才,是否有大將之風,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除了常識與能力之外,全視其能否將情緒操控得當。
別與人爭執,要有雅量
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在公眾場合,我們經常會看到有人為了某件事情爭吵,有時,我們自己也成為爭吵中雙方中的一個角色。不管為什麼事情爭吵,都容易給人留下負麵的印象,因此,不要凡事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也要多為別人著想,這樣才能很好地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下麵這個故事,應該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湯姆和愛麗絲是鄰居,但在最初,他們的關係並還和諧,原因是他們經常為一些小事情爭吵。
“你別再製造這可怕的噪音好不好?我的頭都要爆炸了!”
湯姆對著窗外大聲喊道。自打隔壁新鄰居開始每天早晨吊嗓子練聲起,他便整天心煩意亂,不得安寧。
“這個討厭的女人,為什麼不到別處大喊大叫呢?”他惱火地自言自語道,“或許我應該立刻從這個地方搬走。”
湯姆原先是一名軍官,退役後他渴望過上一種平靜安逸的生活來頤養天年。他特地選擇了街區邊緣隻有孤零零兩座房子的地方安了家。可這會兒,隔壁那座房子裏卻搬來了一個歌劇演員。
湯姆在心中默默地數著數字,等著敲門聲的到來。
“砰”他趕緊打開前門,愛麗絲已雙手叉腰站在門口,瞪著雙眼怒視著他。
“你這個老頑童,就不能停止你的惡作劇嗎?我才剛搬來兩周,你每天都大叫大嚷地幹擾我練聲,我對你的行為已忍無可忍了!”
“是嗎?你倒是惡人先告狀!你的聲音太可怕了,我寧願聽大街上的噪音!”
“如果你耳朵那麼嬌嫩,為什麼不到別處去消磨一個小時呢?比如去釣魚、去喝酒、去遊泳,總之去做什麼都可以。我住這兒,就要在這兒唱。即使是‘噪音’,你也必須習慣!”說完,她甩頭就走。
湯姆覺得愛麗絲的話有點道理。第二天,他便真的按照愛麗絲的建議去做了。
第三天清晨,湯姆被門鈴吵醒了,他瞅了一眼床邊的鬧鍾,才6點半鍾。
愛麗絲站在門口,手裏端著一盤自製的烤麵包,遞給湯姆說:“我們訂個停戰協議,好嗎?你隻要每天給我l小時、我保證你再也不用扯著嗓子大喊大叫了。”為了使湯姆不至於敏感,她又問道“你過去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什麼,哦,我想是釣魚吧。你問這幹什麼?”
“我有個建議,你教我釣魚,我教你唱歌劇。”
“如果我說不想學歌劇呢?”
“那我也不學釣魚。其實,這隻不過是—種增進鄰裏關係的方式。”
愛麗絲說完,憤憤不平地走了。
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愛麗絲來請湯姆共進早餐,湯姆以有許多事要做,草率地拒絕了她。湯姆關門時,看到愛麗絲臉上難堪的神色,他突然感到自己很不應該。
過了會兒,敲門聲又響了。
“對不起,再次打攪你,湯姆先生,這小家夥遇到了麻煩,她找不到回家的路。”愛麗絲說著,低頭看了看身邊大約五歲的小女孩。
湯姆彎下腰,輕輕地撫摸著小女孩因抽泣而顫抖的小肩膀說:“小寶貝,你別怕,我們會幫你找到媽媽的。”隨後問清了她的家庭住址,給當警察的朋友打個電話,很快便把小女孩送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