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算計得越多,快樂越少;計較得越少,快樂越多(1)(1 / 3)

忙於算計而不是精於算計的人,總是想得到更多。但是算計來算計去,回過頭來才發現,因為自己的貪婪,而把目前所有的一切都遺失了,這裏當然也包括了快樂。而接下來的你,除了痛苦和氣憤,也隻剩下來不斷陷入繼續算計,繼續得到,繼續遺失的惡性循環當中。

第一節用錢能換來快樂嗎?

人們在不停地關注物質生活的同時,也應該重視起我們的精神世界。隻要高高興興,我們的精神世界就會更加充實,更加健全。這時,太多的壓抑和不快,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心底消失。

金錢是什麼?

在一次拍賣會上,有兩棟麵積相同,格局一樣的別墅竟拍出了兩種差距非常大的價格:最高的那棟別墅賣了1800萬,最低的那棟別墅賣了1200萬。而這其中的原因僅僅是1800萬的別墅可以看到窗前透徹的湖水,也就是說,相當一個窗戶大的風景畫可以賣到600萬!

用600萬享受一“窗戶”的湖光,可能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難以想象的。也正因如此,人們才把肯花600萬那部分的人叫做“成功人士”。隨著現實社會的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錢——就是獲得成功,構成快樂的最大因素,有了錢還有什麼事好氣的呢?

現在,如果給你一萬塊,讓你在一天之內花光,你會如何計劃?

可能有人會說:“我要買那件我天天上下班都能看到的,皮草商店櫥窗裏的貂皮。這件大衣迷得我不能自拔。”

可能還有人說:“用一萬塊買件大衣?這是一件多麼劃不來的事。特別是對於上下班都要擠公車的人來說,你總不至於穿它去和人擠吧?用這一萬塊錢,我們可以買很多全年穿的衣服,天天換著穿,那該多風光。”

也可能有人說:“我打算用這一萬塊,去迪斯尼樂園玩個痛快。”

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之所以沒有實現現在的願望,表麵看來,原因在於他們缺少這一萬塊錢;而實際原因是他們缺乏遠大的目標,或者說是一種足夠強大的動力。

一個遠大的目標往往會引發一場人生的“核聚變”,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強大動力。在我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是夢想,但最珍貴的卻是動力。

相信每個人都夢想過“發財”。不過夢想歸夢想,促使你為“發財”做出行動的還是你的動力。所以說,不論有錢沒有錢,當你夢想實現時,讓你快樂的表麵因素可能是這個結果,但,真正讓你得到這個結果的,卻是你的行動和在背後一直默默支持你的動力。

有些人沒錢,他們依然很快樂,因為他們正在朝著“有錢”這一目標奮鬥。每一次前進和收獲,都是他們快樂的源泉。還有一些人也沒錢,他們雖然有“發財”的夢想,但卻沒有去實現他的“動力”。他們今天可能會迫切地想得到一棟房子,明天可能會想什麼時候弄輛跑車,隨著自己內心深處渴望的越來越多,但現實又讓他們一無所依。這樣的人隻能為“錢”所困,因為沒有了動力的夢想,就相當於空想。

對於那些有錢的人來說,他們的日子過得或許很舒服,但他們的人生也不見得有多快樂。因為豐衣足食,很容易使他們缺乏夢想,而沒有夢想和動力的人生,我不知道還會有多少意義。

所以說,錢——它讓人快樂的真正原因並不在於它會換取多少物質享受,而是在於它往往是支持人生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把錢當做一條補充快樂的“魚”,倒不如把它當成這條魚的“誘餌”。

別讓錢壓累你一生!

窮人看到富人心裏難免會不平衡,在大多數的窮人眼裏,富人都很幸福。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有這麼一位富翁,他有房子有地還有很多女人,他那萬畝良田一年的收成和租金就足夠他們一家子躺在家裏吃香喝辣的了。但是,這個富翁的日子過得卻並不開心。在他家高牆之外的一棟小木房裏,住著一對快樂的窮人夫婦,每天都有說有笑的,仿佛有樂不完的事。但實際上,這兩口子的日子過得是相當拮據。

聽著窮鄰居每天都能傳到耳朵裏的歡快歌聲,這個富翁心裏極度不平衡。富翁經常對自己的老婆們說:“我有那麼多錢,卻有發不完的愁,而我們的這對窮鄰居卻有樂不完的事,怎麼我這個富翁反倒沒有這些窮鬼開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