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算計得越多,快樂越少;計較得越少,快樂越多(2)(1 / 3)

周建國的快樂並不是全都來自他的良好心態,其實,是他的“發現”技能在幫助自己發掘出更多的快樂。

比如,周建國已經找到了新工作的優勢。他發現,在原來的公司裏頂替他的那個司機,日子過得還不如現在的他。生活不一定非要大起大落,波濤洶湧,過得平淡點兒,其實挺好的,因為,細水長流才會更有味道。這就是五十知天命的周建國的快樂源泉,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體會和回味的簡單的生活真諦。

人人都說富有富的活法,窮有窮的過法。同樣的,富有自己的快樂,窮也有自己的快樂。快樂和金錢其實沒有任何直接關係,但痛苦卻跟金錢息息相關。

第三節學會知足,為快樂留點空間

粗茶淡飯不一定不香,布衣草屋也不一定就是貧苦。隻要能聽見發自內心真正的聲音,過那種自己喜歡過的生活,就可以用快樂的心態,在享受平淡生活的過程中天長地久,在平常日子中欣賞花好月圓。

學會知足,才能讓自己活得更輕鬆,過得更瀟灑,這就是所有幸福和快樂的源泉!永遠不知足的人,在利益麵前是永無止境的。一味地去滿足個人欲望的人,後果之所以是可悲的,那是因為,這些人還不明白客觀方麵的戈壁是不可逾越的,這是一種失去理智的行為,也是快樂生活離其越來越遠,乃至徹底消逝的主要因素。

在一個小鎮上,有家五金店,店裏的生意一直很不錯。這家五金店的掌櫃的從事這行,已經20年了。不過,他還是不太會弄會計的業務,從來不知道用賬簿,隻是把支票放在一個黃色的信封裏,把鈔票放在煙盒裏,把快要到期的賬單,放在文件本裏。

一天,在外學會計的兒子回到家裏,看到桌子上堆放著亂七八糟的賬單,皺起眉頭對他爸爸說:“老爹,不如我幫你做個最常用的記賬係統吧,你這樣亂堆亂放很難核算成本和利潤啊!”

父親卻搖了搖頭對兒子說道:“我心裏就像明鏡似的,清楚得很呢!你爺爺是個種地的,他去世後,隻給我留下一條褲子和一雙舊鞋。後來我來到了這個城市,經過幾年的打拚,終於開起了這家店,後來跟你媽生了你哥兒仨。現在,你們三個都學業有成,有個不錯的發展前景。我和你媽又住在這麼寬敞的房子裏,還有,買了兩輛轎車。現在,你爹我不欠別人一分錢。你想想看,除去那條工褲和那雙鞋,現在剩下來的這些,不都是利潤嗎?”

知足的人從來不做非分之想。對於這些人來說,健康就是福,平安便是幸。

知足的人自有知足人的快樂,為什麼還要去管別人如何看待呢?不過,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人恰恰相反,他們總是喜歡跟周圍的人比來比去,結果越比越氣,越比越煩惱,此時的快樂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究其原因,其實就是忘了知足。

小麗的心情一直不好,對待周圍的人和事都特別易怒。她已沒有心思按部就班地工作,總是為了沒被評上職稱而憤憤不平,為了上司不重視她的工作業績而怨氣衝天,為了集資的樓層地點不好而懊惱,為了能力不如自己的同事獲得獎勵而發火,為了年底快到手的獎金卻沒有發下來而牢騷滿腹。

她總覺得往往自己需要什麼,生活就偏偏不會給她什麼,大家也都在疏遠她,就好像她是一顆隨時都要爆炸的“牢騷炸彈”。

她的好友薇薇實在看不下去了。有一天在薇薇的家中,薇薇開導她說:“我知道你一心要做一個強者。但是,你知不知道,咱們的老板,當他還是一名普通工人的時候,天天下班後,會把所有同事的自行車都擦得鋥亮;有好幾次分房,老板都把好樓層讓給了別人;就是現在當上單位的一把手,年收入過千萬,他還是沒有高枕無憂,而是每天隻睡四個多鍾頭,抓緊一切空閑時間看書,從而提高自己。這些你都能夠做到嗎?如果做不到的話,那麼還是過你平常人該過的生活,做人要懂得知足。”

小麗把薇薇的話回味了好幾天,終於認識到了知足就是一種快樂。自此,她調整了自己的心態,開始懂得重新對待生活。

你是怎樣的一個人,就過怎樣的日子,知足者常快樂。強者之所以能夠成為強者,恰恰是因為他們能夠坦然麵對奮鬥過程中的辛苦。如果你耐不住這個重要的過程,就不要天天幻想著什麼時候天上會掉下來個餡餅,更不要怨天尤人,讓煩惱像病毒一樣,永遠糾纏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