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樣的。人生的80%操關於你的“生活態度”。如果有人發現自己有“到某個時候我可就樂了”這樣的心態,那麼,你最好努力將其改成,讓自己此時此刻就能享受到滿足感。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盡情享受眼前快樂的時光,別再浪費精力去為了過去或者未來那虛構的理想。一切情緒之中,最難得的便是善於珍惜眼前的每一時刻。
當你遭遇困難時,要依然能夠保持一份好心情。大多數人認為,隻要他們還在為某個問題苦思對策,或為某種抉擇猶豫不決,他們的心情就會無法避免地憤怒和恐慌。這種看法是在無形中降低了人們解決問題的能力,頹廢喪氣的心情也因而不必要地擴大了。人的一生總會有壓力,隻不過,當你身處在內的時候,每個人都有充分的自主權讓自己依舊過得滿足、健康,而且熱情地關懷他人。
一個人下定決心讓自己走出壓力而感到滿足,這就帶給他一種“知恩感恩的態度”。當你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某一事物上時,這個事物在你的腦海裏以及行動中所占的比重自然就會增強。你可以整天為不快樂而煩惱憂心,最後身心俱疲;你也可以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欣賞積極而肯定的事物上,趁著每天晚餐時間,與家人共同領受一種積極的力量:“今天發生了N件美好的事情……第一……”
“真希望我能快樂一點兒”這是出於一種常見的阿奚裏腳跟的作祟而引發的感慨。在這樣的弱點之下,“期望”的陰影會擋住幸福的感覺,變成一種難以改變的生活方式。當你的精力因為不斷地期望、惦記或是後悔而受到束縛,那就無異於放棄了實現夢想的機會。單是臨淵羨魚,終日坐待而不采取任何實際行動,任何人都將永遠停留在怨懟不滿之中。
這就像粘在捕蠅紙上的昆蟲一樣,你一次又一次地苦尋脫身之計不得。你越是無法接受從現狀中挑選可以滿足你的事物,你的不滿也會越來越持久,你的壓力則會越來越大。隨著壓力的增加,心情的低落,基於種種幻想之類的最常見的精神寄托也就越來越頻繁地地纏繞你。讓自己感到滿足,並不是一定意味著你就必須服從現狀的安排,接受非常差的生活。
實際上,正是因為讓自己享受到了滿足之後,你將會節省許許多多不必要的精力消耗,來從事更高層次的追求。反抗生活中本來就難以改變的現況,實在是一個不明智之舉。成長進步最佳的起始點是看重自己與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第二節與完美死磕的人,永遠快樂不起來
追求完美確實是一件好事,不過,如果追過了頭,反而會比不完美的效果更差。完美主義者在做事的過程中,總是力求不留缺憾,哪怕是一丁點兒無關緊要的細節,也不會輕易放過。這種人到頭來隻能變成易怒,易煩悶的人。因為所有人做的所有事,本就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完美主義者根本是在從一開始就在做一個不可能完成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