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趕路(1 / 3)

一九八六年春天的一個早晨,蔚蘭的天空中,幾團烏雲滾動著,時而遮住太陽,時而被太陽的光輝所驅散。

張繼紅下了火車來到縣城最繁華的地方——第二百貨商店的門前,向一位解放軍同誌打聽汽車客運站在哪裏?解放軍同誌打量一下張繼紅,反問道:

“您找客運站要到哪兒去呀?”

“到紅光鄉衛生院去。”

解放軍同誌看了看手表,說:“公共汽車早班車已經開了,下次車要等到下午一點鍾,如果您有急事的話,就乘我的車走吧。我的車上還有一位女同誌,她也是去紅光鄉的。”

張繼紅高興極了,便乘解放軍的汽車走了。

汽車跑了三個多小時,來到了紅光鄉地界,離紅光屯還有十裏路的十字路口上停下了。因為解放軍汽車是去執行任務的,不然的話就把他們送到紅光鄉。

張繼紅和另一個女同誌向解放軍同誌道謝後,目送汽車爬上了山粱,這才要走。張繼紅轉過身,見那位女同誌正在打掃身上的灰塵,就仔細打量起她來。這人二十三、四歲,中等個兒,不胖不瘦,長得很結實。園園的臉黑紅黑紅的,兩隻笑眯眯的大眼睛對人很親切。頭上的兩條短辮垂在肩上。身穿一套蘭色的棉布衣裳。腳上穿著一雙黑色的家做的布底鞋。肩上挎著一個黃色的背包,雖然背包已經褪色,有些發白了,但是還很幹淨、利落。這姑娘是紅光鄉紅光大隊第二生產隊的婦女隊長,她叫宋秀英。

宋秀英是去縣裏參加會議的,因為急於把會議精神傳達下去,剛散會就等不及下午的公共汽車了,於是搭乘解放軍的汽車趕路。一路上,她和張繼紅嘮得親親熱熱。

張繼紅拍打拍打身上的灰土,理了理衣服就拿起她由家裏帶來的那條短扁擔,把一個二十多斤重的旅行袋和三十多斤重的行李分別掛在小扁擔的兩端,挑起來說:

“小宋,咱們走吧!”

宋秀英兩眼盯住張繼紅沒動,心裏想:“這個醫生還真不簡單呢,看挑扁擔的架勢和咱山裏人差不多。”

張繼紅走了幾步,回頭看看宋秀英還在呆呆地看著她。就停住了腳步咯咯地笑起來:“怎麼不走呢?啊?你要看看我能不能挑動啊!沒問題,挑這幅擔子走個十幾裏路不用歇腳。快走吧小宋,我真想一下子就飛到紅光鄉衛生院。

“別急嗎,張大夫,路得一步一步地走。”宋秀英嘴裏是這麼說,但她心裏也是急於趕路,恨不能一下跑回生產隊,一口氣把縣裏的指示說給他們。她上前拉住張繼紅的扁擔,笑了笑說:“你們當大夫的很少挑過扁擔,別壓壞了,還有十裏山路呢!再說你剛到我們這兒來,本應該用車接你。我們沒用車接你,讓你自已挑著行李進村,使我們多不好意思啊!來,放下,咱倆分開拿。”

張繼紅手扶著扁擔繼續往前走,轉頭看了看宋秀英,說:“我己經是紅光鄉的人了,怎麼還把我和你們分開呢?”

兩個人都咯咯地笑起來。

由於宋秀英非要幫助張繼紅拿一件不可,張繼紅就不得不把擔子分開,把旅行袋交給宋秀英,自已背起了行李。宋秀英把小扁擔插到旅行袋的帶子中間,擔在肩上,說;

“這還像點兒樣子,哎?張大夫,你從省醫院調到我們這兒來,怎麼沒人送也沒人接呢?最起碼我們縣衛生局應該來人送你。衛生局要是抽不出人來,咱們衛生院也應該去人接你呀。”

張繼紅笑了笑說:“我也不是三歲小孩子找不到路。”

宋秀英用責備的口氣說:“路倒是能找到,不過上級領導不該這樣做。一會兒到了衛生院我去問問劉支書,為什麼對新來的同誌這麼不熱情!”

張繼紅輕輕地拍一下宋秀英的肩膀,咯咯地笑起來。宋秀英不服氣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