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儀文書是人際交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一種利用書麵文字來表達語言的形式。它起到口頭語言無法或不便表達的作用與效果。
禮儀文書主要包括有:書信、便箋、請柬、婚壽節慶祝辭、楹聯、匾文、吊唁類文書、商務文書、電報、電子郵件等。
一、書信
書信是一種應用最廣泛、受眾最多的文書形式,也是最便捷、最能交流思想和包容量大的通訊方式,男女老小,不同國籍和不同民族的人群都完全適用。書信由信封和信箋兩部分組成。
(一)書信格式
1.信封寫法
(1)郵政編碼是六位,要填寫正確,如不能確實查得村鎮郵編號,最少落實到縣區。
(2)寫清省、市、縣(區)鄉(鎮)村名。寫上寄信人的詳細地址,加上姓名。即使是關係密切的人也要寫上詳細地址,而不能寫“內詳”或一個大地名(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因為萬一收信人地址變動,郵局就難以準確地將信件退回給寄信人。
(3)收信人的稱謂。信封實際上是給郵局派寄或單位收發的人看的,因此,收信人的姓名必須是全稱,而不能省略。姓名後的稱謂一般用“先生”“小姐”“女士”“同誌”之類的通用稱呼,也有與收信人之間關係的稱謂,如爺爺、爸爸或職務等。
此外,信封字跡一定要工整清晰,一般用鋼筆、毛筆、圓珠筆書寫,不能用容易擦去塗改的鉛筆書寫。切忌用紅色墨水書寫,因為紅色代表絕交。
2.內文寫法內文的基本結構:一般分為台頭、啟辭、正文、敬辭、署名、日期等六部分。
(1)台頭。就是對收信人的稱呼,要單獨成行,頂格書寫。按平時對收信人的稱謂寫下即可。用紙要方正幹淨,書寫要工整美觀,層次清楚。不要有殘缺,最好用專用紙。要正確運用標點符號,避免出現錯別字、語句不通順問題。
(2)啟辭。也就是開場白,一般是用來寒暄或客套的,如果是複信,也用來說明來函已經收到。
(3)正文。是書信的主體部分,即寫信人對收信人要說的話。一般說來,要先寫與對方有關的事,比如問問他的近況或回答他來信問及的事項,這樣表示關切、敬意或謝意;然後再談自己的事,比如自己的近況、來信的目的或請求幫忙的事等等。如果在寫完信後,發現中間對某件事說得不夠明白或少說了一點,可以後麵用“補”“又及”“另”等字樣,以作補充。
(4)敬辭。就是在正文結尾時寫一句表示祝願、祝福或敬意的短語,如“即頌近安”,“此致敬禮”等。敬辭在格式上有兩種習慣性寫法:一是在正文結尾處另起一行空兩格寫“此致”(或“即頌”),再下轉一行頂格或空兩格寫“敬禮”(或“近安”);二是正文結尾後另起一行空兩格寫“安好”“平安”之類,不分兩行,一行即可。
(5)署名。應寫在正文結尾後的右下方的稱呼,如“哥”“姐”“弟”“兒”等,再寫上自己的名字(不用姓氏,甚至可用小名)。如果是寫給不熟識的人,一定要寫上全名。
(6)啟稟詞。在名字的後麵,也可加上啟稟詞,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啟稟詞與名字之間空一格。
常用的啟稟詞如:對長輩:叩、叩上、拜上、自拜、叩稟、稟告對平輩:謹啟、頓首、鞠啟、親筆、上對晚輩:字、示、諭、手白。
(7)日期。在署名的下方寫上年月日。年、月、日雖然與信無關,但一定要有,表明信件所寫的日時,既利於保存和日後查對,也利於收信人了解寫信人一些與時間相關的想法。在日期後麵,還可加上寫信時所處的地點、氛圍等,如“於途中”“深夜”於北京等。
(8)信函中的常用啟辭。客套語喜接來函,欣慰異常。久不通函,甚以為念。
頃接手示,如同謀麵。
思念語分手多日,殊深馳係。故人念切,夢寐神馳。別來良久,甚以為懷。
欽佩語喜接誨教,甚解朦意。謹承教誨,頓覺祛塵。先生德高望重,拜服至極。
問候語春風送暖,料想身心均健。尊恙大愈否?望善自珍重。重病新愈,望珍攝自重。
告白語合家老小安好如常,勿念。賤軀安健,春屬如常,聊可告慰。賤體安康,可請勿念。
祝賀語欣聞……聊表賀意。頃聞吉音,恭賀嘉事吉禮。
歉意語惠書早悉,拘於瑣務,未即奉答為歉。因事紛繁,所托之事尚未完成,甚歉。
感謝語承蒙存問,不勝感激。承蒙不吝賜教,獲益良多。
請教語冒昧相求,若蒙賜教,不勝感念。今有拙作幼稚,懇請大力斧正。
(9)信函中的常用敬辭。請示上級或領導妥否;請批複;並請函複;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