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錯把麵子當尊嚴(1 / 3)

什麼是尊嚴?什麼是麵子?那些虛偽的人們總是口口聲聲地稱自己要活得有尊嚴,其實他們過分看重麵子的行為就是一種虛偽的表現。尊嚴神聖不可侵犯,麵子怎麼能與之相提並論呢?為什麼有那麼多人不懂得尊嚴為何物,錯把麵子當尊嚴?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分清尊嚴與麵子的是非問題。

1.有麵子就有尊嚴

人之相處,喜歡講麵子。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在人們的心目中,麵子就是尊嚴的代名詞,是萬萬丟不得的。

家財萬貫、高高在上、才華橫溢、資曆不淺,稱為有麵子;遇到困難、犯了錯誤、受到打擊、遭受汙辱,稱為丟麵子;囊中羞澀卻硬要做人,為撐麵子;遭受嘲弄卻強奪光彩,為爭麵子;心中有話卻難以啟齒,為愛麵子;不願作為卻勉強為之,為給麵子;貴人光臨而蓬蓽增輝,為賞麵子……麵子,在人們的心裏實在是太重要了。丟失了麵子,就丟失了光榮,失去了光彩,矮了身份,感到臉上無光,心中無味,就沒有了尊嚴。

人們總是把麵子等同於尊嚴。其實,這是兩個容易混淆卻又不能等同的概念。尊嚴是給自己的又是自己給的,而麵子卻要看別人給不給。有權有錢的人即使沒有尊嚴,也同樣能掙到麵子,而拚命維護尊嚴的人,別人卻不一定給麵子。

其實,隻要認真思考一下,就不難發現,麵子隻不過是一種表麵的虛榮,是虛假的體麵,是異化的尊嚴。講究尊嚴不能依賴於麵子,而應依賴於人格,隻有塑造高尚的人格,才能樹立起人的尊嚴,因為人格是道德品質的體現。

你財源茂盛,不可忘記誠實信用;你滿腹詩書,不可忘記山外有山;你資深望重,不可忘記後生可畏;你家境貧寒,應當奮發圖強;你才疏學淺,應當刻苦鑽研;你身為平民,應當勇猛精進;你身居官位,不可忘記肩上責任;你遭受挫折,應當思過求新。

人不應該為謀求表麵的虛榮操神,不應該為心理失衡煩惱。通觀世界,千姿百態。廟堂之高,江湖之遠,各有所長,亦有所短;鷹擊長空,虎踞深山,各有所強,亦有所弱;官場得誌,商海得意,各有所利,亦有所弊。何不取長補短,以強製弱,趨利避害。這樣,你才能塑造出一個良好的人格形象,從而維護自身的崇高尊嚴。

有一個人,常因感到沒麵子而心情不好,便去找一位大師請教。大師說:“當你再感到沒麵子的時候,就往口袋裏放一個雞蛋,但要保護它不被打破而且必須時時隨身攜帶。一個月後再來找我,我自然會告訴你答案。”

這個人按照大師的話去做了,時刻都小心翼翼地,生怕雞蛋打碎了。可是,放在口袋中的雞蛋沒過幾天就變質發臭了,散發出極難聞的氣味,別人見了他就躲,連他自己也難以忍受那種氣味了。

一個月之後,再見到大師時,大師說:“其實你口袋中的雞蛋已然告訴了你答案,你越在意麵子越放不下麵子,麵子就會像這個雞蛋一樣變質發臭,最後你自己都難以忍受。”

大師又對他說:“以後,倘若你做了捍衛尊嚴的事,就往口袋裏放一塊金子,一個月後再來見我,我便會告訴你尊嚴和麵子究竟有何區別。”

這人也按大師的去做了,但因清貧,即使做了捍衛尊嚴之事,他也沒有金子往口袋裏放。

一個月後再見到大師,這人顯得精神很愉快。大師問:“我知道你沒有金子往口袋放,可為什麼還這麼愉快?”這人答曰:“我感覺做人有了尊嚴就很愉快,至於有沒有金子放口袋裏已經不重要了。”

大師笑了:“這就是尊嚴和麵子的根本區別。尊嚴是做人的本質,會使心靈像金子一樣閃光,麵子隻是一種表象,若為麵子而虛偽地活著,時間一長,就像發臭的雞蛋,連自己都厭惡自己。”

事實就是如此,麵子隻是一種表麵現象,人不能隻為麵子而活,更多的是要維護自己的尊嚴。有麵子並不一定就有尊嚴,而有了尊嚴,就不會再去在乎麵子了。

有一次,某學校組織學生看電影,全校的人擠在電影院裏吵吵鬧鬧,一直到謝幕,學生開始往外湧的時候,有一個看起來很老的老太婆進去撿垃圾。人潮洶湧,卻給那人留了一條道,不為別的,學生都是怕那老太婆碰到自己,髒了自己的衣服。這時候,喧囂的電影院裏傳來兩聲“媽媽、媽媽”,喧鬧的人群靜止的看著聲音的來源,長的高大英俊的男孩子安靜的站在一個角落裏。

什麼是麵子?這是不是丟了麵子?這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挽回人們對自己和母親的尊敬?有時候尊嚴並不是麵子帶來的,而是自己給自己找來的!一個人的自尊才是最有力的麵子!中國有句古語“兒不嫌母醜”。母親再醜,母親再窮,母親對我們的愛也是無價的!做人可以被大多數虛偽的人認為自己沒有麵子,卻不能讓少數高尚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尊嚴!

好麵子和講尊嚴有時候表現出來的具體行動是很一致的,但仔細想想,好麵子通常是和虛榮心聯係很緊密的。

在吃飯上是最能體現中國人好麵子。發薪水之日,幾個好友出外小聚,餐後結賬時必然是一番你推我讓,人人競相打開荷包,掏出百元大鈔,大有不收其錢就跟服務生拚命之意。最後總會有一位真的猛士衝破其餘人的防線付了帳。此時,請的人必然會說:“這頓本來應該是我請的啊,下次一定得我出錢啊。”掏錢的人也肯定會說:“小意思,就應該我請啊。”出門散了以後,大多情形又會是這樣的,未掏鈔票的人仿佛感覺今天就是他的幸福日一樣,又蹭吃蹭喝了一頓,回去可以向老婆如數上交,好交差了啊。而那位猛士猶如流血又流淚的英雄一般,琢磨著自己在別的地方不突出,怎麼在這裏就成了先進了啊,還得盤算著怎樣編造能讓老婆滿意的謊言。

好麵子的人往往打著維護自己尊嚴的旗號,殊不知,講尊嚴是應該有很強的原則性的。好麵子和講尊嚴有時候是很難分辨的,但隻要我們堅持自己的原則,就一定不會幹傻事。

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在和那些有金錢,有地位的人打交道的時候,總會礙於麵子而屈就於他人,扭曲自己的尊嚴。

現實生活中,有一些人喜歡把麵子當成尊嚴,在他們心目中麵子是尊嚴的代名詞。有些人就把“尊嚴”當成“麵子”,其實真正的尊嚴和麵子並不是一回事,它們兩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雖然說有麵子的人很有尊嚴,但有麵子並不等於有尊嚴。

其實,“麵子”和尊嚴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中國人的“麵子”根本不能和“尊嚴”劃等號。麵子是外表的,尊嚴是內在的;麵子是讓別人看的,尊嚴是給自己留的;麵子講究的是抱團兒,尊嚴追求的是自我;麵子是隨時能放下的道具,尊嚴是永不毀滅的精神;麵子是皮,尊嚴卻是骨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麵子,麵子是需要維護的。尊嚴不等於麵子,但麵子裏飽含著尊嚴。麵子是淺層次心理需求,尊嚴則反映的是深層次的人格定位。西方在講究人權的基礎上非常重視尊重人,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有尊嚴,自然也都有一個麵子問題。我們不同,傳統文化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觀念,使很多人忽略了作為一個人所應該具有的尊嚴。麵子可以丟,但尊嚴卻不可侮。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對人權的理解依然有些茫然。我們似乎不知道,即使再卑微的人,也一樣是有人格和尊嚴的,而且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尊嚴。

中國人愛麵子,曾經讓初來乍到的西方人很是大驚小怪。是的,不一樣的國度,有不同的文化底蘊,中國人是很在乎麵子,如果一件事讓某人在實利上吃了虧,但卻有相應的精神上的好處,即有了麵子,那麼他大抵會高興的。反之也是一樣。如果丟了麵子,即使得了好處,這個人也不會高興。

中國人的麵子很重要,中國人對麵子的理解程度非常深刻,這種深刻的理解相信每個中國人都能夠體會到,不說別人就看看你自己的行為和做過的一些事情就明白了,不是說人不要尊嚴,隻是要分清何種才是真正的尊嚴,尊嚴不等於麵子。

但是,社會上許多人都會將“麵子”當成“尊嚴”來看待。通常就是麵子問題,不給麵子或沒麵子,經常會引起憤怒及衝突。許多人為了麵子常做些“打腫臉充胖子”的事,比如說買房子,其實沒有買房子的能力,還要去做,因為他認為這一切都與麵子,與尊嚴有關,心中盡管暗暗叫苦,臉上卻裝作一團春風。這就是人們錯誤地將麵子當作尊嚴來看待。

小王是一個貧困大學生,因為貧窮,所以他學習很努力,每學期都拿獎學金。為了給家裏減輕負擔,他要靠這些獎學金維持基本生活。有一次,獎學金剛發下來,室友們吆喝著要讓他請客吃飯,礙於情麵,他隻得答應下來。同寢室四人,再加一個平時玩得好的朋友,五個人浩浩蕩蕩去了餐廳。

他們每人點一盤菜,另加一個火鍋,還有一十來瓶啤酒。其實,小王真的不想浪費自己辛辛苦苦得來的獎學金,錢花完了,就意味著他以後的生活費很困難。但想到這幾個室友平時對自己挺關照的,就覺得自己有必要他們吃頓飯。

一餐下來,啤酒瓶橫七豎八地躺在飯桌上,熱氣已散的菜盤裏散落著沒有吃完的菜。小王想:“把這些菜打包回去,還可以當晚飯。”他正要去找塑料袋打包,抬頭看到正在等他的室友,小李皺了皺眉頭,手又收了回來,“還是算了吧,晚上回去被他們看到不好,還以為我小氣。”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如果不看自身的實際情況,最終隻能是百害而無一利。為擺闊氣大肆舉債購豪宅、高檔裝修以至被人每日追債至無處容身者有之;死要麵子裝富擺闊借錢請人吃大餐自己三餐涼水加饅頭艱難度日者有之;自吹自擂結果牛皮吹破被人逼著放血割肉還要強裝笑臉擺出一臉滿不在乎者有之……凡此種種,其實都是虛榮心做怪!錯把麵子當成了尊嚴。

許多時候,麵子和臉就像孿生兄弟,不分彼此,爭了臉,就有了麵子;同時,贏得了麵子,也就露了臉。許多時候,麵子和臉又涇渭分明,各司其職,卻往往要讓人生出迷惑;有人藏起臉來以麵子去做事,竟能一路暢通;有人厚著臉去乞討“給個麵子吧!”亦無往而不勝。因此,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對於麵子的理解和維護必然各不相同。粗魯之人髒話連篇方顯本色;文雅之人不小心帶出一句不潔之言便失了大麵子;普通百姓買菜時的斤斤計較那是善於理財,會過日子,“大款”階層偶爾露出涼鞋裏雪白襪子側麵的一丁點小洞麵對窺視者,隻好臉紅耳熱汗流浹背尷尬不知所雲;某人到處吹牛隨口許諾而從不兌現,照樣“朋友”多如過江之鯽且遊刃有餘。人貴有自知之明,不要命的人有之,但“不要臉”的超俗灑脫者卻少見。

中國人的麵子有很多層麵的內容,被人看得起叫有麵子,替人說話成功了叫有麵子,做事做成了同樣是有麵子……最重要的是,麵子是有等級的,不同等級的人,麵子的概念是不同的。麵子也是有運用範圍的,如果一個人的麵子可以遮住有權施加懲罰的人,那麼羞辱就不容易落到他的頭上。一般說來,等級高的人麵子大,遮蔽範圍大,等級低的人麵子小,遮蔽的範圍也小。無論麵子大小,隻要傷及麵子,總是令人難堪的事情,往往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不舒服。隻是這種羞辱性懲罰的運用,往往強化了人們的暴虐心態,隻要有機會,大家都樂於表演羞辱別人的鬧劇,或者觀看羞辱人的表演。

在我們源遠流長的曆史文化中,有一種東西叫“氣節”、“操守”。不飲盜泉之水是誌士的氣節,不受嗟來之食是廉者的骨氣。“不變心而從俗兮”,凍死迎風立,可殺而不可辱、可招不可誘、可棄不可慢,通俗地說就是“麵子”。中國人很在乎麵子,如果與權力喜結秦晉尤甚。隻可惜,官位不等同智慧,官威不等於尊嚴,一旦遭遇“趙公明元帥”,良心昧德行賤賣威儀嚴重陽痿。失去尊嚴的精神流浪漢,必“枉道而從勢,曲學而阿世”。

那麼,到底什麼是“尊嚴”呢?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一是尊貴莊嚴;二是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尊貴莊嚴,大多數人都稱不上。因此,人們常說的尊嚴應該是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那麼怎樣的身份和地位才是令人尊敬的呢?也許大多數人一看到身份與地位兩個詞時,便認為隻有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尊嚴。那就錯了。因此,我們須搞清楚什麼是身份與地位。

身份與地位是人的先天屬性,即隻要他(她)是一個人,他(她)就有身份與地位。至於他(她)的身份是什麼級別,他(她)的地位有多高,本質上與尊嚴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尊嚴是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但是身份的級別、地位的高低與可尊敬沒有本質的關係。而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是有尊嚴的前提,也是尊嚴地活著的象征。

如果說麵子是追求表麵的虛榮,為了獲得周圍人的讚揚而自慰情節的話,那麼尊嚴就是追求個人人格的獨立,為人類帶來心靈慰藉的崇高品質。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一個自尊的人同樣會重視別人的尊嚴。相反,一個死要麵子,視自尊為糞土的人,同樣具有踐踏別人尊嚴的傾向。

這就是為什麼奴才麵對主子的時候要顯示出十足的奴才相,而麵對周圍的人的時候就會搖身一變,變成另一幅樣子。

如果一位困難的大學生為籌學費而到街頭乞討,是否喪失了尊嚴呢?毛澤東曾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去調查,所以就不能對此做出判斷,但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分析。

如果哪位大學生真的是因為家貧而又求助無門,但又有強烈的求知欲望,以至放下麵子去街頭乞討學費。這種人是值得我們同情的,我們應該伸出雙手幫助他們。可在這裏為什麼沒有說他貶低身份去乞討呢?是因為貶低身份已經與尊嚴有聯係了。貶低身份就有點降低尊嚴的意思了,而降低尊嚴給人的感覺好像多少丟失了一點尊嚴。其實不然,我們所定義的喪失尊嚴是指損害了別人的利益而在人性的表現上打了折扣。而一個可憐的大學生,他隻是求助而並沒有損害別人的利益,他的行為並沒有構成尊嚴的喪失。而且隻要他是以大學生的身份去乞討,他就並沒有貶低自己的身份——他隻是一個需要幫助的大學生。有些人說這些大學生是乞討者,也隻不過是求助的另一種說法罷了,因為求助的另一種說法是乞討。如果硬要說他丟失了一些東西的話,也隻能說他隻是丟失了一些麵子。但麵子不等於尊嚴。由此就要問,難道大學生不可以求助嗎?這顯然是毫無道理的。我國古代就有不吃嗟來之食之說,而餓死的乞丐不也說明了乞討並不一定就會喪失尊嚴。再者,人家摩根(美國八大財團之一摩根財團的創始人)年輕時也乞討過,但摩根並沒有喪失自己的尊嚴。相反,正是因為他的骨氣而得到了“施舍”,後來得到了他嶽父的莊園主的賞識。現在很多人一聽到哪個大學生街頭乞討,就認為這個大學生為了金錢而喪失了尊嚴。這就說明我們還不夠實事求是。他沿街乞討隻能說明他丟失了麵子,並沒有喪失他做人的尊嚴。

當然,如果哪個大學生純粹是處於貪婪而去向眾人討要金錢,那他真的確實貶低了自己的身份——他變成了金錢的奴隸,欺騙了社會上的好心人、損害了眾人的利益,那麼他就喪失了尊嚴,也可以說他喪失了做人的道德。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雖無財產又無地位,且常是未莊人逗樂取笑的對象,但一旦有人傷了他的“尊嚴”(他認為是尊嚴就是尊嚴),他會盡力去挽留與維護。當阿Q被他人打敗時說“我就算被兒子打了”,雖然他得忍受肉體上的疼痛,但在“尊嚴”上卻勝利了。其實他維護的隻是他的麵子,阿Q的這種“精神勝利法”,實質上就是一個人丟了麵子後,為維護自己的麵子而采取的一種自我防禦行為。阿Q這種愛麵子的行為,可以從一個側麵說明中國人獨特的麵子觀念。

人要臉,樹要皮,人重臉麵本不錯。但是,有些人卻把臉麵與尊嚴片麵地畫上等號。遇事為了爭臉麵,不惜逞強抖狠,似乎這樣就可守住尊嚴。殊不知,尊嚴的真諦是講正氣、重人格等,並非在於爭臉麵。逞強抖狠爭臉麵,恰恰容易失尊嚴,乃至於釀成大事端。

2.為了麵子,打腫臉也要充胖子

在中國,從古至今,“麵子”一直就是個非常敏感而又玄妙的東西。“樹要皮,人要臉”,這“臉”自然指的是麵子,俗語雲:“人生不知顧臉麵,活在世上也枉然”,“頭可拋,血可流,麵子決不可以丟”者大有人在!為了麵子,就算是打腫臉也要充胖子。

在古代,皇帝為了麵子,不知製造了多少冤假錯案、人間悲劇;封建的貞烈婦女為了麵子,心甘情願地孤守青燈,或者為夫殉葬;有些人為了麵子寧願借錢也要極盡奢侈地給三歲的孩子過生日,給年邁的父母擺壽宴;為了麵子,正當妙齡的小姐寧願每頓飯隻吃一袋方便麵,也要穿近千元的高檔時裝,買名牌挎包,名牌手機等高消費用品;男人為了麵子,會借錢給女友買首飾、衣服;為了麵子,很多人借錢或是貸款買車、買房;為了麵子,有人不惜以身試法想方設法生個兒子“光宗耀祖”;為了麵子,因自家的雞把蛋下到了鄰家寧可老死不相往來;為了麵子,可以借錢擺婚宴;為了麵子,遠有石崇、王愷燒蠟代薪,近有無聊者比闊……

中國人太愛麵子,寧肯在人後吃糠咽菜,也要在人前擺上七葷八素,讓麵子光彩照人。

愛麵子,是中國人特別是中國男人的古老傳統,雄性尤甚,人豈能例外?再說了,此事既不招誰,也不惹誰,無非是愛一點麵子,便輪不到別人指手劃腳、說三道四。但是,凡事都講量力而行,如果為麵子去打腫臉充胖子,無論如何這麵子都不好玩了。

古時候,有一個家敗的富人窮得連飯都吃不上,而他為了在人前“顯闊”,不失體麵,出門前用塊臭豬皮擦擦嘴唇,見人就打著飽嗝說,我剛剛赴宴歸來。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人,真讓人感到悲哀!

有一天,窮困潦倒的傑克,應邀到一朋友家去做客,因無毛皮衣服,隻能穿葛麻做的單服。但非常愛麵子的傑克,擔心朋友見笑,冬日裏帶上一把扇子,席間不住搖扇,對眾朋友說:“我這人就怕熱,即使冬日也喜歡取涼。”

酒足飯飽後,朋友看出了他的做作,便想整治他一回。於是便邀他住一個晚上。並迎合他的做作勁,用單被篾席,在池畔亭台的風涼處擱鋪,讓他住下來。傑克不便再改口,隻得暗暗叫苦。

冬日的夜晚,寒氣逼人,傑克被凍得抖若篩糠,隻得披了薄被起來走動以禦寒,不料失腳跌進池中。

朋友來看他,驚問怎會跌入池中的。傑克凍得嘴角鐵青,不住打著哆嗦,但還是死要麵子說:“我怕熱怕得厲害,即使冬日裏睡在涼亭中,也還想洗一洗涼水浴。”

為了給自己爭足麵子,雖是凍得哆哆嗦嗦,卻還要搖扇、洗冷水澡,真可謂死要麵子活受罪,寧肯打腫臉也要硬充胖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為爭麵子而做出蠢事,受害的最終還是自己,麵子真是害人不淺!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人為了能在人前露臉,總是千方百計表現自己,不惜打腫臉充胖子,更有甚者扯大旗作虎皮,給自己罩上一層神秘莫測的光環,使人莫知高深。

小張是某服裝廠的一名普通職工,很想讓讓別人高看自己一眼。但他並沒有在工作中努力,而是一味地幫人家辦事。大家覺得他挺熱心,有什麼事都求他,對此,他即使辦不了也為了顧全麵子而答應下來。春節時,科長要回家過年,就問他能不能幫忙買張火車臥鋪票。科長有求於自己,他非常高興,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下來,還謊稱自己鐵路上有熟人,很好辦。結果,他連夜冒著寒風去火車站排隊,但是,還是沒有輪到他,票就賣完了。無奈之中,他隻得自己搭上錢從票販子手裏買高價票。最終事情辦完了,拿到票的科長喜笑顏開,連誇小張有本事,可他背後的辛酸隻有他自己知道。為了在科長麵前有麵子,硬是打腫臉也要充胖子。賠了錢不說,還得了重感冒,讓家人為之落淚。

李先生做生意屢做屢賠,心裏很是煩惱,不知自己到底錯在何處。當他看到別人談生意時都是穿名牌服裝,開著豪華轎車,走動都有秘書跟著時,便想了一個注意。再次去談生意時,他便借了一身名牌西裝,雇了一個女秘書,租了一輛豪華轎車,結果不但生意沒談妥,反而賠了七八百元。

馬先生也是一個極要麵子的人,不幸,他的妻子下崗了,孩子又在上學,自己每月收入隻有一千多元,可他為了一點小小的麵子,卻借錢請朋友下館子。吃飯時,極力擺闊,並炫耀自己如何能掙錢,最後,因喝得爛醉如泥,才在一陣哭聲中說出真情,令人目瞪口呆。

明明手頭拮據,卻極力擺闊,明明無錢請人吃飯,卻硬是打腫了臉充胖子,這樣的人,都是深受麵子傷害的人。如果能把麵子看得輕一點,生活也會好過很多。

“禮尚往來”不僅在官場,民間的人情禮儀也是千頭萬緒。而且這種習俗如今逐漸異化,名堂越辦越多,價碼越來越高,死要麵子活受罪,導致如今人情開支已成為老百姓身上的沉重包袱。民間在“隨禮”禮儀這件事上,也要摸摸自己的腰包掂量一下再說。即便我們個人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凡事都要大操大辦的風俗,但從個人利益考慮,為了麵子而去借錢隨禮,是不值得的。

近幾年,人情消費風在一些地方越刮越猛。不管大事小情都得出“人情”,少則三五十元,多則上百元,如果有一次“禮節”不到,便會受到親朋的譏笑和嘲諷。

結婚搭禮,既代表祝賀,也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結婚者的資金壓力。現在,結婚搭禮已變成了人際關係的一個衡量標準,這讓搭禮者在感覺到重負的同時,多少有一些無奈。

結婚是好事,但如果一個月要收到三四張結婚請帖,你受得了嗎?不拿紅包,就沒臉麵參加新人的婚禮。現在結婚添紅包的錢送了還,還了送,收了禮金還要牢記,以便將來再還人情。有著這種心思,來來往往的能不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