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說:“娘,今天不出發就會誤了拜師的日子,失約,就是對老師的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當宋濂趕到老師家裏時,老師感動地稱讚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誠信不僅是社會中每個人所應遵從的基本道德規範,也是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準則。說話一定要真誠守信,行為必須敦厚恭敬,如果做到了這一點,就是到了蠻荒之地,遇見了野蠻之人,也照樣行的通;則說話不算數,欺人騙人,就算守在家門口也照樣寸步難行。可以這麼說,誠信是連接朋友的紐帶,是交際往來的通行證。
處理社會上的人際關係,要講誠實不欺,但這一道德要求卻不僅限於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在其他領域,亦需如此。
張林大學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很順利地進入了一家外企。當初與企業協商薪酬的時候,考慮到初涉職場,沒有經驗,沒敢索要太高的薪水,結果月薪定為3000元。由於認真鑽研,再加上專業對口,不久他就對工作得心應手了。
第二年,新來的員工就不像他當時那樣小心翼翼了,還沒有熟悉工作就報出月薪5000元的標準。但是單位也同意簽下了聘用合同,想到自己一年來辛辛苦苦、任勞任怨地工作,卻還不如一個新來的員工領的薪水多。有心要求加薪,但是,當初簽下的合同明確了三年內按所簽下的條約執行,沒辦法要求加薪。
隨著與新來的員工慢慢熟悉,他們都勸張林要麼辭職走人,要麼向經理提出加薪要求。“3000元的薪水是給初涉職場的新員工的標準,你幹一年多了,卻不如我們這些新來的員工,這多不公平啊!”他們的話很有道理,張林也不是沒想過,可是想當初自己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才同意簽下這份合同的,現在人家按條約執行,他也不能撕毀這份自己同意的合約啊!薪水是比後來的員工低了許多,但是他當時的確是滿意的。如果他提出加薪,是沒有任何道理的;如果他選擇辭職走人,不是言而無信嗎?不管怎麼說,他還是決定幹完剩下的兩年再說。如果老板給他加薪,他就留下,如果不加,再辭職。
在接下來的兩年中,張林依然對工作非常認真,而且也很負責,深得同事與中層管理人員的好評,但是,薪水依然沒有任何的改變。在履行了三年合約之後,他主動走進經理的辦公室,還沒等他交上辭職申請,經理就熱情地要他坐下,從抽屜裏拿出一本早就準備好的儲畜卡遞給他。“這是你最近兩年應得的薪酬,由於我們先前簽有合約,就沒有改變。考慮到你工作一直認真負責,所以按後來員工的標準補齊了你的薪水。”
張林聽了之後,心理一顫,“哦,原來我認真工作經理都看到了。”
“如果你願意,歡迎你繼續為我們的企業服務。”經理告訴他。此時,張林高興地點點頭。同時,經理還宣布說:“從明天起,你任分公司經理,月薪6000元。希望你再接再厲,做出更好的成績。”
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在職場上,堅守承諾,言而有信,也是非常重要的,暫時的“吃虧”會為你贏得後麵的收獲。
信用乃立身之本。誠信、守信可以讓我們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助我們成功,讓我們掙得麵子。但是,真正的守信者不會輕易許諾。守信的人,總是用極其嚴格的要求對待自己,以極其負責的態度對待別人。魯迅曾經說過:“不負責任的,不能照辦的教訓多,則相信的人少。”對別人許下承諾,一定要履行承諾,否則隻是誇誇其談。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而且還會失去別人對你的信任。
曆史上,不少守信的事跡流傳至今。商鞅為了取信與民,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中有能把木移到北門的,給予10金。百姓都不敢去移動木塊。然後,商鞅又宣布能移動者給予50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移動了這塊石木頭,於是,商鞅馬上就給了他50金,以表明誠信不欺,最終商鞅受到百姓的信任。商鞅為什麼能取得百姓的信任?因為他能守信!
守信,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不容易。在實踐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困難,會有意想不到的阻力,因而守信者就更令人尊敬了。在當代社會裏,守信是十分重要的,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擁有多少次成功的機會。“信”是什麼?信是一種人格的力量,是超越金錢的友情,是了解、是欣賞,具有不可逆轉性。所以,言必行、行必果,能幫的忙則幫,但不可輕易許諾,做人講原則,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取信。
孔子的學生子路從來不輕易留諾言,總是說了就做,孔子非常讚賞他,說:“子路不輕諾”,所以,子路就被後人尊為言行忠信的典範,我們應以此為榜樣。
一個人的信譽與誠實是他走向成功,獲得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而能否兌現承諾則是一個人是否講信用的主要標誌。“你的承諾和欠別人的一樣重要。”這是人們的普遍心理。當你要答應別人某一件事情時,你一定要三思而行,因為,當對方沒有得到你的承諾時,他不會焦急地等待,更不會心存希望,自然也不會有失望的慘痛。相反,你若承諾,無疑在他心裏播下了希望,此時,他可能拒絕外界的其他誘惑,一心指望你的承諾能得以兌現,結果你很可能使他延誤尋求其他外援的時機,或者毀滅他已經製定的美好計劃,一旦你給他的希望落空了,那你將會扼殺了他的希望。並且如此一來,你的形象也就會大跌,別人因你不能信守承諾而不相信你了,也不願再與你打交道,與你共事了,那麼,你也就失去了麵子,隻能去孤軍奮戰了。
有些人在生活或工作上經常許下各種承諾,但最終卻不能兌現承諾,結果給別人留下惡劣的印象,麵子也就這樣被損害了。如果承諾某種事,就必須辦到,如果你不願去辦,或辦不到,就不要答應別人,為自己保住麵子。空虛的話,無聊推委的話,要麵子的大話,一時意氣的更是說不得,不然你就等著被人看笑話,被人蔑視。
承諾時要留有餘地。成功的人都會注意承諾這個細節,他不會輕易承諾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也不會輕易承諾。生活中有許多人都把握不了承諾的分寸,他們的承諾很輕率,不給自己留下一絲餘地,結果使許下的諾言不能實現,使自己失去了別人對他的信任。
某高校一個係主任,向本係的青年教師許諾說,要讓他們中三分之二的人評上中級職稱。但是當他向學校申報的時候,出了問題,學校不能給他那麼多的名額。他據理力爭,說得口幹,跑得腿酸,但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他又不願意把情況告訴其他的教師,隻對他們說:“放心,放心,我既然答應了,一定要做到。”
最後,職稱評定結果公布了,結果眾人大失所望,人們把他罵得一錢不值。甚至有人當麵指著他說:“主任,我的中級職稱呢?你答應的呀!”而校領導也批評他是“本位主義”。從此,他不僅在係裏信譽掃地,在校領導跟前也失去了好感。
從這個事件中可以看出,我們在工作中,不要輕率許諾,許諾時不要斬釘截鐵地拍胸脯,應留點餘地給自己。即使是自己能辦的事,也不要馬上答應,事物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你原來可以輕鬆做到的事可能會因為環境的變化、時間的推移而有一定的難度。如果你輕易承諾下來,會給自己以後的行動增加很多的困難,對方會因為你現在的承諾而導致將來的失望。所以,即使是自己的事,也不要輕易承諾,不然一旦遇上某種變故,讓本來能辦成的事沒能辦成,這樣一來,你在別人眼裏就成了一個言而無信的偽君子,而自己的麵子當然也就很難保住了。
所以,給人承諾時,不要把話說得太滿,不要輕易向別人許諾,以為天下沒有辦不成的事,那樣隻會給人留下虛偽的印象。
6.謹慎處理觸及尊嚴的事
“不降其誌,不辱其身”是孔子談論“逸民”伯夷、叔齊時所說的兩句話。這兩句話雖然詞意淺明,但其所涉及到的倫理道德問題卻不容忽視,因為它是有關如何做人的根本性問題——尊嚴問題。所謂尊嚴,即莊重而有威嚴,使人敬畏。他是一個人由自身的存在及其社會價值,所應得到的自我、他人和社會的認同和受到的尊重。
每個人都有尊嚴,我們無時無刻都要求別人要尊重自己,對自己要有禮貌。如果某人受到尊嚴的傷害,那麼他會很自然地維護自己的尊嚴,每一個人都要求自己的尊嚴受到尊重。榮辱觀念,古已有之,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曆來十分重視榮辱觀念。“寧可毀人,不可毀譽”、“寧可窮而有誌,不可富而失節”、“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等等格言警句,都說明古代的哲人誌士將榮辱放到了與人格一樣重要的地位。凡是涉及到人格麵子的問題,人們都會毫不猶豫地保全。
曆史上,不知有多少仁人誌士為了保全民族的“麵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人們的讚譽。現代著名畫家徐悲鴻在法國留學時,有個洋學生戲弄他,“中國人愚昧無知,就算是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鴻為了中華民族的“麵子”,刻苦學習在考試中名列前茅。在1924年的國際油畫展覽中,他的畫轟動了整個巴黎,那個曾經向他挑釁的洋學生,也不得不承認他不是徐悲鴻的對手。徐悲鴻為了保全祖國的“麵子”,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征服了對手。
還有一個中國留美女學生小雪維護祖國尊嚴和人格的故事:2000年,小雪到美國留學,她到露意斯太太家勤工儉學,在曾多次受到令人難以忍受的侮辱。之後,她決定辭工,而老太太的兒子銀行家愛德華卻蠻橫地攔住了她,並聲稱,中國人連他最看不起的黑人都不如。
此事關係到中國人的尊嚴,小雪不卑不亢,針鋒相對:“請不要汙辱我們中國人,我可以告訴你,我身邊的一個例子。在我所在的大學裏,我們班有50個讀碩士學位的,可47個都是我們黃皮膚、黑頭發的中國人。而遺憾的是,你的同胞隻有3個,而且還是倒數三名,但我們並沒有看不起他們。”
愛德華母子惱羞成怒,竟對弱小的小雪進行毒打和人格侮辱,致使小雪脊椎骨錯位彎曲、臏軟骨永久性挫傷以及嚴重腦震蕩。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愛德華母子竟然惡人先告狀,告她無理取鬧。無奈之下,小雪被迫四處求告,在以後漫長的四年裏,她忍受著法庭內外的巨大壓力,病痛的折磨以及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這場官司由地方法庭一直打到最高巡回法庭。
法庭上,小雪以超群的智慧擊敗了華盛頓三位大律師“庭外和解”的企圖。法官被迫宣判被告賠款5250美元,並當場向原告道歉。小雪接過支票,向全場抖了抖,義正詞嚴地說:“剛才被告不得不向我公開道歉之後,你們又非常及時地在法庭上公開給我遞上這張支票,你們這樣做,是想造成一種印象:這個中國姑娘之所以曠日持久地堅持要打這場官司,無非就是為了這張支票,讓人覺得錢是這場官司的目的,也隻有錢能為這場官司畫上句號。可是你們錯了!至少我這個中國人,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中國人都決不會在你們的美元麵前低下自己高貴的頭!我打這場官司,是為了討回我做人的尊嚴!尊嚴!美元,在我的尊嚴麵前一分不值。”小雪把五千多美元的支票一點一點地撕碎,拋向法庭的上空。
小雪的作法不僅討回了個人的公道,還為一個擁有12億人口,擁有五千年文明的偉大民族贏得了尊嚴!一個人應該維護其尊嚴的“麵子”,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涉及到國家、民族的麵子一定要盡力維護,決不可丟。尊嚴在一個人的一生中是比性命更重要的東西。俗語說:“千夫所指,無疾而死”,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被眾人唾棄,沒有尊嚴,就是不生病也會很快死去。為什麼會這樣呢?
當代心理學證明,一個人隻要能保持自己的本質,自己的尊嚴,在精神上就有了支持,他也就因此而感到做人的意義,做人的資格。人們整天為自己的生活而忙碌,忙著升學考試,忙著掙錢發財升官,忙著……這一切的背後都有一個因素:可以通過這一切而得到人們的讚歎、羨慕,在世人麵前證明自己的價值。否則的話,大學考得再好,錢掙得再多也沒有任何意義,恐怕也很少有人會有力求上進、刻苦學習的動力。所以說,如果沒有尊嚴的需要,個人的進步就會成為空話,社會的進步也會停止。
從前,有個犯了很多罪的犯人,上帝讓他上天來,問:“你都這樣了,本應該讓你下地獄,但我給你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不知你幹不幹?”“好……好!”那人激動地說。“你可以走了,不過你要安守本分,我會給你一個農場,你千萬不要丟了最重要的東西,不然會死於非命!”那人聽了,十分感激。
果然,在他下去的5年間,他十分賣力的幹活,漸漸有了資產,“奔小康”了。可他還是不甘心,還想要更多的錢。於是,他便每天到處亂逛,希望發現一點錢。這天,他走過了一個十分脆弱的獨木橋,橋下就是洶湧的河水。他繼續走,走著走著,突然,他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堆金子。金字旁有個人,他便忙上去討好他。那人知道了他想要錢,說:“是要你從我的跨下鑽過一次,就給你一兩金子!”
他二話沒說,馬上就鑽了幾百次,直到把金子全都拿到手為止。他十分高興,立刻背著金字往回走,可誰知,就在他經過獨木橋的時候,那個橋突然斷了,他和錢都掉進了激流的水中。在死之前,他問上帝:“到底怎麼回事?我怎麼……?”上帝說:“因為你丟了最重要的一個東西!那就是——尊嚴!所以,你隻能這樣,死於非命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明白,尊嚴對我們是何等的重要。在一個以尊嚴為做人準則的社會裏,一個沒有尊嚴的人是很難生存下去的。他會得不到同情、友愛、理解和幫助,周圍的人都會鄙視他,懲罰他,甚至厭棄他,他處處感到自己不像一個人。這種感覺本身就是一種煎熬,他的生存也就沒有了樂趣。說到底,一個沒有尊嚴的人隻能是一個被社會、人群拋棄的人,同時也是一個被自己人生所拋棄的人。
沒有尊嚴實在是非常可怕的,法國大教育家盧梭曾根據自己的切身體會說過這樣一段話:“我不太害怕懲罰,我隻害怕丟臉。我怕丟臉,甚於犯罪,甚於死亡,甚於怕世上的一切。”如果“丟臉”是一項簡單的懲罰的話,恐怕不會引起這麼大的恐懼吧?這其實與我們上麵所說的相呼應,心理學家認為,對一個人最殘酷的懲罰就是剝奪尊嚴。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感歎:“我還有什麼臉活呀?”瞧,這並不是沒錢活下去,而是沒有麵子了,感到活不下去,所以說,沒麵子是最可怕的。
一個人犯了錯,甚至犯了罪,進了監獄,也是要給他們麵子的。我們都知道對待犯人不許任意打罵,並且還要經常鼓勵他們,教育他們,給他們留有希望。如果把尊嚴徹底給剝奪了,他們可能會從此徹底沉淪下去。其實,很多犯人出獄後心理不平衡,意誌消沉,有自卑感,都是感到活得沒有尊嚴,所以,活得很痛苦。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太愛麵子了,常常為了麵子和自尊,做出許多不必要的或超出其價值的更大犧牲。人的確需要自尊和骨氣,在任何時候要學會維護自己的尊嚴。但是,當我們的尊嚴和麵子受到挑戰和打擊的時候,我們首先應該選擇理智的麵對,不要為維護尊嚴放縱自己,做出巨大的本可避免的犧牲。必須要在適當的時候,鍛煉你堅強的心智,正確的維護處自己的尊嚴,不要為無所謂的尊嚴付出不必要的昂貴代價。
7.透支麵子就會沒麵子
“臉”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是極為尊貴的,但這裏的“臉”並不是指人們可以看得見的那張臉,而是指看不見,摸不著的臉麵,也就是麵子。麵子代表著作為一個人的人格和尊嚴。給別人麵子,就是給了他人尊重和人格;不給麵子,就是侵犯了尊嚴。因此,人們向來很重視麵子。
死要麵子,就是說寧願死,也要麵子。項羽為麵子而死,孔子的高徒子路為了不丟麵子,不惜結纓而去,甚至有的人,即便死了,也要爭麵子。雖然,這些人為了麵子,付出了太高的代價,但是,至少讓我們明白麵子對每個人的重要性。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麵子,而且都希望自己有麵子,因為,有麵子才能被別人看得起。
過去的縣太爺不會當眾打縉紳先生的板子,那是為什麼?不就是因為相對於縣太爺而言,縉紳的麵子足夠大。麵子大,有麵子,別人才會看得起他,才會重視他,沒麵子,你就很難被別人瞧得起。
麵子問題的確不能輕看,把麵子問題看輕了,不是脊梁斷了,就是骨裏缺鈣,就會為人所不齒。汪精衛甘當漢奸,袁世凱賣國求榮,不僅僅是自己不要麵子,連老祖宗的麵子也讓他們給丟盡了,以致於落個千載罵名。然而,也不能把麵子問題看得太重了,更不要透支麵子,如果濫用麵子的話隻會讓你丟掉麵子。
比如說,有的人,本來衣著樸素,開始也沒覺得什麼,可是後來看看周圍的一些同事衣著光鮮,渾身上下都是名牌,便心生羨慕,並且虛榮心作祟,使他也萌生了要打扮一新的念頭,好給自己贏回麵子。於是,就不顧自己的經濟能力是否允許,一味地省吃儉用,結果行頭是煥然一新了,可是人也因為過度的節儉而憔悴不堪,牌子再響的衣服,穿在身上也沒了原來的精神與瀟灑。反而看上去有種不“合身”的感覺,在精心打扮的外表下,還是讓人看出了其中的“寒酸”,總有點得不償失的味道。
還有人去買仿冒的名牌來給自己充麵子,但假貨和真貨總是有差別的,結果被那些成天研究品牌的眼光挑剔的人一眼就看穿了,可想而知,最後不但沒有掙回麵子,反而讓自己處於被人識破的尷尬,一臉難堪的局麵。
聽聽洛克菲勒家族一位先生說的話:“我爸爸是紐約州州長,我爺爺是石油大王,他們兩個都坐在那裏,但是這個婚禮跟他們沒有關係。我妹妹愛上了一個麻省現工學院生化學博士,他們兩個非常的恩愛,但是錢有限,婚禮就隻能辦成這樣,跟我爸爸,我爺爺沒有關係。”人家會沒錢嗎?中國人辦個婚禮,沒個幾十百來桌的就覺得丟人,什麼叫麵子?
美國尼克鬆前總統有一天在白宮裏麵,坐在他的橢圓形的窗前,往那個窗外的草坪上說:“恩,那個剪草皮的小孩好可愛啊,胖胖的,我那個老大和他一樣的。”旁邊的傭人說:“總統先生,那是少爺。”“啊!我的小孩”,一看,果然是他的小孩。他的孩子說:“我爸爸是美國總統是他的事,我在白宮剪草皮,賺零花錢是我的事。”聽聽,要是在中國,鎮長的太子、公主會為零花錢打工嗎?隻怕說出去丟了麵子吧。
都說中國是禮儀之邦,所謂麵子也當是這“禮儀”題中的應有的儀,所以要說起來這講麵子也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可是一旦它被濫用了,就會成為害人害己乃至禍國殃民的東西,最終,隻能讓自己沒麵子,失去麵子。所以說,我們要麵子,但是,不可濫用麵子。
從客觀角度上來說,麵子值不值得去爭,要不要講,關鍵是看事情的“麵子價值”。如果事關集體、國家的榮譽或者為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為揚正氣、正法紀、樹道德,那這個麵子就一定要爭、要講,否則就是“窩囊廢”。
適當的愛麵子,能讓人有向前的動力,給人自信,給人以積極的生活態度,愛麵子,可以說是人的優點。但是,透支麵子,又是人的缺點,是人的一種自卑心理的極端體現,一旦丟了麵子,會讓人生活在陰影裏,有消極的一麵。如何正確地把握好麵子問題,需要對自己的生活角色有個正確的評估和定位,評估、定位正確了,麵子就不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