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將高仙芝、封常清,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受命扼守潼關,針對叛軍兵鋒甚銳、來勢凶猛的實情,持重待機,堅壁不戰。這在當時形勢下,應該說是正確的戰略部署,如能貫徹,則潼關或許可保,唐明皇或許不必“千乘萬騎西南行”,逃往四川做“太上皇”了。可是幾個奸佞之徒一攪和,唐明皇居然給高、封二人安上喪師失地、畏葸不戰的罪名,殘忍殺害,結果造成軍心動搖,大勢盡去,並逼得繼任者哥舒翰為避免蹈高、封兩人之覆轍,而投降了賊酋安祿山。潼關終於不守,京城長安終於落入叛軍之手,局麵糜爛,不可收拾。小人亂政、奸佞受寵的惡果一至於斯……
小人們的伎倆之所以屢屢得逞,關鍵還是君子們縱容了他們。如果君子們不給他們麵子,他們也不會如此猖狂。所謂“君子不記小人過”、“君子不與小人鬥”。雖然有寬大的胸懷去容忍小人們的過錯,但是他們正好中了小人們的“圈套”。所以小人們每每得誌,一得誌便猖狂。小到“泥鰍翻浪”,大到禍國殃民。於是便有了周興、來俊臣等酷吏的走運,秦檜、嚴嵩、魏忠賢等佞臣的發跡,於是便有了一大批忠臣良將的被撤職流放甚至慘遭殺頭滅族之禍。如今,我們的社會風氣越來越壞,不能說與小人的推波助瀾沒有關係。試看那些溜須拍馬、拉拉扯扯、依權仗勢、胡作非為的,哪一個不是小人?小人雖成不了大事,但卻能把小事搞成大事,把好事變成壞事,把喜事變成喪事。所以,餘秋雨先生在《曆史的暗角》一文中說:“為了世紀性的告別和展望,請在關注一係列重大社會命題的同時,順便把目光關注一下小人”。餘先生在這裏把“注意小人”與“世紀性的告別和展望”聯係了起來,絕非小題大做,實在有其深刻的道理。
曆史上,君子與小人去鬥,結果多是小人贏而君子敗。因為那些庸庸碌碌的小人,雖無一技之長,但是他們最能不要麵子,憑著他們的八麵玲瓏、搖唇鼓舌而飛黃騰達、左右逢源。會做事的不如會做人的,有功勞的不如沒功勞的,英雄豪傑、功臣勳將四處碰壁、曆盡坎坷,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無能之輩、奸佞之徒春風得意、稱心如願,或當大官,或撈大錢,這可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特色,也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曆史悲劇。正因為這個緣故,曆代的經史典籍,差不多全是教人如何為人處世的,卻很少有教人如何做事的。它們所要向人們提醒的,就是隻要會做人,就等於擁有了一切,否則你能力再強,功勞再大,貢獻再多,也是白搭。所以說我們應該先學會做人,在君子麵前就應該堂堂正正,在小人麵前,就應該點頭哈腰,將來有出頭的一天,我們要以牙還牙,一定要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
為什麼曆史上所謂的“君子們”總是敗在小人的手裏呢?因為“君子們”太看重自己的名譽了,他們做事骨子裏願意唯美,以為是風範,在成事上就大打了折扣。小人是沒有名分的,他們太皮實,做事沒有任何顧及,以成事為唯一目的,於是,“君子”難敵小人,成了永恒的命題。
當然,這個世界還算公平,一心想成事的,就顧不了臉麵,而要顧及體麵的,就別想成事。隻是那些小人成事後,再來補辦名譽“成者王侯”,魚與熊掌都想撈,那可就有點貪了。所以小人的下場應該是很慘不忍睹的。
多少事例說明,小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知廉恥,不要麵子和做人的尊嚴,所以我們對待卑鄙的小人,我們也應該像他們對待我們那樣;雖然我們是君子,但是對小人,我們就應該放下君子的身份,不要顧及太多麵子問題,和那些一點臉麵都不要的小人們一決高下。
4.看輕麵子,明哲保身
有時候,把麵子看輕了,實際是保住自己的姓名。如一代仁義明君劉備,在煮酒淪英雄時,他故意假裝害怕,逃出曹操的手掌心。
那是劉備投靠曹操之後,仍有一番雄心壯誌。自己想獨立成就一番大事,但是生性多疑的曹操一直都知道劉備心懷不軌。但是劉備也防備曹操謀害,就在住處後院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羽、張飛對此不解,問道:“兄長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為什麼呢?”劉備說:“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二人也就不再多言了。
一天,曹操派人請他去赴宴,劉備不知曹操的真實用意,心裏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陰雲密布,驟雨將至。曹操突然問道:“玄德久曆四方,一定非常了解當世的英雄,請說說看。”劉備一一列舉了袁術、袁紹、劉表、孫堅、劉璋、張魯、張繡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這些碌碌無為之輩,何足掛齒!”劉備說:“除了這些之外,我實在不知道了。”曹操說:“凡是英雄,都是胸懷大誌,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氣。”劉備說:“那誰能擔當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當今天下英雄,隻有您和我曹操了。”劉備聞聽此言,大吃一驚,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覺掉到地上。正巧這時外麵雷聲大作,劉備便從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著說:“大丈夫也怕雷震嗎?”劉備說:“聖人雲:‘迅雷風烈必變’,怎能不怕呢?”這樣,把自己聞言失態輕輕掩飾而過,曹操也就不再懷疑劉備胸有大誌了。
曹操自以為英雄,又心裏害怕劉備與之敵對,一向隻是以心相待,沒有當麵說出。可是“酒後吐真言”,不覺順口說出。劉備在此期間一直裝呆,如今卻被曹操一語道破,心中哪能不驚?於是筷子不覺滑落地上。為什麼說是英雄,劉備便舉止失措?原因是劉備雖投靠曹操,卻始終不甘寄人籬下,始終圖謀東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機敏,怎會對劉備的失態不生疑心。於是劉備乘雷聲大作,從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虧此一語隨機應變,關鍵時候他把自己的麵子看得最輕,才把自己的失態行為掩飾過去。又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淡淡一語,妙在有意無意之間,真是警靈,竟把曹操也瞞過去了。劉備把自己說成是害怕迅雷,他是借雷巧掩飾自己的失態,使曹操對他沒起疑心,實在機警敏銳過人。
劉備能夠看輕自己的麵子,放下自己皇親國戚的身份,不與曹操爭第一論英雄,才保住了自己的姓名。劉備在曹操麵前把自己的麵子看得比鴻毛還輕,他才有機會逃命,方能成就一國之主的宏願。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劉備也是一個心胸豁達的“君子”,他也和曹操一樣胸懷大誌,但他的羽翼尚未豐滿,須忍一時。由此看來,我們做人要看輕麵子,不要僅僅計較,不於你的“敵人”抗爭,否則你也有可能和他們同一時代的周瑜一樣被諸葛亮氣死。人要適時的看清自己的麵子,才是最理智的。
世界上每年都有許多的人因情緒偏激而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因不能看輕自己的麵子而毀了自己的前程,因一時的感情衝動而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應該有足夠的勇氣接受世界上一切的不幸,並在此基礎上求生存、發展,盡可能把這些不幸和災難對我們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如果我們不負責任地感情用事,企圖以更大的代價來補償已經付出的代價,以更大的損失去彌補已遭受的損失,那不是和自己過不去了嗎?
看輕自己的麵子,或許你的人生就會發生重大變化。有時當危險要落到自己頭上時,通過裝傻弄呆,還可以達到逃避危難、保全自身的目的。古代著名的軍事大師孫臏,遭到龐涓暗算後,身陷絕境。然而孫臏不向惡勢力妥協,他決定樣狂詐瘋,以傾龐涓的警惕之心,然後再圖逃脫之計。一天龐涓派人送晚餐給孫臏吃,隻見孫臏正準備拿筷子時,忽然昏厥,一會兒又嘔吐起來,接著發怒,張大眼睛亂叫不止。龐涓接到報告後親自來查看,隻見孫膠痰誕滿麵,伏在地上大笑不止。過了一會兒,又嚎啕大哭,龐涓非常狡猾,為了考察孫臏狂瘋的真假,命令左右將他拖到豬圈中,孫臏披發覆麵,就勢倒臥豬糞汙水裏。此後龐涓雖然半信半疑,但對孫臏的看管比以前大大地鬆懈了。孫臏也終日狂言誕語,一會兒哭一會兒笑,白天混跡於市井,晚上仍然回到豬圈之中。過了一些天,龐涓終於買下了孫臏推銷的“傻氣”而自變愚蠢,相信孫臏真的瘋了。這才使孫臏不久得以逃出魏國。
其實,很多時候,需要我們去看輕自己的麵子。就像孫臏一樣,當他的生命受到威脅時,他能夠看輕自己的麵子,去裝傻,從而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為了保住江山,對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好貪舞弊、嚴重損害皇朝利益的行為,無情打擊,重刑懲治。其用刑的野蠻殘酷程度超過了曆史上任何帝王。為了免遭殺戮,有的官僚不得已裝瘋賣傻,以逃避懲治,禦史袁凱惹怒了朱元璋,怕被殺頭,便假裝瘋癲。朱元璋說瘋了是不怕痛的,叫人拿木鑽刺他的皮膚,袁凱咬牙不吭。回家後,自己用鐵鏈子鎖了脖子,蓬頭垢麵,滿嘴瘋話。朱元璋還是不相信,派人去探察。袁凱瞪著眼對來人唱“月兒高”的曲子,爬在籬笆邊吃狗屎。朱元璋聽了使者的回報,才不追究。實際上朱元璋又受了騙。原來袁凱知道皇帝不相信自己瘋了,會派人來偵查,便預先叫人用炒麵拌糖稀,捏作狗屎狀,散在籬笆下。當來人一到,他便大口大口地吃,這才救了一條老命。可見“推銷傻氣”多麼辛苦和不易,不到危及生存,還是別輕易去幹這種活。
“裝傻”,不是“呆癡、愚昧、傻裏傻氣”,更不會失去麵子,它需要我們去看輕自己的麵子。“裝傻”,是一種技巧。它不是要一個人時時都在“作假”,如果這樣,那這個人反成為一個比傻子還“傻”的人了。它是一個人為某種所需,而做出適時的“裝傻”之舉。
裝傻,可以說適合於任何場合。
古人多有“淡泊”之心,尤其“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之類。隱於“市”的有才有德之人,以“裝傻”迷惑皇室朝廷。這種人不甘做朝廷的“奴才”或“幫凶”,也不甘心被朝廷以忌才之念而被誅殺。皇室勢力之大,無所不在。俗話說:“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因此,大凡真正的隱士,往往隱於鬧市街區,以外露的“傻”,來隱其身,避其禍,勵其誌。這也主要是因為他們能夠看輕自己麵了,從不會注重名和利。
乾隆時,一次,在劉墉的提醒下,乾隆作了一副對聯:“一片二片三四片,飛入草叢都不見。”
當時,在大臣們的鼓掌討好奉承下,乾隆據詩己有。劉羅鍋有“鐵膽鐵嘴”之稱,他立刻張嘴想說出此詩是他所作(據說,此對聯早在他的某篇文章裏出現過),但剛說出:“實則,此句為臣下……”之時,就被乾隆怒目而視,大有殺之之心。
劉墉是官場鬼才,馬上換顏相對:“臣下也有所感,皇上以數字入聯,其詞其景,都是無可挑剔。”這時,乾隆才龍顏大悅。實際上,在朝廷中,劉墉鋒芒太露,處處與人為難,甚至連皇帝也不放過,因此,下至七品芝麻綠豆官,上至皇親國戚,都有人對劉墉懷有嫉恨之心,都想找機會抓把柄扳倒他。可是劉墉善於為官之道,往往能用“裝傻”、“轉嫁”、“表屈實硬”等方式,將別人加害之行動一一化解。其中“裝傻”之舉為他化解了數次劫難。這些已成為曆史相傳已久的經典,有的還被編為故事,流傳於民間。
“裝傻”就是一種“生存”之道。當然,要做到裝傻,就要看輕自己的麵子。不把為了麵子而不顧一切,這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看來,看輕自己的麵子,也不失為一種明哲保身之道。
因此,我們必須看輕自己的麵子,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在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上麵。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去進行有益的思考;集中自己的體力,去進行有益的工作。不要總是企圖論證自己和是最優秀的,別人總是拙劣的;自己才是正確,別人總是錯誤。不要事事、時時、處處,總是唯我才能獨尊;也不要總是固執自己的己見。在非原則的問題和無關大局的事情上,看輕自己的麵子,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