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適時看待麵子問題(2 / 3)

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不要太在乎自己的“麵子”了,那樣的話你不僅要不回自己的麵子,還會失去一次很好的機會。你若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就應該放下麵子,這樣你才能向自己的理想靠近,否則理想就會變成幻想。

2.看輕麵子,好辦事

生活或工作中,都有求別人的時候,這時千萬不要太看重自己的麵子,你是在求別人做事,不是別人在求你辦事,放開自己的臉麵,做事才會得心順手。

每個人都知道這世上最困難的事可能就是與人打交道,尤其是在求人辦事的時候。你得硬著頭皮,腆著臉對所有的人笑,即使麵對的是別人的冷屁股,也要想盡辦法讓他轉過去,把熱臉轉過來對著你。

二十世紀20年代初,美國福特公司有一台大型發電機不能正常運轉。公司裏的幾位工程技術人員無論怎麼找原因都是無濟於事。福特焦急萬分,隻好請來德國籍科學家斯特羅斯。斯特羅斯來到福特公司後,爬上爬下地在電機的各個地方靜聽空轉的聲音,然後用粉筆在電機的左邊一個長條地方劃了兩道扛扛。“毛病出在這兒,”科學家對福特說,“多了16圈線圈,拆掉多餘的線圈就行了。”技術人員照此一試,電機果真奇跡般運轉了。大家對斯特羅斯表示非常的感謝。“不用謝了,給我1萬美元就行了!”斯特羅斯說。“天哪!劃條線就要1萬美元?”技術人員大吃一驚。“是的!”斯特羅斯傲慢地說,“粉筆劃一條線不值1美元,但知道該在哪裏劃線的技術超過9999美元!”看著傲慢的科學家,福特不僅愉快地付了1萬美元的酬金,並且表示願用高薪聘請他。誰料,這位科學家毫不心動,他說現在的公司對他有恩,他不可能見利忘義去背叛公司。福特一聽,他佩服這位科學家的忠心,他想幹脆花巨資把斯特羅斯所在的公司整個買了下來。這樣做他覺得值。以福特的地位和財勢,竟敢於“丟下麵子”忍受斯特羅斯的傲慢和冷嘲熱諷,這是因為福特清楚成大事者必須以人為本,而斯特羅斯就是他取得更多財富的無價之“寶藏”。為了留下這座“寶藏”,福特竟然花巨資買下了他所屬的公司。看來,要想求人辦事必須厚起臉皮,放下身段,不然別人不會為人做任何事。

在求人辦事時,即使你有天大的本事和能耐,也要克服自己“愛麵子”的求人“惡習”,明白求方為卑,助方為尊,然後根據尊卑差別確定自己應采取的具體的交際方法、手段,讓自己的言行舉止與自己的這種地位相吻合。否則,顛倒了求助關係,以求為助,以卑為榮,就會失禮,也會影響辦事的目的。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一個人出門在外,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外交朋聚友,不要將錢和麵子看得太重,要互幫互助,以誠相待,該放下麵子的時候,就得放,該花的錢也要花。朋友求你辦事時,對他要熱情一點,不要擺架子,拉腔作勢,人家不是想來吃你什麼,一杯熱茶,一聲問候,一餐便飯,就會給人留個好印象。等到你有求朋友時,他們也會盡力而為。

人心都是肉長的,在求人成事時,一定要看輕自己的麵子。你可以運用叩頭流眼淚戰術,露出一副可憐相,向對方哀哀以求,刻意暴露自己的弱點,增強對方優越感而獲得對方憐憫,進而達成目的。

古今中外,許多參加政治競選的候選人,最後使出的殺手鐧,除了采取“銀彈”攻勢外,通常采取哀求戰術,動員太太、小孩向選民們苦苦哀求,甚至下跪,說:“我丈夫(爸爸)情勢危險,請救救我們。”希望能以此博得選民的同情,拉抬聲勢,搶下遊離選民的同情票。其實這是應用了心理學上“心理低位”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人都希望別人所處的位置比自己低,而自己高高在上,隻要自己的優越感獲得了滿足,便會在無條件的狀況下答應許多事。所以說,看輕麵子好辦事。

生活中,在求人時經常會出現這種哀兵策略。比如說,業務員在推銷時一味叩頭請求對方;或是某賣方在二次降價後欲堅守價格,為了打破僵局,邀請買方去見他的上級主管。當買方人員走進房間,隻見主管頭上纏著毛巾,腰上圍著毛毯,臉掛著愁容,一副病態,還可憐兮兮地說:“頭疼、胃痛、腰難受,被你們逼得心裏急。”這樣一來,買方的立場再怎麼強硬、無情,也會被打動的,進而動搖了自己最初的意圖。看來,在求人辦事時,看輕自己的麵子是有必要的。

A、B雙方達成協定,但沒有簽合同,此時第三方願以更低的價錢與A方簽下合約。A方出於商業信譽,將情況告訴了B方,並提出不可能有補救的措施。B方了解A方的心態,又不想變動實質性條件,便反複解釋並言詞懇切地流下眼淚。這年紀不輕的B方代表所流淌的眼淚產生了極大的效果,會談氣氛變沉悶了,A方代表的攻擊力被凍結了。A方代表人建議休會後在內部進行討論,提醒與會者某先生的眼淚值多少錢?請大家商量。最後,A方同意再讓步幾萬美元。B方代表的眼淚贏得A方人員的同情,成功完成這筆交易。

在求人成事、推銷產品時,看輕自己的麵子,的確是成功的一大秘訣。但是除非不得已,別輕易使用這個殺手鐧。因為引人同情的哀兵策略偶一為之,往往具有出奇製勝的妙效。

如果你是一個公司的領導者,你隻有看輕自己的麵子,才能深得眾人的“心”。你的地位才會不斷地高升。具體做法如下:

要放下你領導的麵子,尊重你的下屬和員工,對他們要寬厚,要關心他們的生活、利益和願望;要虛心聽取員工的意見,不要擺架子,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員工;要言而有信,不講不切實際的話,不無根據地亂許願;要公平地、公正地對人對事,不徇私情;要不遷怒,不要把責任推給下級領導,不要對你的下級動不動就擺出領導的架子,或者動不動就發脾氣;對下屬和員工要待之以誠。以誠為本的領導作風是最具人本色彩的。用儒家的話來說,就是要實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恕道。外國實行“走動式”的管理重在改善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人際關係。領導與員工之間建立起信任機製,就能提高領導的威信和影響力。

如今,好像有副“架子”就是很時髦的做法,有地位的人有架子;有錢的人有架子,有權勢的人更有架子,而且還帶擺譜。這副架子詆毀著社會的文明,顛倒著道德的榮辱,使得人性落後了許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薄、虛偽、欺詐等,無疑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其後果是不堪設想!

要知道架子,是空的!人與人貴在尊重和理解。況且擺架子應該擺得適當,要擺就到美國人那兒擺去!看看能抵擋住幾顆愛國者,或者,和那駱駝擺擺看,並且好好比比,到底看誰得架子更大些?在自己人麵前擺什麼,最好不要擺架子,別忘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長江的後浪,會淹沒前浪的,人走茶涼……誰知道自己明天會是什麼樣子呢?求人辦事,還是把自己的麵子看輕些好。

3.小人麵前,無所謂麵子

何謂小人?它的含義特別“深”也特別“廣”,它包含著:一味的阿諛奉承,馬屁拍得最響;陽奉陰違,當麵說得天花亂墜,背後專給你下絆馬索;疑心還特重,總懷疑別人有什麼圖謀不軌,懷疑別人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總覺得別人有什麼事瞞著自己;狗仗人勢,對上一副笑靨嘴臉,對下一副好像誰欠他幾萬塊錢般的黑臉,拿著雞毛當令箭,拉著大旗做虎皮;擅長向領導打小報告,喜歡挑撥離間,對張三說李四,對李四說王二,反過來又在他們麵前做好人;見榮譽就與別人爭著搶,見困難,比誰都躲的快,有了錯誤、問題,肯定是別人的,出了成績不用想,先向上級表白的必定是他;小人如想升職,就不惜一切代價踩著別人的腦袋向上爬,甚至用別人的鮮血染紅自己的烏紗帽;編的瞎話比誰的都逼真,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善玩數字遊戲,專做表麵文章,連上級都糊弄,下級又怎麼樣;妒忌心盛,氣人有,笑人無,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別人好了就眼紅,別人比自己差了,就極盡嘲笑之能事。

還有種“小人”,自己稱是不知者無畏,這種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四處鑽營,巧取豪奪,損人利己,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他們絕對不做。他們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成是相互利用,眼睛射出的是攫取的目光,伸出的是攫取的手,上下其手,玩弄手法,到處伸手,到處插手,無所不用其極。他們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讓自己活得更快活,更“瀟灑”讓別人活得更辛苦,更痛苦。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自認為也必須做到這一點,否則自覺無法生存),他們就把一切道德法律的約束都拋在腦後,以卑鄙為通行證橫行天下、甚囂塵上。脫下衣服是禽獸,穿上衣服還是衣冠禽獸,反正穿不穿都是從遠古退化而來、直立行走的兩足獸。

小人也是最不要“臉”的人,他不知羞恥,什麼卑鄙、下賤的事都做得出來,否則他們就稱不上是“小人”了。因此,在小人麵前,無謂麵子。對付小人也要像小人那樣,用盡方法或者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小人也是最無恥的。隻要自己有利可圖,有便宜可沾,隻要能夠享受到榮華富貴,他們是一點麵子都不要,甚至不惜出賣人格、出賣民族利益。五代時期,有“不倒翁”之稱的宰相馮道,盡管當時像走馬燈一樣改朝換代,但是馮道一直風雨不動安如泰山。縱觀他的一生,居相位竟有二十餘年,曆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九朝皇帝,此外還有一段投降契丹的記錄。這樣的紀錄在一個人的從政史上可謂罕見。連後來的大賣國賊汪精衛也無法望其項背。在《新五代史》中,惟妙惟肖地描寫馮道投降契丹時的情節。遼太宗問他為什麼來朝,馮道說:“即無城又無兵,哪裏敢不來呢。”遼太宗又問他:“你是一個什麼樣的老頭子?”馮道回答說:“我是一個無才無德癡笨愚頑的老頭子。”這麼大的一把年紀,還如此地自輕自賤,也真難為了人這張老“樹皮”了。然而,馮道絲毫也不覺得難堪,因為在他眼裏,什麼尊嚴,什麼人格,什麼氣節,統統是“屁”,都不能當肉吃,當酒喝,“國事管他娘”,惟“有奶便是娘”,才是能夠帶來實惠的人生準則。為此馮道還恬不知恥地寫下了一首小詩以表心跡:“莫為危時便愴神,前程往往有期因。終聞海嶽歸明主,未有乾坤陷吉人。道德幾時曾去世,舟車無處不通津。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多麼自信,多麼得意,然而又是多麼無恥。

像這樣的例子,曆史上還有很多,簡直就是不勝枚舉。戰國時期的名將廉頗、李牧,當年曾戎馬倥傯,南征北戰,為趙國的強盛立下過漢馬功勞,可是讓趙王身邊的寵臣郭開、韓倉一些人玩了手腳,便做什麼事都碰壁,而且大禍臨頭,一個倉皇逃命,流亡到異國他鄉當“寓公”,在百無聊賴中鬱鬱而終;另一個沒能逃過小人的手心,他不幸遇害,抱恨終生。又如燕國名將樂毅,統帥五國聯軍伐齊,攻克齊國城池70餘座,幾亡齊國,為燕國一洗昔日遭齊入侵之國恥,功勳蓋世。可是讓燕惠王身邊的小人一挑撥、一搗亂,即刻便有性命之虞,沒奈何隻好逃亡趙國,其徹底平定齊地的夙願就此付諸東流。

再如曹魏名將鄧艾之死,是他的同僚、無恥小人鍾會陷害的結果。鄧艾率敢死將士翻越人跡罕至的崎嶇陰平,出奇製勝,兵臨成都,立下平蜀第一功。這讓身為主帥、卻頓兵挫銳於劍閣的鍾會感到十分的抬不起頭。這個當年曾經誣陷過大思想家嵇康、使之喋血刑場的惡人,此時妒火中燒,竟給鄧艾父子安上“謀反”的罪名,擅加誅殺。所幸的是“天道有常,報應不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可是鍾會自己也沒有獲得死得更慘,不久就死於心腸更歹毒的司馬昭之手,給他的罪名與鄧艾相同,也是“謀反作亂”。而南齊名將、時任南兗州刺史的王敬則之死,則是他的東床快婿、著名詩人謝朓告密邀寵的結果。當時昏庸凶殘的齊明帝對功臣王敬則頗有猜忌,王敬則忠而見疑,不免乎牢騷太盛,雙方關係由此而日趨緊張。在這樣的背景下,那位文才超倫、佳詩如泉的謝朓詩人,為了和他的嶽丈擺脫幹係,他從昏庸皇帝那裏討一份殘羹剩湯,不惜出賣妻子的骨肉親情,向朝廷告發其嶽丈大人“懷有異誌”,致使王敬則不明不白做了刀下冤鬼。而謝朓卻用嶽丈大人的鮮血從朝廷那裏換回一頂大大的烏紗帽,被破格提升為尚書吏部郎。這位能寫“二百年來無此詩”的大詩人,雖然才華橫溢,甚至得到了大詩人李白的推崇,但是在人品上卻不無汙點,同樣沾染了中國封建政治的惡習劣行——寡廉鮮恥,損人利己,投機鑽營,落井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