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罪惡比虛偽和背義更可恥了!那些缺乏誠實品德的人,犯下不可饒恕的罪行。
——培根
1.對人以誠相待
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即使再偉大的人也不可能使自己的生命重複兩次,世界上也沒有長生不老的人,正是因為這個,我們說“寸金難買寸光陰”。人們沒有返老還童和投胎再生的秘訣,但是人們卻可以使自己惟一的一次生命坦蕩無悔、光明磊落,擁有一個瀟灑來去的人生。
有時候,你可能是說時無心,但也許聽者有意。他們會把你漫無邊際的話當成真事,繼而期盼憧憬。當他們因為你的話失望的時候,那是雙重的痛苦,然後就是對你一萬個不信任。當一個人信譽流失時,就會變本加厲地胡說八道,全然不顧別人的感受。
有一點你不應該忘記,你的下屬之所以要跟你在一起共事,決不是為了聽假話來的。當然他們也會有出爾反爾的時候,這就要求對他這種行為給予批評並適當點撥。如果你去談生意,虛虛實實的或者有意義,可是在日常生活中,說話辦事從來沒個準,這不就成了大問題了?
言而有信的重要性和人的品性是一致的。人無信,則無以為立。三十而立,既是生理年齡,也是社會心理上的年齡。以身作則和言之有物同樣不能缺。你的行為將帶動與推動團體的力量,言之有物的“物”不能空洞且不確定。既然每天生活中的時刻都是確定不變的,那就十分有必要將行為和言語也具有時鍾的特性。如此計劃就切實,收獲就豐盈。
不要輕易的向別人許下諾言。一旦許下諾言,就一定要實現,即使是付出代價,也要努力去實現。即使是非人力之所能的,也一定要及時地向對方說明情況,請求諒解。
僅僅把“誠”作為修身自省來看待是遠遠不夠的。要知道,個體生命隻是群體社會的一個細胞而已,你不可避免地要與他人發生聯係。所以,我們還必須把“誠”推及他人,以此來製約自己在社會上的一舉一動,來妥善地處理、協調好我們與他人的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使我們的生命、工作都籠罩在融洽的氛圍裏,使我們的身心愉快。“朋友應說真心話,待人以誠一片心”。人的一生一世,不能沒有朋友,沒有朋友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生,而沒有知心朋友的人生更是遺憾的人生。在茫茫人海之中,誰和你情同手足,誰又是你的紅顏知?人們尋找真心朋友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證明自己價值的過程。無論在什麼地方,隻有以誠相待,以心換心,才可能擁有真正的友情。因為朋友是“另一個自己”,隻有把自己真實的一麵展現給朋友,才能從朋友身上看到另一個自己,友誼也才能長久。
2.每一件小事都要守信
中國傳統文化中曾把“禮”視為立身之本,而《禮記》又將“著誠去偽”視為“禮之經”。由此可見,“誠”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都分。
一個人的“誠實”的品質並非與生俱來,它需要通過後天的努力才有可能獲得。幾乎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把“誠實”作為青少年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甚至在國際上的很多跨國公司、大企業,都把誠實與否作為招收新職員的一個嚴格標準。
歐洲某些國家的公共交通係統的售票處大都是自助的,也就是說你想到哪個地方,可根據目的地買票。沒有檢票員,連隨機性的抽查都極少。據說逃票被抽檢抓到的比例大約隻有萬分之二。
一位中國留學生發現了這個管理上的“漏洞”。他很樂意不用買票而坐車到處遊玩,但在他四年的留學期間,因逃票被抓了兩次。
四年後,他大學畢業,試圖在當地尋找工作。他知道許多跨國大公司都在積極地開發亞太市場,就向這些公司投了自己的求職資料,可都被拒絕了。一次次的失敗,使他憤怒地認為這些公司有種族歧視傾向。終於有一天,他衝進了一家跨國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的辦公室:“先生,我想問一下貴公司為何不錄用我。據我所知,我有一位各方麵能力都不如我的韓國同學已被你們錄用。你們是不是歧視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