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無息,崇禎十一年就這樣完結,崇禎十二年已經開始緩緩而來。
春節時候,張翼已經將秦如意等一家子人全部遷回廣州城過年了。隨著張翼正式強勢落戶廣州,經濟的發展重心盡管依然還在香港,但是政治中心卻是逐漸轉移到廣州,而且隨著張翼打算發展廣東,整個珠三角都開始納入張翼發展的重點,廣州當然成為了重點,因此,張翼已經將自己的中心立在廣州。
隻是張翼這個年過的確實很忙,新官上任太多事情需要做,加上張翼又有太多的想法,因此除了除夕之夜在家裏麵吃了一頓飯之後,張翼幾乎忙得腳不離地。
“將軍,這就是整個廣東的軍備情況。”
在廣東巡撫衙門一間屋子,宋青河拿過一疊材料給坐在哪裏認真寫著一些東西的張翼,輕聲說道。
至從張翼打算整頓軍備之後,宋青河便成為了這項事情的主要負責人。經過全力一段時間調查和整理之後,宋青河基本上將廣東的衛所情況全部調查清楚,然後形成報告,交給張翼。
聽到宋青河的話,張翼抬起自己的頭,露出一雙有點血絲的眼睛。張翼正在製定一個廣東三年的發展計劃,這些天幾乎一直都在這間屋子忙著如何寫寫算算,寫著各種計劃和自己心裏麵能想到的各種能進行的項目。已經幾天沒有好好休息了,因此眼睛都充滿血絲。
宋青河看著張翼,心裏也微微歎息一下,更帶著一種尊敬。至少張翼做的一切,他都是看在眼裏的。
張翼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將自己的毛筆一放,抖動了一下有些酸的手臂,長出一口氣。說實話,使用毛筆,實在讓張翼為難了。要不是以前中學時候練過毛筆字,張翼都覺得自己不能在這個時代書寫任何東西。
因此,這幾千字的幾年發展大綱,足足讓張翼搗鼓了幾天才忙完。
“老宋啊,辛苦了。”張翼笑了笑,然後將材料拿過來,再次認真看起來。
“我有什麼辛苦,倒是你,注意身體。”宋青河微微一笑,接過張翼衛兵倒來的茶水,輕輕喝了一口。
宋青河是張翼身邊的副官,更是張翼身邊最重要的手下,而張翼對待下屬也很隨和,而且張翼的規定是,除了必要之外,衙門裏麵不能有女人,因此這端茶倒水的活,基本上都是張翼的衛兵來做的。所以宋青河也沒有客氣什麼。
“嗬嗬。”張翼笑了笑,然後低頭看著宋青河這段時間忙活整理出來的東西。隻是看著看著,眉頭也皺起來了。
“怎麼那麼多衛所和千戶所?”張翼看著宋青河送來的材料問道。
“就那麼多,一共十五衛和五十三千戶所。”宋青河點點頭,很自然道。這段日子他們幾乎都是忙活清查整個廣東的軍備情況,因此很清楚。
“十五衛五十三所算起來兵力一共有八萬人,怎麼實際兵力,隻有三萬不到?”張翼皺著每天,有些吃驚的看著上麵的數據。
“難道將軍你還不清楚這裏麵的玄機嗎?衛所早已經不堪一擊,早已經腐化毫無戰鬥力了。除了南海衛等幾個衛所的兵員還有六成意外,其餘的衛所兵力大多數隻有三成左右。”
“這也太狠了一點吧,我知道衛所製度廢弛,但想不到居然如此嚴重。”張翼搖搖頭,有點感慨說道。曾經大明朝立國之本,統治的基石軍事衛所製度,想不到已經糜爛到了這種地步了,確實讓張翼很是唏噓。
“這還不算,這三成兵力,除了靠近廣州的幾個衛所之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組成,按照你的選擇標準,這些士兵,百分之八十是不合格的。這衛所製度確實需要廢除了。”宋青河想著自己調查加上自己暗地裏走訪的那些衛所的真實情況,也忍不住感慨起來。
這些日子他幾乎跑遍了整個廣東的衛所,將所有的情況都親自如實的看過,他比張翼更加清楚現在明朝衛所的情況。
那些衛所不說兵員不滿,留下的士兵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不適合再次上戰場的老兵之外,整個衛所的建設,也是難以想象的破浪。有的千戶所幹脆隻有十多棟破屋子,就連基本的練兵場地,都已經長滿了野草,很自然,很多衛所至少已經數年沒有練兵了。
試想一下,讓這些沒有經過任何訓練的士兵上戰場去打戰,那不是找死麼?難怪大明朝和滿清之間的戰爭,幾乎都是勝少敗多,和士兵的素質,也有很大關係。
每次大明朝和滿清軍隊作戰,幾乎都有著數量優勢,可是明朝的軍隊是怎麼樣的呢?幾乎大多數都是剛剛放下鋤頭拿上火器的農民,連基本的訓練都缺乏,這樣的兵力長滿能和常年作戰,擁有極其豐富的八旗騎兵相比?所以,每一次作戰,明朝軍隊都差不多慘敗,和士兵的作戰素養也有很大的關係。